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宝
人在北美,常回上海。每当朋友问起对上海的印象,我只有两个字: 精彩。
一
确实,到了上海,那精彩如影随形,无处不在。它漂浮在眼前,弥漫在空气里,让你目不暇接,喘不过气来。你先看看浦东的摩天大楼,外滩的流光溢彩,新天地里的灯红酒绿,南京路上的张灯结彩,淮海路的灼灼风情,徐家汇的灯火璀璨。你再看看世纪公园里的青山绿水,轻轨地铁的快捷干净,浦江大桥的宏伟壮观,佘山一品的奢华豪宅。如果你说这只是表面,想去了解艺术上海的内涵,那么你可以去人民广场上的上海博物馆走走,或者去旁边不远的上海美术馆看看。 如果凑巧遇上了中国顶级的当代美术双年展,你会看到一个锈迹斑斑的庞然大物—— 一辆老式火车头停在美术馆的楼前。你可别奇怪,这是货真价实的当代艺术品!
更多的当代艺术品还可以在附近人民公园看到。在绿荫深处,有一幢玻璃小楼——上海当代艺术馆。走进去,两层空间不大,却常年陈列着许多风格迥异的当代艺术作品。 不小心,在这里甚至可以撞见现代艺术大师米罗们的大作。走累了,可以上顶层三楼的小吃吧坐坐,点杯咖啡,或来盘色拉。玻璃桌面下竟然是艺术陈列柜,里面框有一幅别致的画。坐在高脚凳上,闻着扑鼻的咖啡香,环顾四周玻璃墙外,只见绿树环绕,高楼林立,天高云淡。是小资情调也好,是忙里偷闲也好,这个下午就这么不经意间,在这份惬意的心境中交代了。
当然,艺术的上海还有更多的去处: 位于虹桥开发区的刘海粟美术馆、五角场800号艺术区、泰康路上的田子坊,以及静安区的上海雕塑公园;这些年来上海赶上了创意产业的潮流,建了不少艺术创意街区;如果遇到一年一度的春季艺术沙龙,那可是一场艺术盛宴,不可错过。更值得一提的是被喻为“塞纳河左岸”的苏州河莫干山艺术仓库区,这里聚集了一批抛弃了世俗,也被世俗抛弃的艺术家们。他们把过去的老厂房、老仓库收拾收拾,开辟了自己的广阔天地。在这里,他们勤勤恳恳,埋头劳作,希望成就一番像光头方力钧一样的事业。他们那份认真、那份几乎不食人间烟火的执著,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有一次我正巧撞见了一位艺术家在这里表演跨国行为艺术。你看,他带着一位金发碧眼、从欧洲赶来的美丽姑娘,在一间简陋的农民工饭厅里翩翩起舞。在你眼前就呈现出这么一幅超现实的真实场景: 斑驳的墙壁、油腻的地面、简陋的饭桌;在皮肤黝黑、正埋头吃饭的农民工中间,一袭红裙像蝴蝶一样飘来飘去,不时地露出一节节藕白。这是两种完全不相干的行为,两种截然分明的肤色和气息,却在这小小的空间里能各行其是,和谐共存。如果不身临其境,你是很难体会到那种艺术的张力。这是蒙太奇?是纽约的苏荷? 是巴黎的塞纳?不是。都不是。你听,那位艺术家正用浓重的乡音不紧不慢地说道: 某年某月某日,中国,上海。
二
上海的生活可谓精彩纷呈。尤其到了周末, 各大公园里一定有许多活动等你参加; 各大商场一定有缤纷的促销活动等你去参与;各类展会一定张灯结彩等你去光临;各类茶室一定有上好的茶和精美的小食等你去品尝;各个学校一定有学费不菲的课程等你去充电。你还可以和一帮朋友到大浴场里从头到脚消磨一天,连饮食都包了。可以去练练瑜珈,跳跳肚皮舞,学学钢管舞。要么,去高尔夫球场挥挥杆,连球都有漂亮的球童帮你捡。或者,还可以去佘山国家森林公园吸吸新鲜空气。你若再有兴致,干脆油门一踩,把自己发往苏杭,尝尝阳澄湖的大闸蟹,看看“老谋子”的《西湖印象》。你如果实在想不出干什么,就去淮海路上遛遛吧。你可以坐在百盛边上的哈根达斯店里,横横心买一客冰淇淋,看看满街的时尚男女走过,宛如是在看现实生活里的时装秀。别心疼那离谱的价格,在这里你至少冰了舌头,养了眼球。
春天到了,想看郁金香吗?你若是到了上海南汇的鲜花港看看,那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是鲜花的世界,什么是郁金香的海洋。想看赛车?嘉定汽车城里的F1国际赛车道上正热闹非凡,舒马赫和热辣的赛车女郎正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听过大学城吗?到了松江你才能真正体会到国内对大学城建设的大手笔。 这座从稻田里拔地而起的大学城,短短几年就初具规模。 城中山水校园、现代建筑,应有尽有,可以和世界上任何高等学府相媲美。不远处还有美仑美奂的泰晤士小镇相伴,你不能不佩服那些建设者的眼光和能耐。
上海的夜生活更是五光十色,热闹非凡。无论是璀璨的外滩,还是不夜的新天地,一到晚上,到处都是熙熙攘攘,摩肩接踵。还记得周璇那依依呀啊的“夜上海,夜上海”吗?还记得“金大班最后一夜”的百乐门舞厅吗?这些旧上海不夜城的东西都已修复还原。数数上海的主要演出场所,有气派豪华的上海大剧院、玲珑剔透的东方艺术中心、古香古色的上海音乐厅、沉淀历史的美琪大剧院、名伶荟萃的天蟾逸夫舞台、现代前卫的话剧中心; 还有能容纳上万人的上海大舞台、虹口体育场以及浦东中央公园绿地。世界一流的演出团体也如过江之鲫来到浦江两岸讨生活,为上海的舞台增添了亮丽的国际色彩。如《天鹅湖》。如《悲惨世界》。如《猫》。如《大河之舞》。
三
一日傍晚,从华师大出来,已是华灯初上。路边摆放的摊位上面一些精美饰件吸引了我的目光。这时旁边挤过来一位女学生问道:
“嗨,有耳环扣吗?”
“有啊!”摆摊的是一位看似乡下来的小姑娘。
“太好了,给我拿一个。”
“一个? 给你一对吧。”小姑娘爽快地说。
“一对?那得多少钱?”女学生有些犹豫。
“小东西,不要钱的。”
“不要钱?!真的?”女学生有些惊讶,拿起来就要走。
“别急,我给你包好,小东西常会掉的。”说着,小姑娘把一对耳环扣仔细地包好给了她。
“谢谢!”女学生高兴地走了……
在我住处附近的一个路口,总会看到一位擦皮鞋的老人。老人看样子像是退休工人,穿一身过去常见的蓝色工作服,一张小凳子,一个擦鞋箱子。一日路过,我坐在了小凳子上: “师傅,皮鞋擦擦吧?”
“好哩!”老师傅把一只鞋在脚垫板上放好,插上护片,除尘、涂油、抹匀,放一边。 换另一只鞋,除尘、涂油、抹匀,左右均匀地擦了起来。老人把简单的程序做得如行云流水,一丝不苟。动作娴熟利索,脸上透着自信和快乐,竟让我一时觉得时光倒流,仿佛看到当年上海产业工人响当当的风范,很美,很欣赏。
此时旁边轻轨线上一辆机车隆隆驶过,精心绿化的街道上满是脚步匆匆的人群。一个现代化的大上海正像这四通八达的轻轨地铁线一样向四周扩张。
四
上海的精彩是实在的,你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上海的精彩是物质的,经得起品尝,经得起消费。上海的精彩是富有创意的,年年有新意,月月出新招。上海的精彩是全方位的:不管是浦东新区的豪放,还是浦西城区的典雅,或者是安亭新镇的多彩,或者是松江校区的英姿,一切都显示出上海建设者们的聪明与智慧。上海的精彩是精致的,正像上海女人的精致:一切是那么精细、精心、精明、精准。
上海的精彩不缺亮点。上海的精彩让人眩目。上海的精彩让人兴奋。上海的精彩让人憧憬:崇明长江大桥的落成;轻轨地铁和苏、宁连成一片;高速铁路向京杭延伸;迪斯尼乐园的落户,东方梦工厂的建成……这将是怎样的一幅壮观景象?
但,上海缺少点什么呢?
上海不缺天时。上海不缺地利。上海不缺人和。上海不缺钱,不缺物,甚至连文化也不缺:谁不知道中国有个海派文化?
但是,上海似乎也缺少点什么吧?就像一直困扰上海的地下缺水。那么多的高楼大厦一下耸立在上海,那么多的人口一下涌入上海,会不会再次引起地面下沉?上海的精神如今缺乏信仰,缺乏一种简单的、入世的、平民的、常态的信仰。不然,你不会看到上海的精明会在钓鱼执法上发挥得淋漓尽致,还丈二和尚摸不清自己到底错在哪里;不然,你不会听到上海电影展上大导们的振振有词:票房就是一切! 不然, 你不会看到有作家公然宣扬对“一夜情” 向往 ;不然,你不会看到老百姓对上海袭警凶犯的复杂情结;不然,你不会看到“汉芯”这样低级的诈骗在上海这样精明的地方能够得逞!
信仰的普遍缺位,才使整个社会精神上普遍缺乏支柱,这也是上海精彩后面最大的隐忧,这种忧患在所谓的富人、精英阶层尤为突出。上海有形成上流社会的物质基础,但尚缺乏上流社会的精神条件。上海不乏自认为贵族的人群,贵族精神却很难寻觅。
欣慰的是,在上海我看到了这种对信仰的渴望和精神的追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我看到了一批富豪开始把注视盖茨、巴菲特们如何赚钱的目光放远,看看他们是怎么花钱及其背后更深层次的精神原因; 我看到了学子们对精神的回望和对信仰的追问;我看到了上海的慈善正在慢慢超越慈善之夜而成为常态;我看到众多的海归们带给上海的不仅是技术和财富,还有精神、信仰和责任; 我看到了上海的精神底线正在建立——虽然缓慢,但一定会成形。
所以,我敢说,如果中国有了精神贵族,那一定先是在上海。中国精神底线的重构,上海一定不会缺席。一个有信、有望、有爱的和谐社会在上海一定会出现。
五
别了,上海!
在去浦东机场的路上,路过高高的杨浦大桥。回头远远望去,浦东那片摩天大楼划出靓丽、雄伟的天际线。不远处,一片片新的建筑正在崛起,热气腾腾。上海,上海,无疑是中国速度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