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珍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正因为手和脑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加强动手操作,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小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并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有动作思维的成分。儿童的思维特点表明,他们的心智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他们思维常常要依赖具体的事物,通过直观操作,使问题形象化。
如一位数除两位数“52÷2”的教学。教师可借助小棒进行演示,先平均分整捆,每份2捆,然后拆开余下的1捆,与另外2根合并一起组成12根;再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最后得出结论52÷2=26。学生的思维由小棒的分、并、分而形成一位数除两位数的表象。在此基础上,把竖式与小棒演示相结合,使学生认识先除什么,接着干什么,最后除什么,完成整个运算过程。这样不仅用生动的演示吸引学生,而且用知识的内在联系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动机。
二、动手与表述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结果,也是思维的外壳,一个人若语言发展受阻,就会减缓思维活动,影响思维的发展,有序的操作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可以强化学生在操作中形成的表象,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如教学“求比6多2的数?”时,先让学生用圆片动手摆一摆,接着让学生表述摆的过程:“先摆与6个同样多的部分,再摆多的2个,一共摆了8个。”这样通过有序的操作,表达等活动,便学生体会到较大数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与较小数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较小数多的。从而使学生不仅理解较大数与较小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在操作中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观察是思维的触角”,观察是人们学习新知识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操作中观察,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再通过比较分析,让学生掌握事物的本质属性,使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如为了让学生区别“圆的周长和面积”的不同,在教学时我出示一个用红线镶了边的圆,再让学生指出这个圆的周长、面积,最后把红线弄下来拉直。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知道圆的周长展开后是线段,有长度,而圆的面积是面的大小。这样在操作中观察比较,学生就能清楚地区别这两个概念的不同,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发展。
四、在操作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在操作活动中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问题之中,形成强烈的求知欲,自己提出问题,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从而真正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如:“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的导入,课前让学生准备5根小棒,长度分别是6cm,8cm,10cm,14cm,15cm。问:是否任意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大多数学生马上回答:“能。”有小部分学生不敢肯定。这时让学生用自己准备好的任意三根小棒去摆三角形,通过这一简便的操作活动,学生大为震惊:不是任意的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具备什么条件的三条线段能够围成一个三角形,而什么情况下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这时学生迫切需要解决问题的心理需求极为强烈。现在可以让学生从刚才的操作中概括出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学生豁然开朗。这样,就使学生轻松地了解了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并顺利地推出“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结论
五、有计划、有次序地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初步抽象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
小学数学所研究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都来源于实践,都是具体形象事物的抽象与概括,因此教学中的操作活动要有计划有次序,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发展逻辑思维的环境。
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把全班学生分成四组,每组都配有老师事先准备的实验器材:圆锥容器、圆柱容器和足够的沙子。然后提出问题:“把圆锥里装满的沙子圆柱里装,直至装满为止,你们会发现什么?”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边操作、边思考、边讨论,兴趣很浓。在分组汇报时,第一、二、四组报告了相同的结果:“装了三次正好装满,说明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1/3。”这时,第三组提出不同的意见:“我们装了6次才装满。”他们还进行了演示。同学们顿生疑问,这时我因势利导:“请你们把圆锥和圆柱的底面积和高分别比较一下,会发现什么?”学生再一次动手,发现只有第二小组圆柱体的底面积和高都分别比圆锥大,其他小组圆锥体和圆柱体的底面积和高分别相等。然后老师问:什么情况下,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1/3?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对“等底、等高”这个关键词有了深刻的理解。学生在教师有计划的引导下,通过有序操作,不仅牢固地掌握了知识,而且提高了抽象概括、分析推理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教师要以数学知识的艺术魅力抓住每位孩子的心,充分利用教具演示和学具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长期的、有目的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