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勤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都是文本型课文,大体分三部分:课文、练习、插图。语文基础知识大多数都是通过课文学习(阅读学习)来掌握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必要手段。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分为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等九种以上的智能,不同的学生智能发展的优势也各有不同,有的对语言文字领悟得快,有的对数理逻辑知识掌握得快。而现在的班级授课制,学生人数多在40~60人不等,有的更多,即便农村学额减少,也有20~30人,要想让老师全都照顾到,从客观上讲是有困难的。因此,我们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做到差异互补,给全体学生创造发展的机会,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创造全体参与机会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经常得不到发言机会或表现的学生,就体会不到学习快乐的滋味。长此下去,就该觉得学习是无聊的事,就会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目前,课堂教学多数还是老师讲、老师问,学生听、学生答,而且在回答问题时,多数都被学习优秀的或外向型的学生给抢占了,另外,老师也不可能每个学生都提问一遍。因此,就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创造全体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都能有所收获,得到不同的发展。如,读课文,就不要总是挑朗读水平好的学生读课文,要给基础一般的学生以锻炼的机会,也提升他们的朗读能力。每天可以有5~10分钟的朗读时间,可读名篇、报纸、自己的作文等,每次1~2人,按顺序轮流,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创造展示的平台
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愿望,都希望自己的作业、作文、朗读、回答问题等各个方面得到大家的欣赏与认可,从而在心里产生一种成就感、一种满足感、产生一种向上的愿望、一种学习的动力。教师要给学生搭建尽可能多的展示学生成果的平台,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都有展示的机会,都有被大家欣赏的机会。如,学生作文可以在班级交流,也可以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将自己的作文读给小组成员听,然后小组点评;还可以将自己的作文读给家长听,得到父母的赞赏;更可以将自己的作文读给自己听,自己来欣赏;同时也能听出语句是否朗朗上口,是否有错误等。同样,朗读也可以按上述方法进行。不定期地搞各种各样的比赛;班级的板报、学习园地等也是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
三、创造练习的机会
语文教材阅读的课文都是文选型的,每一课都有一定的练习,都是对本篇课文的字、词的掌握等基础知识。教师还可以针对文本加一部分思考与讨论题,如课文第一部分的描写可以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情?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仔细阅读这些描写,体会这种写法在刻画人物的性格和感情方面的作用等。对于积累部分,要求全体学生都要掌握,它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语文基础知识,也是课标的基本要求。其它的或教师编加的是为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每个题的后面还可以再加一个小题:除此以外,你认为课文中还有那些需要掌握的?还有哪些问题?也请你记下来。对于相应的名句、名段和我们以前学到的及你课外了解的意义相同或相近或相反的句或段也写下来,最好与同伴分享。如,除本文以外,在你还知道的古诗词中描写春天的名句有哪些?写出几句来。而最后一题多为发挥题,如课文中的人物都有什么样的个性特征?最令你难忘的是哪一个?说说原因。对于这样的问题,只要学生能说出来,并讲清自己的理由就可以了,老师不必要、更不要给什么标准答案,只要学生能说出自己的理由,然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就算完成了。
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自己提出一些有层次的问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但要把握住: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就不要勉强底子薄的学生去研究探索生命教育与安全教育的有机结合。总之,分层次留思考题,让学生都能有所练习,是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一个有效手段。
在教学中,不能让每个孩子掉队。如果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创造一定的机会,构建一定的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优点,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真正地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前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