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原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2-04-29 20:36周加海
考试周刊 2012年48期
关键词:传授因材施教个体

周加海

摘要: 学生作为学习活动主人,个体之间存在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小学数学新课标提出“整体性”教学目标要求。因材施教教学原则在消除“学生个体学习差距,实现整体发展目标”方面具有显著而又重要的功效。作者结合新课程目标要求,抓住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要义,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应用因材施教教学原则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因材施教应用要点

常言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学习活动的直接参与者,知识技能传授的对象,学生由于个体之间在智力水平、能力发展和生活环境等方面的不同,因而在学习效能上表现出差距。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完全消除学习个体的差异性是急功近利、不切实际的。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整体提升,促进学生群体的全面进步。可见,教学活动的目的是拉近学生个体之间的差距,实现个体之间的“齐头并进”。因材施教教学原则实施的前提,就是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培养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质量的提升。当前,新实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纲要》指出:“重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采用有的放矢的教学活动,针对不同类型学生,实施有效教学策略”,“实现人人获得发展进步”,“不同学生在各自基础上获得提升”。我就因材施教教学原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要点进行简要论述。

一、教学内容制定要具有层次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求”。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师作为教学活动过程的总导演,在整个知识教学、能力培养过程中,展现着“指挥家”的“谋略”。因材施教原则实施的根本要求,就是教学内容制定针对不同的学生类型。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要求等教学内容时,就要树立起“为了一切学生”的教学理念,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的“三维性”原则,结合学生个体学习实际,制定贴近不同类型学生群体的教学内容,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追求”的目标,树立每一个学生追赶的“标尺”。

如在制定“用数对确定位置”知识内容课堂教学目标时,我针对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特性,结合教学纲要、教学重难点等内容,设置了“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等具有层次性的教学目标,使每一类型学生群体都能找到努力的方向,确立自己所要追求的“目标”。

二、解题方法传授要体现全面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悟”。

面向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提升,是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根本任务。问题教学是各阶段数学学科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和根本形式之一,也是教师传授学生解题方法及技能的重要途径和载体。传统问题教学活动中,教师传授学生解题方法要领时,采用直接灌输法,强行向学生传授解题方法,缺少学生探究、领悟的环节,最终导致“两极分化”现象的产生。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解答方法的传授过程中,要将重心放在中下层学生身上,为中下层学生留出充足的探究、分析时间,指导他们开展探析问题解法活动,鼓励优等生“帮扶”中下层学生,从而“动员”全体学生参与问题解答探究活动,逐步领悟和掌握问题解法要领。

如在传授“分数知识的运用”方面解题方法时,我摒弃面向优等生的“精英式”教学模式,采用面向中下层学生的数学问题,降低解题的难度,设置适合中下等类型学生解答的数学问题:“甲、乙两人到图书馆去借书,甲每6天去一次,乙每8天去一次,如果4月2日他们在图书馆相遇,那么下一次都到图书馆是几月几日?”“有一块布长8米,正好可以做12条同样大小的裤子。每条裤子用布几分之几米?每条裤子用这块布的几分之几?”引导和指导学生开展问题探究、分析活动,使全体学生领悟和掌握“分数应用题”解题的方法要领,为解决该类型问题提供方法支持。

三、知识巩固训练要彰显针对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升”。

巩固训练是教学活动的必备环节,对知识内涵和能力培养起到促进作用,同时,也是学习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和提升的重要环节。而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开展巩固训练活动,往往忽视中下层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优等生身上,设置的练习题单一而又枯燥,导致顾此失彼。教师开展巩固训练活动时,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面向每一个学生,设置的巩固练习问题要针对上中下三个层次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实践、分析、解答的时机,从而将巩固练习的过程变为全体学生能力锻炼提升的发展过程。

如在“四则混合运算”练习课中,我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实际,设计了具有针对性、面向各学生类型的问题案例:“少先队员参加植树活动,六(1)班第一小队种4行树,每行15棵。第二小队也种了一些树,现在共有105棵树,第二小队种了多少棵树?”“家电商场第一天卖30台冰箱,第二天卖38台冰箱,第二天比第一天多卖20000元,平均每台冰箱多少钱?”“从南京到连云港的铁路长568千米,两列火车从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经过2小时相遇,从连云港开出的火车每小时行驶154千米,从南京开出的火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鼓励学生开展问题解答训练活动,结合现有解题经验,进行动手实践、分析解答活动,这样就使上中下三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动手探究、创新思维的机会,实现了全体学生在各自不同基础上,经过探究创新活动,获得能力素养的提升和进步。

总之,“人人获得发展和进步”,“人人掌握必需的数学知识”,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根本要求,也是因材施教教学原则运用和实施的根本条件。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善于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将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有效渗透到教学每一环节,促进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传授因材施教个体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传授技艺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干花手作达人亲自传授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明星传授“颜控女”选车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