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的起承与转合

2012-04-29 08:18黄艳梅
小学教学研究 2012年5期
关键词:孟浩然李白词语

黄艳梅

阅读教学究竟着力于什么?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重心偏离,“进”得去却“出”不来。“进得去”即课堂教学陷入对课文内容和知识研习的误区,在指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时“精耕细作”,读悟繁复,忘记了“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出不来”指忽视课文表现方式及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培养,语文学科言语实践特性不明显,学生的说写训练落空。“进”得去“出”不来,是阅读教学及其课堂高耗低效重要的症结所在。因而,阅读教学要处理好“进”与“出”的关系,抓好起承与转合,进一步凸显语文学科的特性,发挥语文学科的教学价值。

以下以苏教版语文第九册《黄鹤楼送别》一课教学为例,略加阐释。

《黄鹤楼送别》写了李白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送别的情景,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诗文一体,具有鲜明的诗文互映的特点。大多数老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都把赏文品诗作为主要任务,实际上,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无论诗与文,学生都不难读懂,在赏文品诗上再下工夫,也只是完成阅读教学的读悟理解任务。教者还应该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如何呈现这个送别情景的,如何表达送别情谊的,由此激发学生关注表达,从而发挥课文作为范本语言的导向作用。

1.由词语复习,导入送别之境

(1)先来读几个词语:

繁花似锦 杨柳依依 烟雾迷蒙 沙鸥点点

一个词就是一幅画,读着这些词语,你想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导入“烟花三月”,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别的时间和地点。

2.抓送别场景,体会惜别之情

(1)话别

①他们是如何深情话别的?轻声读,画出令你感触最深的地方并体会。

②从李白的话中,你读出了什么?(敬仰和不舍)

○从“孟夫子”“您”“兄长和老师”及补充孟浩然的才学等读悟李白敬仰孟浩然。

○从“何日才能再见面”、满杯敬酒等处体会不舍之情。

③从孟浩然的话中,你又读出了什么?

适当引导理解孟浩然引用王勃的诗言下之意,并请学生替孟浩然来宽慰一下李白。

④角色体验,浓浓的情谊就在这举杯话别中,再一次走进诗人的心灵深处,感受这份离情别谊。

(2)目送

①第四节,送别的场景是目送,目送同样传达着李白与孟浩然浓浓的情谊。

你能从哪些词语品味出这种情感?

从“伫立”是长时间的站立,读出凝视的时间很长。

②文中还有表示看的词语,快速地找出来。

“仰望”“远眺”都是表示看的,能互换一下吗?

联系课文读仰望和远眺,“一会儿……一会儿……”说明看的时间短。

他们无心赏景,转移视线,把离愁别绪藏在心底。

③把这三个表示看的词语放在课文中,抓住和他们相关联的词语,能读出什么?

这依依惜别之情就在他们临别的话语里,更在他们深情的目光里。

(3)互映

李白激动的心情再也按捺不住,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无论是诗还是文,都表达了李白和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可以读诗,也可以读与诗对应的课文,感受这种深厚情谊。

3.拓展送别诗作,写写离别之景

(1)古人重情谊,往往一别数月甚至数年,因此离别对于古人有着特殊的含义,也留下了大量的送别诗。读读这些送别诗,说说眼前会浮现什么样的送别场景。

出示三首送别诗:

赠汪伦 (唐代·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节选)(唐代·王勃)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自由读诗,任选一首说说、写写当时的送别场景。

(3)小结:无论是怎样的送别场景,都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学习这一课,不仅要读懂这个送别场景,还要学习作者是如何写出这种送别情景的。

由以上教学可以看出,阅读教学不仅仅是理解课文内容,不仅仅是让学生读懂、读透一篇篇课文,而是应该借助一篇篇课文,在大量的言语活动中培养语文能力。言语性是语文课程的特性,虽然人们常说“教无定法”,但语文课程的言语性特点决定了阅读教学“教有定规”,语文阅读教学应具有最重要的构成元素和基本要求,遵循阅读教学普遍适用的规律。起、承、转、合,是阅读教学“万变”中的“不变”的基本走势,是阅读教学的客观法则。

一、起——展示主题

写诗行文有“起兴”一说,“起”是开头,新课的学习,要有个良好的开端,此环节主要任务是展示学习主题,明确学习程序和要求。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通常是由旧知识引入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有迫切想要阅读课文和解决问题的要求。

二、承——读悟文本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的载体是文本。对于一篇课文而言,文本价值的实现途径是读悟文本。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文本特点确定读悟重点,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读悟课文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但要防止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丰富读的方法,开辟悟的途径,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三、转——学用结构

任何学科的教学最终都指向其目的,语文教学主要不是文本内容,而是以言语表达为旨归。阅读教学中要把教材文本当做“一个例子”来剖析,不能止于读悟文本,而忽略让学生形成能力结构。结构性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条件,结构的抽象性和形式化,使它具有很强的迁移性和包容性,学生掌握了结构,就具有了解决不熟悉领域新问题的工具。因此,阅读教学要从读悟中抬头,通过学用结构,形成能力。

文本具有多重价值,对于其文本结构和语言结构不同的教者具有不确定性,教者要探寻合理的结构。所谓合理,一方面指教学结构能够反映文本的内在结构,另一方面又能成为培养学生学会用结构去独立学习类似结构能力的过程。教者要根据学生言语能力发展的具体需要和可能,对课文的广度、深度和难度进行恰当的取舍来确定学生言语实践的目的要求,让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和积累语言,并进行表达训练,如从题材中琢磨选材加工,从结构中揣摩谋篇布局,从语言中猜想遣词造句。

课文文本自有“秘妙”之处。只要把握阅读教学的“秘妙”结构,就能够提纲挈领,产生积极的效应,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四、合——总结教学

合,即教学总结。阅读教学的课堂小结,要归纳整理课堂已经学过的内容,还要提炼结构要点,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同时,明确地指出不足与努力的方向,并对取得进步的学生进行肯定、鼓励,达成情意目标。

阅读教学的起、承、转、合,当下教学中最欠缺的即为“转”处,“进”得去却“转”不出。原因大致有二:一是对语文教学性质认识不到位,仅以读悟为中心和重点;二是对文本的“秘妙”领悟不够,不能把握“转”的契机,有的教学中虽有零星的读写结合,但没有从结构上迁移,因而效率不显。这些方面,正是阅读教学需要研究和改进的。

猜你喜欢
孟浩然李白词语
春晓
容易混淆的词语
舟中晓望
找词语
纸上的李白(三)
纸上的李白(二)
纸上的李白(一)
春晓
倒下的那一刻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