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波
[摘 要]本文结合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整体发展状况,在分析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国有商业银行落实科学发展观应遵循的协调原则、稳健经营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和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国有商业银行发展政策建议。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科学发展观;发展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5-0049-02
1 国有商业银行非科学发展的原因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在科学发展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在于制度构建存在严重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股权结构不合理。国有商业银行作为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强力垄断金融资源的制度安排,承担了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工具的角色,使之长期以来忽略了作为市场经济角色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构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这种制度安排的不适应性逐渐显露,并且直接导致国有商业银行难以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②发展观念落后和评价体系欠科学。长期以来,受旧体制的影响,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观念较为落后,突出表现在片面追求规模扩张,对资产质量及其风险减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资本必须覆盖风险、限制银行过度扩张认识不充分;对银行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协调认识不充分。③评价体系欠科学,激励缺失。考核操作性较差,评价方法单一,激励不规范。
2 国有商业银行落实科学发展观应遵循的原则
2.1 协调原则
伴随着我国经济粗放式发展,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同样采取了重规模、轻质量的发展模式,竞争的压力及内部的激励机制引导人们追求资产增长、规模扩大、市场份额,造就了一个大而不强的银行体系,资本充足率低、资产质量差、风险水平高、效益低下。这种不科学的、非理性的超常发展积聚了大量的风险,对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产生不良作用。历史的经验教训及面临的现实环境,迫切需要国有商业银行树立科学发展观,做到发展的质与发展的量的协调发展,实现规模与效益、短期与长期、风险与质量的统一,把持续稳定发展作为发展目标,而不是简单的数量增长。发展的质量要经得起时间和市场的检验,在经济周期性变化中持久保持良性循环、高质量地发展。
2.2 稳健经营原则
商业银行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经营发展必然受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环境的直接制约,客观上存在发展极限,盲目追求高速发展,只能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风险隐患;商业银行是以信用为基础、以经营货币借贷和结算业务为主的高负债、高风险的行业,商业银行的经营特点和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关键地位和特殊作用,致使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具有隐蔽性和扩散性的特点,一旦商业银行经营风险转化为现实损失,不仅会导致商业银行破产,而且将对社会经济产生连锁反应,引起社会动荡。因此,银行业遵循稳健经营的原则,几乎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在银行业,提倡建立百年老店,崇尚稳定持续发展。超常规、急功近利都不是银行业科学发展的轨迹。历史的经验表明,发展好的银行、百年老店的银行都是稳健的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银行体系的主体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器,实施稳健的经营发展战略是其必然的选择。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要制定稳健的发展战略,营造稳健发展的管理文化,注重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的有机结合,使经营管理者和全体员工有一个稳定健康的心态、良性的发展预期,以卓著的信誉取信于民、立足于世;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有效的风险防范和管理机制,根据各种经营风险的发生概率,适度地安排业务比例和业务规模使风险分散,并运用商业银行自身以及外部的管理手段和技术,将风险最大限度地控制、降低、转移、消除、化解。
2.3 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马克思认为“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未来理想社会“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以人为本,对于国有商业银行积极面对来自中外同行业的激烈竞争,特别是竞争优质客户、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正如格林斯潘所说“我们永远不应忽视,不管技术如何进步,管理系统如何复杂,银行管理的基础始终是银行管理人员的知识与判断”。作为国有商业银行,以人为本包含更多的内容,这里的“人”不仅指员工,还有客户和股东。以人为本原则,要求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必须建立在以满意的员工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为客户和股东创造最大价值的基础上。银行业务的发展,客户的服务,要通过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真正做到一切方便客户,一切为了满足客户,一切为了增加客户价值,实现客户关系管理上的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其员工管理方面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其一,以人为中心进行管理,强调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其二,进行全员管理,管理的主体是全体员工;其三,组织目标与组织成员个人的目标相统一;其四,通过良好的激励机制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国有商业银行在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的同时,还要依法维护银行客户的合法权益,并不断提高股东的投资收益。
3 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政策建议
3.1 加快发展资产业务
突出重点,加快发展公司贷款业务。抢占优势行业和抢抓大项目。好项目、大项目对优化资产结构、加快资产业务发展和形成银行优势市场地位具有较强的带动性。国有商业银行要把营销大项目作为公司贷款的重中之重,依据当地产业政策,选准先进制造业等优势行业,每年抓住几个大行业、大项目,连续抓几年,壮大生息资产规模,提高质量水平。重点拓展中小企业贷款。
有所侧重,加快发展零售贷款业务。零售贷款作为今后银行效益的重要来源,相对于公司贷款而言,具有收益相对较高,风险相对较分散的特点。大力拓展个人消费贷款市场已成为各家银行竞争的热点,也成为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首选和重点业务。国有商业银行必须抢抓机遇,主动出击,切实把发展零售贷款业务作为战略举措,下大力发展零售贷款业务;必须积极抢占市场,进一步做大零售贷款业务;必须迅速壮大优质客户群,提高零售贷款的质量和收益水平。
突出效益,大力发展票据贴现业务。在当前资金比较富裕和公司贷款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要充分发挥票据业务流动性、效益性较好的特点,结合票据市场利率和内部资金利率变化情况,灵活配置富裕资金,做大做强票据业务,切实把票据业务作为资金运用和提高效益的重要手段。要积极拓展新市场、新业务,全面开办转贴现业务;要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票据资金收益水平。
3.2 理性发展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
加强成本核算,发展负债业务。公司存款是目前成本最低的负债业务,是优化负债结构,提高综合经营效益的重要因素。要创新营销手段,逐步从过去的以关系吸存或以贷吸存为主,转变为向客户提供个性化、全方位、高附加值的金融服务和产品,拓宽吸存渠道,降低成本,提高吸存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广开销售渠道,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做大国际、国内结算产品市场。要积极拓展福费廷、国际保理、保函业务市场。进一步发挥贸易融资对国际结算业务的支撑和拉动作用。要大力发展人民币结算账户业务,发展柜台对私对公汇兑业务,向结算汇兑收费业务要效益。要下大力气积极培育、做大国内信用证、国内商业发票贴现、国内保理等国内结算产品业务,力争新产品叙作量实现新的突破。做活资金业务,要把资金业务作为解决富裕资金出路的重要途径,加大人民币资金新产品研究和推广力度,扩大资金业务收入新的增长点。要善于捕捉市场机会,加强对客户需求的分析,积极推广短期融资券、债务保值及人民币掉期等资金业务新品种。
调整网点布局和功能,加快网点转型。网点要加快实现三个转型,即加快网点布局转型;加快网点功能转型;加快考核导向转型。在加快网点布局转型方面,方向是优化布局。在加快网点功能转型方面,方向是提高竞争力。在加快考核导向转型方面,方向是提高赢利能力。
3.3 强化风险管理,构建长效机制
坚持质量第一,强化风险管理是国有商业银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为此,需要做到:第一,把好项目准入关,从源头上控制风险。第二,做好贷后管理工作,加大检查和后评价。第三,密切监控贷款分类的迁徙情况,做好贷款分类的动态调整。第四,加强对非应计贷款的管理。要加大对不良贷款管理力度,制定清收压缩计划,落实责任人,强化督办和调度。第五,加大不良资产的清收盘活力度。要改变不良资产被动处置的观念和做法,提前介入,主动经营,控制不良贷款向下迁徙,盘活不良授信存量。
内控工作要以规范规章制度管理、培育合规文化、加大对基层行及关键岗位的控制、强化问责为重点,全面提升内部管理水平,进一步构建严密的内控体系和内控长效机制,为各项业务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要加强观念引导,培育良好的合规文化。要制定全面、系统、统一的内控政策、制度和程序,保证内控制度覆盖所有风险点。要充分发挥内部稽核监察的作用,扩大稽核检查面,加大对制度执行情况,特别是容易产生操作风险的薄弱环节的检查力度;加强对重要岗位、重要环节的监督检查;加强对案件高发部位的稽核检查。形成自我发现问题,自行整改,自觉堵塞漏洞的良好机制。要加强对基层负责人和重点岗位、重点人员的管理。严格执行干部交流、定期岗位轮换、强制休假、代职制度等。要强化问责制,加大对责任人的追究力度。要制定全面、系统的问责处罚制度,明确各级机构、各个部门、各有关人员的责任。要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努力实现“零发案”目标。要继续加强对重点单位、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和重点时间的监控和检查力度,坚持预防为主、防内防外并重,增强预警性,建立和完善应急反应机制,努力把案件消灭在萌芽状态。在遵循“确保安全、整合资源、降低成本、减少人员”原则下,进一步完善守库押运集约化和守押社会化管理。
4 总 结
总之,科学发展观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新情况,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新要求。
作为国有商业银行,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宏伟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志云.国内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内部督促机制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
[2]倪宏伟.国际一流银行的企业文化选择——兼谈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追求卓越的文化再选择[J].国际金融研究,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