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胜
摘要: 全纳教育于1994年正式提出后,中国和加拿大积极响应号召,推行全纳教育。在全纳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中加都坚持了公平、公正的教育理念,并有着各自的特色。面对当下存在的两种对立的全纳教育的观点,中加在全纳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中加全纳教育理论内涵发展现状
一、序言
1994年,在西班牙萨拉曼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了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大会讨论并通过了《萨拉曼卡宣言》,首次正式提出了全纳教育,并号召和鼓励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全纳教育,让学生享受教育的公平,学习自己喜欢的课程,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这一理念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同,同时也引发了各国学者们对于全纳教育的激烈辩论和理性思考。本文通过分析全纳教育在中国和加拿大的比较研究,论述各自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对今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二、全纳教育的内涵
自全纳教育正式提出后,关于全纳教育概念的理解学术界至今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总体来说差异不是太大:
“全纳教育是学校把所有学生都视为独立的个体,重新考虑和重新设置课程,并分配资源从而实现教育机会均等。”[1]
“全纳教育是指在普通学校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教育环境里教育所有的儿童。它更关心的是特殊儿童的权利而非学校校长、教师、及心理学工作者的专业判断与建议。”[2]
“全纳是一种价值倾向。它以所有的特殊儿童都有权与同龄儿童一起在自然的、正常的环境中生活与学习为前提。它强调给予学生平等参与所有的学校活动的机会。”[3]
由此可见,全纳教育是指将全部的学生纳入普通学校里接受教育,学校接纳所有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反对歧视,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参与,满足他们所有的学习需求。
三、中加全纳教育发展现状
关于全纳教育的发展存在两种极端:“一种极端是,有一部分人认为在普通学校教育体系下,应当给予所有的学生取得成功的机会,并在任何阶段提供一切支持。另一种极端是有些人认为学校应当改变结构,这样,就没有必要提供所谓的‘特殊支持,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或学习有障碍的学生享有相同的支持……”[4]鉴于这些分歧,各国在结合自身国情发展的过程中都有不同的见解和思考。
全纳教育的核心就是要把所有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都融合进来,确保教育面向每一个人,尤其是那些被贴上“残疾”标签的群体。关于全纳教育如何有效的实施有着极大的分歧:完全全纳和部分全纳。面对这一挑战,中国和加拿大在考虑到全纳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和本国国内的基本国情后提出了自己的应对策略。加拿大根据本国国情制定了具有本国特色的教育理念,即介于完全全纳和部分全纳之间的、把两者结合起来的一种策略。目前,全纳教育在中国的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其主要的发展形式是一体化教育,在中国的实施还不是很成熟和完善,但倡导为那些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教育,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和民主,保障了每个有教育需求的学生都能够接受教育。
四、结语
比较全纳教育在中国和加拿大的发展,首先,满足了那些不同学生的特殊教育需求是非常重要并值得重视的;其次,这一在全纳氛围的课堂中采取的保障性的策略使那些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接受了教育,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潜能,更加全面地发展了各方面的能力;最后,全纳教育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和民主,把学生的教育需求放在第一位,努力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全纳教育在中国和加拿大的发展和实施已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突破,并逐渐趋于成熟,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志成.全纳教育——国际教育新思潮[J].中国民族教育,2004,(3):42—44.
[2]柳树森.全纳教育导论[M].上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
[3]邓猛,潘剑芳.关于全纳教育思想的几点理论回顾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北京: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2003,(4):1—7.
[4]Inclusive Policy and Practice in Education:Best Practices for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EB/OL].The Roeher Institute.http://www.inclusiveeducation.ca/documents/BEST—PRACTICES.pdf,2004—04/2011—08—12,1.
基金项目:本文为陕西省教育厅项目(11JK0341)、院级教改项目(JG201127)、院级一般项目(12YKS003)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