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
10月24日,文化部部长蔡武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工作情况的报告。
蔡武表示,各部门各地区按照重塑文化市场主体的目标,以转企改制为中心环节,加强资源整合,全面完成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任务。目前,全国承担改革任务的580多家出版社、3000多家新华书店、850家电影制作发行放映单位、57家广电系统所属电视剧制作机构、38家党报党刊发行单位等已全部完成转企改制;全国2103家承担改革任务的文化系统国有文艺院团完成改革任务的有2100家,占总数的99.86%,其中转企改制占61%;全国3388种应转企改制的非时政类报刊已有3271种完成改革任务,占总数的96.5%。全国共注销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法人6900多家、核销事业编制29万多个。
据媒体报道,截至2012年8月底,共有38家文化企业在A股和H股发行上市。
10年来,中国文化产业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体制改革”,并成为国民经济大发展浪潮中最抢眼的一朵奇葩。
10年致富
2002年,新闻出版业正陷入僵局,各级新闻出版局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行政效率低下,产业发展缓慢。
2003年,21家新闻出版单位被列为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尝试从“事业”转为“企业”,中国新闻出版业体制改革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帷幕拉开。
2004年,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中国印刷集团公司相继成立,“出版国家队”转变成参与市场竞争的“集团公司”;同年,由北京青年报社控股的北青传媒(01000.HK)在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交易,开始在金融市场上募集资金,成为中国内地传媒企业境外上市第一股。
2002—2004年文化产业的复苏,被视为“市场主导下的繁荣”。关键节点是2002年召开的十六大,首次区分“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一改政府全包全揽下国有企业投入不足造成的虚亏,更多民营经济主体开始崭露头角,文化大局热潮涌动,多样化趋势明显,无论是产业、公司还是产品,都开始走出低谷,进入发展旺盛期。
截至2006年年底,全国出版业集团总资产已经过千亿,山东出版集团、河南出版集团和中国出版集团成为总资产超过50亿元的“第一梯队”。
互联网技术风起云涌,数字出版业成为后起之秀。据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数据,2006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约200亿元,且产业规模每年都以两位数增长,50家互联网出版机构年利润率的增长幅度都超过50%,成为成长速度最快的摇钱树。
2006年,上海新华传媒成功上市,带动了众多出版发行机构准备上市融资、实现资本运作的脚步,国有控股企业与民营机构也开始“深度合作”,刊号、技术、资源流通成为可能。
2007年,第十四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盛况空前,德国贝塔斯曼、英国DK公司、加拿大汤姆森公司等世界著名出版业巨头齐聚北京,并陆续在华设立办事处,外资分销发行企业第一次参与中国出版业的发展。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取得了与法兰克福书展、伦敦书展、纽约书展等国际知名书展比肩的地位,获得了世界同行的瞩目。
据国家统计局的报告,2008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7630亿元,比2004年增加了419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相当于同期GDP的2.43%,比2004年提高了近0.3个百分点。这是第一次,文化产业结出如此硕大的果实。
经历了10年体制改革的新闻出版业,成绩斐然。据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介绍,截至2011年,我国图书、报纸品种和总发行量占世界第一位,数字出版产业占世界第二位,印刷业产能占世界第三位。10年来,10万多家国有新闻出版单位由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30多万家新闻出版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百万种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流通,总产出达1.5万亿,占核心文化产业的60%,与2002年相比翻了三番。
与此同时,中国科技出版集团成功组建,与中国出版集团、中国教育出版集团成为齐头并进的三大“航母”。
资本市场也出现了波澜壮阔的“文化产业板块”,浙报传媒(600633.SH)、财讯传媒(00205.HK)、北青传媒等15家上市企业成为主力军,流通市值合计达385亿元人民币,占全体出版发行和印刷上市公司的46%。2012年,人民网上市,成为第一家在国内A股上市的新闻网站。
文化产业,从未如此“富足”。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总产值超过3.9万亿元,占GDP比重首次超过3%,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上升。
“大片”崛起
1999年,中国电影的出品量和票房都跌到了历史最低谷,电影几乎面临即将消失的绝境,连电影人自己都在怀疑,在家家都有电视的新时代,电影是否还有必要存在?
2001年,李安的《卧虎藏龙》改变了一切。这部“华语电影巅峰之作”,让中国观众感受到了电影院里看山水画和飞檐走壁的视觉快感,也让刚刚进入电影界,并与张艺谋展开合作的制片人张伟平看到了无限商机。
2002年,《英雄》横空出世,《卧虎藏龙》中的“噱头”被进一步放大,古典武侠、明星阵容、色彩冲击、武打特技……有人评价,《英雄》是升级版的、中国式定制的《卧虎藏龙》。
张伟平曾直言,《卧虎藏龙》的成功给予他勇气,他豪掷千金、积极融资,创造了3000万美元投资、1000万电影营销宣传和240万美元贴片电影广告的“三高”纪录,当然,回报更为丰厚,2.5亿票房回收。
《英雄》让张伟平有了中国电影“制片第一人”的美誉,也让中国电影看到了商业化运作的威力,自此,电影营销成为必修课,制片人中心制登上舞台,大投资、大宣传成为趋势,中国电影从气势磅礴的武侠片启程,走进“大”时代。
“《英雄》是中国电影产业上的一个重大拐点,是中国电影通向一个产业方向,是起到重大商业影响的一部重要影片。”上海电影集团总裁任仲伦评价说。
与此同时,2002年,中国电影启动院线制改革,不但直接催生了中国大中城市商业中心区多厅化影院的快速建立,培养了都市人群的观影习惯,而且打破了此前国内电影市场的行政分割和地域垄断,建立起良性运转的电影市场机制。
万达电影院线、UME国际影城、新影联院线等相继成立。据文化部公布的数据,2003年,中国电影银幕数增加了715块。
院线的出现彻底改变了电影市场环境,中国电影真正进入了市场运作时代。
中国电影市场的复苏迅速吸引了“外来客”。2003年11月5日,《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全球首映。对于中国大陆观众而言,这一天非比寻常,中国100家影院第一次与纽约、东京、伦敦、柏林的影院同步放映外国大片。8000万元的票房收入,中国电影市场闪现金光。
2004年,国产大片终成规模,《十面埋伏》、《功夫》、《天下无贼》……15亿票房收入,比上一个年度增加了50%,国产片终于占到了总票房的半数以上,首次战胜进口片的吸金大法。
2009年9月27日,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登陆深圳创业板市场,成为“中国电影第一股”,民营文化企业大放异彩,“巨头”诞生。
华谊兄弟的运作模式成为“娱乐产业化样本”,被多方借鉴。从2005年到2009年,中国电影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资本浪潮。据统计,4年间,中国电影产业共发生VC/PE投资事件28起,其中已披露投资金额的有26起,金额达2.56亿美元,平均单笔投资金额为985万美元。
2002年,中国电影年票房10亿;2010年,中国电影年票房100亿。
2010年被称为中国电影“井喷年”,总产量超过500部。“大片”的定义被重写,“亿”才是计量单位。这一年,27部影片票房过亿,比2009年多出11部,其中“3亿”影片有4部,《唐山大地震》、《让子弹飞》、《非诚勿扰2》和《狄仁杰之通天帝国》,“超级卖座片”的新概念由此而出。
多年培养下,中国观众的观影规律逐渐明确,拥有长假的“十一档”和横跨多个节日的“贺岁档”成为电影上映的最佳档期,在此期间,多部大片集中涌现,竞争最为激烈,票房产出能力最高,消费能力最强。
引进片也刷新了纪录,50部引进片,40多亿票房,10部引进片票房过亿,中国电影市场成为全球电影输入的掘金地。
娱乐生活的商业价值
2002年,一部电视剧“搅乱”了国内的电视台。
新世纪初,省级卫视上星全部完成,央视一家独大的局面结束,关于家庭遥控器的争夺正式开始。2002年,来自台湾地区的青春偶像剧《流星花园》在各大卫视创造了收视奇迹。
偶像剧的魅力已无法阻挡,从此,主打美女帅哥和浪漫爱情的偶像剧成为收视法宝,并跟随着土豆、优酷等视频网站的崛起,成为电视剧市场的中流砥柱。
《流星花园》开启了大陆电视台的“八点档”意识,并使青春偶像剧成为电视剧中数目最多、影响最广泛、效益最好的剧种,并影响至今。
2005年10月,“中性美女”李宇春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亚洲英雄”。她被无限度拔高,被称为华语乐坛最具革命性与指标性的流行歌手,开创中国大陆巨星时代,是“海选”的结果。
那个夏天,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掀起了全民娱乐狂欢的浪潮,“草根”成就了无限魅力。首先是全民参与,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明星;“造星”的权利激发了观众的参与意识,最大的商业价值也由此而来。
在成功的商业模式运作之下,湖南卫视名声大噪。据电视调查机构央视索福瑞公布的资料显示,2005年,《超级女声》总决赛期间整体收视率为6.22%,收视份额为17.89%,创下历史新高。8月26日总决赛冠军李宇春得到352万条短信投票,前三名当晚共获得约900万条短信投票。
有人计算过“秀场”背后的名利账。当年,《超级女声》冠名赞助广告费高达2800万元,短信收入达500万元,节目广告总收入达到8000万元,湖南卫视整体广告收入也因此翻了番,将近7亿元。
“选秀”疯狂带动了整个娱乐产业链条的重构。2005年,刚兴起的小玩意儿彩铃成为“粉丝”表达忠诚的战场,李宇春的一首《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下载量超过千万次,此后,每一首热门新彩铃都会直冲千万。一年下来,中国移动无线音乐的收入达到30多亿元,是前一年的两倍。
彩铃带来的短暂繁荣还让饱受盗版之苦的音乐产业开始活跃起来,大批“彩铃歌手”和“彩铃公司”出现。
2007年,全球四大唱片公司之一的百代唱片和百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为中国亿万互联网用户提供华语音乐在线服务。从此,网民通过百度MP3搜索服务下载歌曲逐渐“合法”,唱片公司在无奈中进行新的商业尝试,数字音乐逐渐成为主流。
这一时期,电视台竞争也达到白炽化状态,作为收视率法宝,电视剧在多家电视台的竞争下水涨船高,费用高企,并且,十几家电视台同时播放一部剧的现象屡见不鲜。
2010年5月,大型史诗电视剧《三国》的出现改写了电视剧历史,这部集结了上百名两岸三地强大演员阵容和1.55亿人民币投资的巨作刷新了电视剧售价纪录——2.3亿。
10年前,张纪中版《射雕英雄传》卖出7万元每集的价格就被惊呼为天价,可到了《三国》,单集价格达到267万元,更加惊人的是,张纪中版《西游记》还没有上映,已经创下了单集300万元的天价。同样是张纪中制作的古装电视剧,10年间,售价涨了40倍。
“大腕效应”在电视剧市场益发重要,电视剧演员的片酬被業内人士称为“涨得离谱”,10年前,演员片酬仅占制作成本的20%~35%,到了2010年,这个数据就已达到60%~70%。一线演员片酬达到30万每集,是10年前的10倍。有专家分析,电视剧演员片酬的暴涨,跟当下影视公司普遍谋求上市、电视剧投资与产量增大有关。
为降低成本,并享有独立版权,电视台“自制剧”应运而生,成为各大电视台实力雄厚、品牌明晰、风格独特的标志。湖南卫视再次成为领头军,掀起自制剧浪潮,《丑女无敌》、《一起来看流星雨》……
电影、电视剧产业里热钱涌动的同时,“演出剧”也达到巅峰。“演出剧”是话剧、歌舞剧、戏曲、实景演出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统称。在话剧领域,《恋爱中的犀牛》、《暗恋桃花源》、《宝岛一村》等多个具有强大票房号召力的现代戏剧吸引了多位明星的加入,商业价值不断创下新高,戏逍堂、麻花剧场等多家民营剧场也得到风投青睐,不断增强实力。实景演出剧方面以杨丽萍、张艺谋的“印象”系列为代表,成为一地名片,备受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截至本期,本刊“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10年10大产业系列报道已全部刊发。相关报道见:第33期《最年轻的传奇:互联网10年纪事》、第34期《最快的车轮:全球共享中国汽车的黄金十年》、第35期《“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中国房地产十年纪实》、第36期《最强势的扩张:中国银行业10年涅槃》、第37期《最善变的市场:中国通信业10年纪事》、第38期《最争气的孩子:中国家电黄金十年高速成长》、第39期《最“高端”的辉煌:圆了老百姓的坐飞机梦》、第40期《最尖端的支柱: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黄金十年》、第41期《最绿色的跃进:中国新能源产业10年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