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日,我们去山谷间游玩。
青山相对,绿树葱笼。清澈的流水时缓时急,在寂静的山谷中发出悦耳的回响。上善若水,大家纷纷挽起裤腿,或泼水嬉戏,或驻足凝视,都不愿放弃这难得的与水亲近的机会。我也赤足立在水中,任清凉的河水温柔地抚过我的脚背。
河水清澈透明,脚下尽是大大小小的鹅卵石,随手捡起一枚,那圆润的外形倒也有趣。于是弯下腰,兴致勃勃地在水中寻找。
浅滩上的鹅卵石密密麻麻,静静地铺在水底,经过流水不知多少万年的冲刷、打磨,早已变得圆润异常。本以为这么多的石头,总能挑出几块与众不同、精巧别致的,可左挑右拣之下,却大失所望:石头虽多,却都是一般的光滑圆润,鲜有能让人眼前一亮的。直起身子,再看水中遍布的鹅卵石,那么多类似的石头聚在一起,越看越觉得呆板而缺少变化。一时间,先前的兴致荡然无存。
这样的石头,取一两枚足矣!随手扔下手中多余的石头,不禁为这遍布的鹅卵石感到有些悲哀。原本的它们,必定也是形状各异、棱角分明的,可是在流水不断的作用下,渐渐被磨平了棱角,丧失了自己的独特形状。不管原先是多好的材质,多美的形状,终究抵不过流水的巨大力量,最后连自己的名字也不存于世,被统一称为——鹅卵石。
水的力量竟是如此地巨大!
人们都说,教育如水。
诚然,水是温柔的,她滋养万物,孕育生灵。但是,水也是霸道武断的——她总是根据自己的意愿,把那一块块形态迥异的石头打磨成自己希望的形状,甚至不惜让它们面目全非!这种改变是温柔的,可也是强横而难以抗拒的!
如果说教育如水,那是否意味着教育者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会缓慢而坚定地磨平孩子身上的棱角,抹去他们的个性?如果是这样,教育就有可能使孩子们如这些鹅卵石般失去原有的个性,进而在将来丧失更大的发展空间。这种改变是如此地可怕,她将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失去原本的自我,在长久的压抑之后最终“泯然于众人”!
事实上,这样的教育还少吗?
由此,我想到,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认真地审视自己,看看有没有罔顾孩子的个性特点,只凭着自己的意愿与喜好,用所谓的“爱心”、“耐心”对学生任意打磨,恰如流水对石头“温柔而霸道的改变”。
所以,如果说教育如水,我愿她如春雨般轻柔细致,润泽万物,绝不因自己的从天而降而高高在上,蔑视生灵;
如果说教育如水,我愿她如地下水般藏于无形,默默滋养,绝不为彰显自己的功劳而肆意喷涌,厚此薄彼;
如果说教育如水,我更愿她如山溪般依形而下,因势利导,绝不凭自己的意愿而随意改变山石天然的姿态。
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不能总想着要改变什么,更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用来寻找、发现孩子身上的独特之处,然后仔细鉴别,精心培育,耐心等待。教育,不是盲目的塑造与雕刻,而是帮助、引导、鼓励,让学生的身心得到自由的发展,让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地展现,让每一个孩子最终都能如肖川先生所言:“成为真正的人,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立于天地之间的大写的人!”
(张小龙,南通市通州区平潮小学,226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