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祖英
摘要: 反思能力是学生认清自身学习不足,找准存在问题,确定学习目标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本文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反思实际,从反思情感激发、反思方法领悟和反思素养树立等三方面,对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 反思能力初中数学有效教学
反思能力,顾名思义,就是对自身学习活动进行思考、辨析、评价的能力。它是学生认清自身学习不足、找准存在问题、确定学习目标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历来受到教育学者的关心和重视。古语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反思能力在学生学习活动有效开展、学习品质有效培养进程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指导和促进作用。但传统教学理念下,部分初中数学教师为了追求教学高效率,注重新知内容的传授、问题解答的训练,将精力和重点都集中在“解题”和“练习”环节中,而忽视学生“思考”和“分析”的环节,压抑学生主体性的激发,致使学生在新知接受和问题解答中,缺少“反思”的时间和空间,出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近年来我根据新课标教学目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对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策略进行尝试和探究,现进行简要论述。
一、创设质疑反思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能动反思“潜能”。
反思能力作为学生内在能动特性有效展示的重要能力之一,需要建立起良好的学习情感。同时,反思活动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进行的,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素养。而初中生处在情感发展的特殊阶段,容易表现出对未知事物或学习困难的“畏惧心理”,不愿反思、害怕反思。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将学生积极情感的激发作为能力培养的首要条件,利用学习情感的“激励”作用,创设紧扣教学目标要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易于激发学生情感的融洽、和谐教学情境,使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受到激发,潜能得到挖掘,“主动反思”成为内在要求。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内容时,由于该知识点内容性质较多,且内在关系比较复杂,因此,我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针对学生对该知识内容学习缺乏兴趣的实际特点,将数学生活性特征融入到教学内容设置中,根据学生认知的特点,创设了教学情境:“如图,四边形ACED为平行四边形,DF垂直平分BE甲乙两虫同时从A点开始爬行到点F,甲虫沿着A-D-E-F的路线爬行,乙虫沿着A-C-B-F的路线爬行,若它们的爬行速度相同,则甲、乙谁先到达?”引导和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活动,学生在此过程中,反思内在能动性得到有效激发,主动参与到问题思考分析活动中。
二、注重问题解答过程教学,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反思“精髓”。
教学实践证明,反思能力的建立和形成,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正确的解题方法和较好的学习素养。其中方法、要领是开展有效反思活动的“钥匙”。数学问题作为数学学科知识体系内涵呈现的有效载体,在揭示知识点内涵、性质、关系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效。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时,一方面要发挥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做好探究问题解答过程的引导和指导工作,另一方面要利用数学问题内涵丰富的特点,将方法要领传授渗透到问题教学活动始终,设置具有探究性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开展问题探究实践活动,找寻问题进行有效解答的方法要领,从而将问题解答的过程变为找寻和掌握反思方法和要领的过程。
问题:有一个抛物线形的拱形桥洞,桥洞离水面的最大高度为4m,跨度为10m。现将它的图形放在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
(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2)在對称轴右边1m处,桥洞离水面的高是多少m?
上述问题是关于“二次函数”方面的问题案例,我在该问题教学中,通过设置“该问题涉及的数学知识点有哪些?”“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内容是什么?”等提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逐步探究、分析活动,使学生在探究分析过程中认识到,该问题解答的关键点是抓住“二次函数性质以及图形性质”,通过“图像法、数形结合”等方法进行问题的有效解答。然后提问:“进行该类型问题解答时,一般要抓住什么条件,采用什么方法进行问题解答?”,进行再次巩固,从而使学生在探究、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掌握和领会反思的方法和要领。
三、发挥教学评价指导作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反思“素养”。
初中生由于学习能力、思维水平和数学素养还处在“积淀”阶段,因此,反思过程中容易出现考虑不周、思路不清、方法不当等问题,如不加以引导和指导,势必会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的形成产生消极影响。评价教学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和表现进行剖析和评判,从而达到“认清自我”、“自我改正”的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可以利用教学评价的指导促进作用,引导学生开展评价和自我评价活动,对自身及其他学生的学习活动表现进行实时、科学、公正的评析,指出学习活动存在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从而把辨析评价活动变为反思、提升的过程。
如:“某商场销售一批名牌衬衫,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天盈利40元,为了扩大销售,增加盈利,尽快减少库存,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经调查发现,如果每件衬衫每降价1元,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件.若商场平均每天要盈利1200元,每件衬衫应降价多少元?”我有意设置解题过程:“设每件衬衫应降价x元,依题意得:(40-x)(20+2x)=1200,即x■-30x+200=0.解这个方程得:x■=10,x■=20.答:每件衬衫应降价10元或20元.”引导学生进行辨析评价活动。学生在自主分析、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认为该问题解题过程存在不足:“理解题意不准确致错,由题意列出方程求出根后,一定要检验所求的根是否符合实际问题的要求.错解中没有考虑题目中‘尽量减少库存的要求而造成错误.”此时再次引导学生对刚才辨析结果进行“二次评析”,再次进行指正和巩固,从而使学生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学习不足,制定改进措施,促进良好反思习惯的养成。
总之,反思能力的发展和提升,需要教师精心的教学和学生刻苦的锻炼。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抓住学生的主体特性,利用先进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手段方式,促使学生在有效教学中“愿意反思”、“学会反思”、“能够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