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炅:爱音乐,也爱阅读

2012-04-29 00:44胡越菲
音乐爱好者 2012年4期
关键词:舞曲小提琴音乐会

胡越菲

“我是一个虔诚的倾听者,而不是释道者,唯如此,一切才真实。”——王之炅

生于上海的王之炅,自小师从俞丽拿教授,1998年在第八届梅纽因国际小提琴比赛少年组中一举夺魁,并深受梅纽因本人赏识,与大师合作演出协奏曲。2000年获得第八届西贝柳斯国际小提琴比赛第三名,是当时中国选手参加该项重大国际比赛所获得的最好成绩。2007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后,她赴德国留学,师从柏林爱乐前首席高利亚·巴列夏(Kolja Blacher)。权威的《留声机》杂志曾以整版篇幅报道她,将之赞誉为“亚洲琴坛不可多得的一颗闪亮新星”。

但是,和一般年轻音乐家不同的是,音乐并没有占据她生活的全部:她兴趣广泛,爱运动、爱画画,也爱阅读;她稳重、踏实,执着于自己的艺术;她始终坚持自我,不人云亦云。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有思想,有才情,有深度,有韧性,有技术”。

三月的一个下午,在王之炅回上海准备“情迷探戈——小提琴舞曲”音乐会之际,我们对这位小提琴“才女”进行了采访。

差点不念音乐学院

王之炅从小的文化课成绩就很好,即使在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之后,仍然有过不继续念音乐学院的想法。“虽然我喜欢拉琴,但我不希望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太小的范围里,所以曾经考虑过去大学念外语或者艺术史,我的父母也都很支持我。”彻底决定踏上职业小提琴演奏家的道路,是在十七岁那年,听了韩国小提琴家郑京和的独奏音乐会之后。

当时那场演出非常轰动,一票难求。“我记得她拉了《茨冈舞曲》《恰空舞曲》等,照现在有些看法来说,她拉的风格并不太纯正,而且郑京和也不是我最喜欢的音乐家类型。但她的音乐语言的个性非常强,她的诠释很有自己的想法,可能就是这方面打动了我,那一刻,我突然决定,我要成为一个像她那样的小提琴家。”

考上音乐学院的小提琴专业之后,王之炅依然保留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大学里有一段时间我刻意减少音乐会的数量,因为我觉得自己需要时间接触和了解其他的知识。”她学西洋画,喜欢米勒和毕加索的作品。“也许我还不能从很专业的角度来理解它们,但它们给我带来的艺术上的冲击力是相通的。”她还特别爱阅读,从钱钟书的《围城》、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到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米兰·昆德拉的《生活在别处》,甚至是村上春树的《1Q84》,她都能娓娓道来。她最喜欢的休闲方式,不是逛街,不是娱乐,而是去咖啡馆看书。

阅读帮助了王之炅更好地面对人生中的不少问题。去德国留学是她第一次背井离乡,远离父母,因为语言不通,每天在日常生活上都要花费很多时间,以至于拉小提琴的时间都被缩短了,这让她感到有些束手无策。“那段日子,我开始质疑所有的事情:我到这儿是来干什么的?对我来说拉小提琴真的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吗?虽然我明白自己的演奏水平在日益进步,但有时仍然会有强烈的思想斗争。”

于是她读了一些中国以及亚洲哲学家的书,特别是老子和庄子,并从中获益匪浅。“小时候,我们总是以为只要你对一件事情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你终究会得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但是在我来德国之初,我突然发现有些事情无论你怎么努力,它的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这让我相当沮丧。还好这些哲学家们给了我启示,让我明白了这并不是你的错,很可能只是因为时机不对。所以现在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我就会停下来休息一下——当然,我还是在工作,只是相对地不那么看重结果了。”

小提琴舞曲音乐会

4月20日,王之炅将在上海音乐厅举行一场“情迷探戈”的小提琴舞曲音乐会,演出的曲目包括了格里格、勃拉姆斯、巴托克、法雅和皮亚佐拉的作品,集合了各个时代、各个地区的舞曲。“因为格里格里的《霍尔堡组曲》是仿古形式的,相当于巴赫作品的时代,所以这次的演出可以说是一次从巴洛克作品到现代作品的穿越。”对于演出的曲目,王之炅可是花了不少心思,“我没有选择把维瓦尔第和皮亚佐拉的《四季》放在一起,因为那样做的人太多了,其实是一种很偷懒的方式,我希望有点新意,有点自己的想法。”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音乐会的形式非常“复古”:一支十几个人的弦乐团,由王之炅本人兼任独奏与指挥。“我觉得这样的演出形式比单纯的独奏音乐会更吸引观众,而且纯弦乐的声音在一起相当有魅力。”这不是她第一次尝试这样的形式了,去年她在德国学了一些指挥的课程,已经积累了不少此类的演出经验。相对于大型交响乐团,王之炅更喜欢与室内乐团合作。“和交响乐团合作协奏曲,演奏员主要跟着指挥的指示,我一个人需要抗衡的力量很大;而室内乐团则显得小型而亲密,大家的力量很平均,音乐更讲究整体之间的配合。我觉得这样的演出形式很复古,我很喜欢。”

这次演出的室内乐团,是王之炅最新组建的一个弦乐团,名字叫作“Essential Strings”。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她偶然在书架上看到的一本书。“柏拉图的《理想国》,常用英文名是Republic,但那本书却用了比较少见的Essential Ideas。”Essential在英文中有着“本质的、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意思,于是她灵光一现,就用这个名字了。弦乐团的成员来自她的朋友和学生,大家都很年轻,对音乐有着发自内心的热爱,不在乎收入,彼此间又相处得很融洽。这场小提琴舞曲的音乐会将成为“Essential Strings”的首次公开演出。

在采访的最后,王之炅表示,也许是因为有一个所谓的“标准”,现在很多的年轻音乐家有着大众化的趋势,大家似乎都拉得差不多,不像听几十年前的唱片时,每位演奏家的音色都相当有个性,海菲兹就是海菲兹,米尔斯坦就是米尔斯坦。“所以我对自己的目标是:要成为我自己,让人一听到我拉的音乐就知道,这个是王之炅,而不是别人。”很显然,引领着王之炅走进小提琴专业演奏道路的音乐“个性化”,还将持续影响着她今后的演奏生涯。

猜你喜欢
舞曲小提琴音乐会
搞砸的音乐会
延河晨晓(小提琴独奏)
冬的舞曲
Hey Diddle, Diddle
瑶族舞曲
失败的音乐会
海底音乐会
春天的音乐会
烂漫舞曲
Pear Conc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