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机制下的激励性语言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2012-04-29 21:51李岩杰康莉琴
考试周刊 2012年48期
关键词:激励性动作语言

李岩杰 康莉琴

摘要: 在激励机制下如何更好地运用激励性语言,根据文献查阅,实际教学过程,文章分析高校学生的心理影响,体育行为;在激励机制教学模式下,探析激励性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通过不同的激励法,促使学生激发学习和参与体育活动的欲望,增强主动性,丰富兴趣爱好,强化教学效果,使学生具备自信的品质和良好的体育行为。

关键词: 激励性语言高校体育教学体育行为

体育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好体育课程,“健康快乐体育”是体育教育的主体指导思想,而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激励学生具有良好的体育行为。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以调动每一位学生主动发展的内部动机为目的,运用激励机制,不断着力提升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健康水平。激励性语言以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为优势,是实现高校体育教学趋向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的有效途径。研究激励性语言的功能,针对在学生的思想引领、成长服务、素质拓展等方面积极探索,让学生们体现更多活力和良好形象,有助于积极完善全面素质教育。

1.心理影响

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健身、满足兴趣和爱好、活跃和丰富文化生活、为了完成体育课任务、为了培养意志品质。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分类,健身属于生理性动机,满足兴趣爱好是自我实现性动机,而为了完成体育课任务则属于自尊、自我价值需要性的动机,活跃和丰富文化生活属于社会性动机,为了培养意志品质也是自我实现的动机。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激励和需求、动机有密切关系。当人产生某种需要而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一种不安的紧张的心理状态,这是激励的起点,在遇到能够满足需求的目标时,这些紧张的心理状态就转化为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然后导致个人向某种目标前进的行为,达到目标,激励过程也就宣告完成,但是人的需求具有无限性,一种需求满足了,又产生出新的需要和刺激,于是又引起新的行为和激励过程,如此周而复始,延续不断。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充分利用课堂中开放性的互动优势,运用有针对性的激励性语言给予学生指导与鼓励,再加上体育教师的个人魅力因素,阳光自信、开朗乐观、勇于承担责任、豁达爽朗的性格、机智幽默的谈吐,业务、专业水平令人钦慕,这些因素都会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学生,影响他们,有效利用激励性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高校中每位学生培养坚强、独立、自信、不畏惧困难的激励自信的品质。

2.体育行为的理论依据

人的行为和心理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心理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行为,而行为又是心理意识的外在表现。对于运动弱势群体学生,要以正面的有效激励方式激发他们的心理意识,心理意识表现为舒畅、对事物有愿意接受、也有兴趣的表现,更进一步说就是心理趋于健康态,在没有任何阴影情况下,自然在行为上就会有毫无顾忌的积极表现。

2.1体育行为

行为科学家认为:行为是在一定社会中,人在意识支配下按照一定规范进行并取得一定结果的客观活动。体育行为就是说,学生体育课、早操、课间操、课外锻炼、业余运动训练和竞赛中的体育实践活动正是在这样一种有意识、有动机,按照一定规范进行并取得一定锻炼效果的实践活动。

2.2大学生体育行为激励的基本过程

激励,意指“激发”、“鼓励”,是引起人的行为的一种刺激,具有不断激发、鼓励,推动人的行为,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之意,通常情况下,激励表现为外界所施加的推动力或吸引力变成自身的动力,努力达到目标的过程原理。这个过程就是:个体在被动的情况下勉强去练,通过被激发的自动力影响行为,成为个体主动地积极地练,从而满足个体自身的心理意愿。

通常,学生的体育行为在外界推动力(教学要求、考试、达标、训练和竞赛等)和吸引力(健身、娱乐、审美、刺激等)的影响下,被激发的自动力越大,其行为也就越积极、越持久,反之则不然,所以,对学校体育的管理者来说,要设法增强对学生体育行为的推动力,提高体育本身对学生的吸引力,并积极促其转化为自动力,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逐步形成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

在这一激励过程中,学生体育行为效果的评价是激励的关键,学生体育行为的效果随时都会得到自身评价和外界的评价,如果这一行为结果经评价满足了需要,个体就会得到满足感和平衡感,并对下一次行为产生激励作用。如评价的结果不能使个体得到满足,则通过信息反馈,使这一激励过程重复进行或者选择另一不同的体育行为。

3.激励机制的教学模式

3.1诱导因素

可依据每位学生的自身进步、努力程度、学习态度和兴趣变化趋向等,教师在教学中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特长,多用语言和肢体语言进行肯定和鼓励;多利用课间时间和课外业余时间和学生们交流,以朋友关心和待人的诚意引导他们重新认识健康快乐的体育活动。

3.2行为导向

注重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和快乐体验感,教学中适当的时候,学生能够有所进步地做出学习动作或几个连续的学习动作,可以让其示范,帮助教师更好地加强对教学要点的解析,加强互动性教与学;不定期组织一些课外体育参与性强的活动,以集体项目为主,更多人一起参与,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在运动中交流,在交流中体验快乐。

3.3激励助长作用的发挥

在规范的教学中,依据教学进度,以每一个学生都快乐参与运动健康活动为目的,健身健美、增强技能、调节精神、丰富课余生活、增进交往、身心和谐。针对在学生的思想引领、成长服务、素质拓展等方面积极探索,让学生们体现更多活力和良好形象,使整个教学过程自然和谐。

4.激励性语言在教学中的应用

4.1尝试性激励法

在体育教学中学习新动作时,在反复练习过程中要对学生耐心、细致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经常使用一些激励性语言,如:“不着急做动作,想清楚动作要领,慢慢做动作。”“相信自己,多试几次,一定行,熟练就好。”“试一试,信任自己能做好!”“大胆一些,你一定能跳过去。”“刚才有个小小的错误,你重新再做一次,完善一下动作。”“做错了没关系,谁都会出错,大胆去做就是好样的!”这种方法的实质就是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练习,不断在尝试中体验成功,由成功的喜悦所引发的激励机制会促使学生具有更强烈的学习动机,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只要有积极的态度,发掘自身的闪光点和超长处,没有做不好的!加油!”

4.2目标性激励法

在教学过程阶段中,对单个技术动作强化练习时,教师要把提示动作要点给出,例如排球垫球,准备姿势屈膝含胸,手臂动作顺势“插、压、提、送”帮助学生强化动作形成,“真是好样的,你的动作越来越接近标准啦!”“刚才就是没有提肩动作,努力一下,做到完善,动作就完成得很好了!”“还可以,继续努力,还能更好一些。”为学生设置可达到的目标,让目标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与每个学生的行为紧密联系起来,使其经过一定努力能够实现目标,这也具有明显的激励作用。因为目标是刺激人们引起需要的一种诱因,它能给人带来希望,使人产生争取达到目标的强烈愿望,促使人们不断努力,通过努力实现目标,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4.3榜样性激励法

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受到他人在人格和自身权益上的尊重,并生活在温暖、热情、真诚对待、人际交往能够通情达理的大环境中。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在健美操、羽毛球、乒乓球、武术等个体展现性较强的项目教学中,可以让表现不错的学生出来做示范动作,以点带面,大家一起共同进步完成学习任务。在示范过程中可以说“同学们你们看,某某同学动作舒展,节奏感强,动作很到位。”“某某同学打高远球,转肩侧身挥臂自如,击打有力,动作协调真好看,我们都要努力像他这样!多加练习。”“你瞧,这么多双眼睛在看着你呢,大家都在为你加油呢!”“某某同学最近进步很大,现在动作很标准,好样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具有示范性、生动性和鲜明性,有了榜样,不仅学有方向,有目标,而且学起来看得见摸得着,说服力大,号召力强。

4.4竞争性激励法

体育教学中在动作学习提高阶段时,适当参加集体的活动,大家一起参与交流体验更高更强更快,加强自信、不畏惧困难的品质的培养。“随机分组,进行比赛,争取制胜!有裁判,其他同学拉拉队。”“进行一场单打比赛,大家看精彩表演!”“分好组对抗,谁愿意毛遂自荐当队长组织?”“行行你真行,有谁比他还要行!棒棒你真棒,有谁比他还要棒!”“别大意,比赛还没有结束呢!谁胜出还不一定呢!”通过小组竞争、个人竞争等方式,促使学生鼓起勇气,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本领,激发其学习的热情、上进心,使学生在超越他人、战胜他人的过程中享受实现目标的快乐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4.5正强化激励法

每一位学生都尽可能自我开放、情感表达,在共同的展现和发展中,有了敢于表现的理想、信念和追求,当自身的言行得到了大家的认同、敬佩时,也体现了个人的独特魅力,自信心倍增,即当学生有一些进步时,就对他的行为不断肯定、表扬或奖励,从而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如“大家鼓励鼓励,来些掌声啊!”“你的进步给老师和同学们带来多大的惊喜呀!”“大胆做自己想要做的,过程很重要,不必太在意结果。”“羽毛球每出一拍还要考虑下一拍如何,想一想,就会把被动局势简单化,争取取胜!”

体育教师要切合实际,在当前教学中不断树立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思路——“体育为健康”;营造健康积极的体育环境:娱乐趣味、快乐健身、参与性强的教学大环境;建立行之有效的体育健身措施:体育健身知识的宣传、教育,利用服务性方式和多组织群体参与性的活动手段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运用激励性的方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他们的主体价值,充分调动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发自身的潜能,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不怕挫折,努力向前的行为,使用信任期望的语言,激发其奋进;对学生获得的小小的成功和点滴的进步,使用肯定、赞赏的语言,使其内化为稳定的动力机制;对学生的某些过失或错误,使用谅解、引导的语言,促其反省并树立进步的信心;再加上各种体态语言的运用,如赞许的点头、期望的目光、会心的微笑、亲切的抚摸,建立起了融洽、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既使学生更加乐学爱学,又使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更加充满激情,师生之间达到情感交融的境界。为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像知心朋友一样,如“别人能做到的,相信你一定能做到!”“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得很好,做得更好!”“你要想清楚再说,说错了没关系,只要积极动脑就是好学生。”这种“我—你”之间的友谊关系,会使学生觉得教师理解和尊重自己,无形中密切了师生关系,从而建立起了相互尊重、友爱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运用评价性激励方式,既用肯定、鼓励、尊重、信任等语言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评定,又使学生改变消极的“我不行”的自我概念,增强参与的信心和主动性。

要注意:对学生的激励并不是简单的肯定或表扬,而是于正确处激发潜力,于错误处激发信心,注重学生的情感表现,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这才能既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又将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总之,有效地发挥激励性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能够促使学生激发自身的学习和参与体育活动的欲望,增强主动性,提高兴趣;形成自然和谐的课堂气氛,强化教学效果,使学生具备自信的品质和良好的体育行为,有助于完善全面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董跃春.体育教学中对运动弱势学生的判别和指导[J].黑龙江史志,2008,15.

[2]陈晓光.体育弱势生形成的后天因素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6.

[2]王晖.对四川省高校大学生体育行为与激励方法的调查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8,3.

[3]陈英凛.篮球课分层次领会教学的实验研究.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2.

[4]高业.非金钱激励员工的108个手段[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7.6.

[5]张本俊.对安徽省高校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态度调查[J].运动与健康,2008,6.

[6]周二三,刘成.体质弱势群体的理论构建[J].体育学刊,2008,7.

猜你喜欢
激励性动作语言
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激励性语言运用的调查研究
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激励性语言运用的调查研究
语言是刀
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小学习作教学激励性评价的运用策略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动作描写要具体
画动作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依托激励性评价提高低学段口琴口头作业效度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