杨玲
随着股市陷入低迷,私募的低谷期肯定已经来了,但我认为此时的盘整将为未来行业的爆发累积能量,让下一次爆发更有力度。因为现在我们别无选择,只需要干我们最擅长的事——专心做投资。
最近参加一个会议,被主持人问到:“对私募清盘如何看,行业寒冬是不是已经开始?”隆圣或是其他私募清盘旗下产品,我最近一直都有耳闻,但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因此而产生的负面事件,况且高竞争性行业的进入、退出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想当然的认为这只是投资管理人的个人选择,想不到大家如此关注。但坐下来仔细想想,或许大家心里的逻辑是这样的:如果清盘意味着投资人对某个私募管理人的否定,那么清盘潮会不会动摇了私募行业的根本?
金融领域在国内一直都是被高度保护的领域,资产管理行业尤其如此,没有国家牌照的金融行为,大都最后会被认定为非法的。因此,大家对私募的看法一直心有疑虑,要不是信托引入了比较规范的模式,私募一般都被大家同地下庄家联系起来,安全性被高度怀疑。阳光私募为什么在前面几年发展得很快?我觉得是因为大家对其模式的安全性打消疑虑后,对其高收益产生了盲目崇拜。而现在投资人发现这种高收益也并非能够轻轻松松得到,从而对私募产生了反感的情绪,清盘潮和对清盘潮的高度关注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情绪。
那说到底,清盘潮到底会不会动摇私募行业的根基呢?
当然不会!
据海通证券统计,2011年有211只私募清盘,其中有45只属提前清盘,但大家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没有看到报道说私募因为提前清盘而被告上法庭。这完全可以理解,如果某个投资管理人认为这段时间没有赚钱的机会了,或是他不喜欢这种被投资人鞭打的生活了,那他选择协商退出,总比赖皮拖着投资人要好得多吧?从长期看,这种负责任的态度,会逐渐地给投资人留下良性的印象,就像当年被众人嘲笑的赵丹阳,最终还是替私募行业赢得了投资人的尊重。
从国外的情况看也是如此,对冲基金淘汰率很高,但其总规模并没有因此大幅衰减,一直和共同基金保持着大致平稳的比例关系。在中国我认为更是如此。国内的理财需求大得超乎你的想象,但理财产品种类却少得可怜。
说句真心话,随着股市陷入低迷,私募的低谷期肯定已经来了,但我认为此时的盘整将为未来行业的爆发累积能量,让下一次爆发更有力度。因为现在我们别无选择,只需要干我们最擅长的事——专心做投资。在这个高度市场化的市场,靠说漂亮话没用,靠到处拉关系也没用,只能靠业绩一次又一次证明自己才能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