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永嘉
天亮,闹铃响起,摁下,再响起,再摁下,如此反复5次之后,我挣扎着起床——熬夜是不少编辑的习惯,我也不例外。我的工作是一家出版社的图书编辑,主攻少儿科普图书。
我生活在北京这座很大的城市里,交通工具是地铁,每天花在通勤上的时间大约是3小时。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里,我有两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做。一是翻看书籍报刊,每月我都要买一些最新的少儿图书和科技、财经类杂志,当然也会看些网络热点新闻。作为一名编辑一定要强迫自己有一个杂食性的胃口,世界变化如此之快你必须什么都要略懂一二。第二件事就是戴上我的耳机,从手机中找出昨晚下载好的podcast来听。Podcast是个很酷的东西,可以理解为网络电台节目,网友做给网友们听的节目。节目的内容多样,有的是音乐主题,有的是几个人围绕一个主题聊天,还有各种关于数码产品、旅游、读书、游戏的网络电台节目。这是个随时随地给我补充养分的好帮手。
一本书诞生之前的小故事
到公司时差不多10点半。你没看错,大家确实是这个时间来上班的,弹性的上班时间对于一个编辑来说太重要了。坐到电脑前,准备看稿子,顺手登陆QQ,发现同事们已经开始讨论一本书的营销了,不假思索马上加入到这个话题中。想要一本图书热卖,除了内容,营销策略也很重要。这不,我们正在讨论今年的一套科普故事书的营销方案:
常规推广方案:
1.线上活动方面,调集几家科技类网站和少儿类网站的网站资源,进行新书的专题页面制作。新书发布时,寻找些粉丝众多又和本书主题相关的微博账号与宣传活动相配合。
2.网上书店方面,做新书发布的专题页面,准备需要配合网店销售套装的赠品。
3.联系一些媒体做书摘和连载。
4.准备赠品,印制主题明信片,制作有声节目光盘。
非常规方案:
1.线下活动方面,计划做若干实验课、科学秀,选定场地,比如校园、书店。如果有可能的话,安排周末或者寒暑假全国巡回。
2.联系一家机构,以一场夜间活动作为我们的新书首发式。
午饭时光
吵闹一上午后,“开饭啦!”阿姨洪亮的声音飘过,我条件反射般地把键盘推回去,椅子一退,起身朝着有饭的地方奔去。盛了饭,大家便三五成群开始了一天中最享受的话题时间。我加入的话题是讨论移动互联网终端……其实,谈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海阔天空、无拘无束的过程,这样的午餐具有增加部门间沟通,扩展视野,放松身心的功能。
跟作者打交道需要强大的内心
收拾完碗筷,便准备开始下午的工作。走到咖啡机前,调整好浓度,摁下按钮。一旦我开始做这个动作,说明昨晚熬夜的后果开始展现。老板对我们不错,随时可以有咖啡喝,因为没有咖啡就没有效率嘛。我又打开了本该早上就处理的稿子。对于一个编辑来说,作者是最宝贵的资源之一。每个编辑都做过这样的梦,一觉醒来,邮箱已经被众多作者主动发来的稿子撑爆了,结尾还附上一句,“亲,用我的稿子吧,记得给好评哦!”
然而真实的情况一般是这样:
和文字作者的对话——
我:“亲,你稿子进行得如何了?不是说好今天给我的嘛……”
作者:“不行啊,最近上班特别忙,下班应酬还特别多,到家都夜里11点了,实在是没力气开电脑了。”
我:“才11点嘛,晚上我在线等。”
作者:“你以为我是你啊,不说了,忙去了。”
我:“挥泪告别,亲,记得给我稿子呀……”
和插画作者的对话——
我:“插画好了没有?”
作者:“没有,这两天感冒,咳嗽得厉害,没法摸键盘,更拿不稳笔。”
(我心里已经有了想掐死她的想法,但是我不能这样做,幸好不是面对面。)
我:“生病了呀,多休息,稿子不急,不行就去医院,别硬撑着。”
作者:“真的啊,那我就心安理得休息去了!”
我:……
想到这些与作者打交道的血泪史,我就心烦意乱,幸好这时有人叫我去开部门会议,把我从自绝于人民的想法中解救出来。
一本书诞生简史
部门会议的内容通常是围绕书展开,所以会上通常是各种书制作进度的汇报。就讲讲一本书的诞生简史吧。首先,一本书总要有个内容,有时是编辑策划好找合适的作者来写,有时候是作者已经有了不错的内容,编辑将它策划成一本书。不过,就算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把稿子收齐了,也只是万里长征的一小步。接下来,还要思考书籍的装帧版式等等,和设计师打交道的过程也经常令人抓狂。好容易终于熬到正式印刷了,之前讨论的营销计划就要启动了。相比口头上的讨论,执行阶段就是实打实的劳心劳力的过程。书正式开始上市销售,自己已经掉血过半。最崩溃的是,通常会遇到好几本书处在不同的阶段,所以每天都要处理不同环节的事情。
好啦,部门的小会结束,我又发了条微博,回复了下留言,看看谁@了我。看似我可以光明正大地和网友聊天,但我可真没偷懒啊,谁说发微博只是生活之余干的事情,运营公司的微博是赤裸裸的工作。
然后,我下班了。
你是不是好奇,作为一个编辑到底要什么时候才有空看稿子?其实上班通常没时间,只有等人群散去乃至夜深人静时,我终于干了一些大家普遍认为编辑要做的事情——编稿子。
于是,我又熬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