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晖
一个瘾君子说:它是有毒的,而且毒性很大?他说的是高盛(Goldman Sachs)。
华尔街、企业家们抑或普通的投资者,并非都是卖国贼或者欲壑难填的掮客,但他们肯定个个都想赚钱,而且希望赚来的钱是自己的钱。所以对它又爱又恨,若即若离,关系暧昧。无所谓预不预测,命运就掌握在它的手里。可以轻易的揉碎,只要愿意。该用什么样的词语来描绘?如果是形容词,该是绚丽、浮华、或是冷漠、虚荣?名词呢,智慧、财富、荣耀、仰慕或是阴谋、毁灭、屈辱、鄙视?
可以说,21世纪金融世界的“红与黑”、“罪与罚”皆在高盛一身。
高盛部落
是堡垒从内部攻破了,还是一两个异类的“涟漪”呢?
2012年3月14日,《纽约时报》刊登了高盛驻伦敦的执行董事Greg Smith的1270个字的辞职信。
一石激起千层浪,或者说大家都知道迟早有一天,会有这么一个故事出现,但当它真的来临时,多少还是有些措手不及。
随后,毫不意外地,高盛对GregSmith文章中的一些要素予以反驳。口水仗的升级也让华尔街再度成为众矢之的。
作为内幕管理层人士的Greg Smith高调谴责拥有143年悠久历史的华尔街顶尖投行高盛“没有道德、没有诚信、没有未来”;说目前高盛的工作环境是他工作12年来“见过的最有毒和最具破坏性的”;说公司高管在内部的会议和邮件中常称客户为任由他们摆布的提线木偶;说为自己公司赚钱盈利而非考虑客户的利益是这百年老店如今衡量管理层和员工价值的唯一标准;说自己再也不能对着大学刚毕业新员工们的眼睛说这是一个让自己自豪的公司了,于是知道是时候该辞职了……
这是个什么样的人?
显然,从履历上看,Greg Smith有足够的资本评判高盛的过去,他在纽约为高盛工作10年后到其伦敦分公司任职负责欧洲、中东和非洲区的美国金融衍生品的执行董事、曾负责客户的总资产规模达上万亿美元,其年薪约50万美元。作为财经圈的专业人士,他的简历非常出色,他的人品和职业道德操守让人敬佩。所以,他的批评才那么让人侧目。
Greg Smith将他眼中的文化转变完全归咎于高盛的领导层并写道,当有人撰写关于高盛的历史书籍时,这些书可能会显示,现任首席执行长布兰克费恩(Lloyd C. Blankfein)和总裁科恩(Gary D.Cohn)在他们掌舵时期失去了对公司文化的控制;我坚信,公司道德秉性的衰落,是其长期生存能力面临的最严重的威胁。
他指向的矛头没错。因为,熟悉高盛的人都知道,高盛比华尔街上任何其他的公司都更像一个部落:要想成功,就要找到一个愿意指导你、支持你和保护你的“导师”。团队协作是非常必要的。高盛要求合伙人对公司和其他合伙人保持绝对忠诚。
虽然,有时候合伙人之间会有些许的不协调,包括个人成见和不时的摩擦,有一堵无法穿透的静默之墙,使得在外人看来高盛几乎没有什么内部的争斗。在这一点上,少有大公司能够望其项背。
投行每天辞职的人多了,但像Greg这样通过媒体高调辞职的方式还是首次。
这一封信让高盛的股票当天就跌了3.4%,市值缩水近20亿美元。
这一新闻在全球各大财经媒体上都占据了一席之地,Business Insider采访了高盛创始人Marcus Goldman的曾孙Henry Goldman III,他表示作为高盛家族后人,他赞同Greg对高盛公司文化蜕变的指责,认为Greg反映了华尔街的普遍现象,不过他指出华尔街的掠夺行为并不是他最近才注意到的。
Henry Goldman III的回应无疑给了高盛、给了华尔街再次重击。
与此同时,在一些博客、Facebook和推特上,Greg Smith对高盛道德失范的声讨赢得了赞扬。
高盛不干了。辞职信中矛头直指的布兰克费恩和科恩当天立即向员工发了一份备忘录,称对其“做出的论断感到失望,这样的论断不能反映我们的价值观、文化或是高盛绝大多数员工对公司、客户所做工作的看法。在我们这样规模的公司中,有人可能感到不满,这并不奇怪。但这并不代表,也不应该代表我们公司三万多名员工的看法。”
高盛发言人说:“我们不同意文中的观点,也不认为这些观点反映了我们经营公司的方式。在我们看来,只有客户成功了,我们才算是成功。这个最根本的事实是我们行为准则的核心。”
肮脏的利益高于一切
高盛的辩解很苍白。
毕竟,巴尔扎克很早就说过,每一笔巨额财富的后面都有深重的罪恶。
高盛的“生”是建立在众多无辜者“死”的废墟上。
高盛在金融世界占据领先地位的同时,而其他机构和无辜投资者则狠狠地跌了一跤。当高盛发现次级证券在日益恶化,因此削减了头寸。但同时,它却依然在与其他机构和为其他投资者做着类似的交易。
金融市场的老牌投行们都知道,最赚钱的生意是开赌场,而不是下场去赌。不管你交易策略有多高明,长期来看,能够维持51∶49赢率的公司都是少而又少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金融战争比战争更严酷无情。在战争中,敌友之间界限是明确的。”1932年,B.F.温克尔曼(B.F.Winkelman)在描述20世纪20年代狂飙突进的美国股市时这样写道。
华尔街的银行家一般有三件最重要的事情:自己一年的奖金、老板的奖金、公司的股东。客户嘛!排在隔了很远的第四位。忘掉这一点就是犯错。
投资银行家是这样一群人,他们通常会不惜花费数小时、几天,有时是好几周的时间、几年的时间,就为了估算和揣摩出一个数额,向公司方面证明他们的公司是多么的值钱或者这笔交易多么的值得。之后,假如能赢得这笔生意,银行家再慢慢地、逐步地让推销人员、资本市场人士和整个市场都相信,这家公司的价值的确如银行分析所说的那么多。投资银行家如同出色的渔夫一样。
评判所有的银行家成功的标准只有两个——服务客户和赚钱。两者永远都是最重要的,从不例外,但非要从中选择一个最重要的,无疑是赚钱。
《滚石》(Rolling Stone)杂志的一篇文章将高盛比作是“一只盘绕在人脸上的巨大吸血乌贼,无情地将其吸血触角伸向任何带有金钱气息的角落”。
这个说法出了名并流传了下来。只是,谁敢与高盛为敌?世界都被高盛们“绑架”了。
布兰克费恩在2009年10月接受伦敦《泰晤士报》(The Times)采访时说,高盛做的是上帝的工作。高盛公司后来表示,布兰克费恩只是在开玩笑,但是这句话成为了高盛广受诟病的傲慢的佐证。
在经历过漫长的十多年,重新回过头来审视曾经的过往。过去与现在,同样的一个人,倒映在两个不同时间、不同空间、被中央的界线彻底隔绝开来的地带。我们能认出那另一个高盛么?
最脆弱的部分必然首先被摧毁。高盛最宝贵的资产:其令人敬畏的声誉。正变得像一堆正在贬值的债务抵押债券一样“有毒”。
被判有罪前请尽力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