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石
在中国资本市场上有一批这样的机构,它们总能抓住政策漏洞和监管的虚弱,乘机大赚一笔,等社会舆论质疑的声浪开始上涨,监管层鉴于各种压力开始关闭机会窗口的时候,它们已经赚得盆满钵满。
创业板开闸后,券商直投就是这个机会窗口,而中信证券旗下的直投公司金石投资就是这样的机构。无论是从财富发展史的角度,还是从中国资本市场本身而言,金石投资的利润都堪称神话。
金石投资最漂亮的一仗是昊华能源(601101)。
2007年12月15日,金石投资与昊华能源签订了《定向增发股份认购协议》,昊华能源向金石投资增发2400万股新股,金石投资以现金方式出资,每股6.3元。金石投资出资额为15120万元,持有限售股锁定期为1年。
解禁后,金石投资开始陆续减持,到2012年1月18日,昊华能源以18.54元成交了171.11万股,成交额3172.38万元。至此,金石投资持有的昊华能源股份已经全部清仓。据测算,金石投资净赚10.97亿元,投资回报率达7.25倍。
而最干净利落的一役应该是对神州泰岳的精准投资,金石投资于2009年5月认购了神州泰岳210万股,入股到上市只用了5个月,盈利却达一个多亿,股价最高时,回报率高达17倍,被称为“最精准直投”。值得注意的是,神州泰岳的保荐人和主承销商均是中信证券。
以上是金石投资众多投资案例中的两个例子,去年以来,金石投资在机器人、恒泰艾普、东软载波、浙江开山、九牧王这五家公司身上获利丰厚,从入股到公司上市,时间都不到两年,而获利均在4倍左右。
中信证券2010年年报显示,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其全资子公司金石投资总资产达66.01亿元,净资产60.61亿元,全年营业收入5.82亿元,净利润4.14亿元。金石投资员工总共不过二三十人,屈指一算,每个员工获利千万元。
券商直投正式启动两年多来,金石投资在获得暴利的同时,其项目储备依然是业内翘楚。
2月1日,证监会公布515家IPO申请在审企业名单,券商直投在这些企业股东名单中频频现身,其中,被誉为最赚钱PE的金石投资入股7家公司,其中保荐机构除了华龙证券之外,其他均为金石投资的母公司中信证券。
2011年资本市场上看似不相关的两件事,却表明以金石投资为代表的券商直投公司的命运转折已经来临。
2011年7月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监管指引》,一方面明确证券公司可以开展直投业务,拓展了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另一方面也规定,证券公司担任拟上市企业的辅导机构、财务顾问、保荐机构或主承销商的,自签订有关协议或实质开展相关业务之日起,公司的直投子公司或投资基金等不得再对该拟上市企业进行投资。这条规定的出台意味着此前饱受质疑的券商直投已经引起监管层关注,并被纳入规范轨道。
券商直投模式被人们诟病是因为它暴利且没有风险,以最短时间获取最大利润。券商直投项目投资回报周期都比较短,以每月30天计算,平均投资回报周期为14.35个月。一年多,获得4倍以上的无风险收益,这是天底下最赚钱的生意。
经济学家刘纪鹏认为,券商一般都以5~8倍甚至更低的市盈率进行直投,而创业板218家企业发行市盈率平均高达68倍,在短时间内产生至少10倍以上的暴利。因此,券商直投模式被人们称为“嗜血的投资”,严重破坏了资本市场的投资生态。
另外一件事是去年末同属中信证券的中信产业基金总裁吴亦兵“接管”金石,原金石投资CEO崔建国和原副总经理杨宏儒已经远离了实际性工作,由吴亦兵接任。
业内分析认为,这次人事变动的深层原因在于,作为子公司的金石投资,无论它有多么成功,其实都是母公司的成功,它只是一个执行者而已。
券商直投以投资自己公司的项目为主,投行认为可以投的,直投才会介入,这使得直投公司彻底失去了对项目筛选、评估、尽职调查甚至谈判定价等等功能,投行彻底代替了直投公司应有的能力,使其彻底失去话语权和沟通能力,也使团队进一步边缘化。
“作为一家完全由母公司投行部门提供项目来源的公司,其业务发展完全依靠母公司的恩赐,就好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一位PE人士这样说。
一位直投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新游戏规则出来前,总会有一个真空期,给一些潜规则洗白的渠道,随着券商直投资格进一步开放,直投行业的利润进一步摊薄,券商内部必然要建立防火墙,而直投公司的经营模式必将发生重大变化。
这位人士分析认为,金石投资的此次人事变动也许是中信证券未雨绸缪,在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变革的前夜,为金石投资下一步隔断与母公司的脐带,独立成长作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