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华西村

2012-04-29 00:44徐驰应协
农家书屋 2012年5期
关键词:华西村书记村民

徐驰 应协

这是一座颇具魔幻色彩的村庄,如同马尔克斯笔下的小镇马孔多,唯一不同的是,它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它的财富积累程度足够令整个世界咂舌。

在刚过去的2011年,村庄总产值达到了540亿,纯利润高达40个亿;不到2000人的中心村村民人均收入近10万,超出全国农民收入41倍,城镇居民13倍。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天下第一村”华西村。

华西村的普通一天

从沿江高速一直往前开,只要你稍微留意四周,就可以看到一幢高入云霄的崭新大楼,现在这是华西村最新的标志性建筑。再往前些,“天下第一村”的牌楼下面,宽阔的林荫大道向前延伸开去,两边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红色别墅,这里住的就是“开豪车,住洋房”的华西村村民们。

高达96米的华西金塔群依旧矗立在华西村入口处,但现在不得不让位于328米高的龙溪国际大酒店,村子里的所有道路两侧几乎都罗列着密密麻麻的石雕,风格迥异,如果你足够仔细,还能发现菩萨、耶稣以及圣母玛利亚的雕像。这些都是近几十年来全国各个单位企业送来的贺礼,据说因为放不下,华西村一度停收这样的石雕。

今天是周六,广场上停满了来自各个省会的旅游大巴,那些上了年纪的游客们一拨一拨地往村子里涌入,据悉,今天的客流量将达到7000人左右。村子的中央广场上则循环播放着华西村的村歌,“华西村的天是共产党的天,华西村的地是共产党的地……”再往后就有些听不清了,整个村子显得热闹而嘈杂,如同一个旅游胜地。

而就在不远处,华西村入口道路的另一侧,是一片建于2000年前后的欧式别墅区,原先的华西村村民在搬离中心村之后,如今绝大多数都住在这里。虽然同样是周末,这里全是一幅完全不同的景象,家家户户的别墅大门外都额外安装了一层玻璃门,几乎清一色大门紧闭,路上也鲜有居民走动,偶尔才有几辆车子出入,大多数都是宝马和奥迪。

这里的村民全部都在华西村的各个企业上班,因为工厂流水线从不停歇,所以他们也不分周末,仍要坚持岗位。在我们绕走华西村走了几遍之后,没有遇到任何一个中心村的村民,村子那头的热闹景象仿佛与他们的生活相距甚远。

直到晚上7点,中心广场的广播突然切换成了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音乐,“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绵绵的青山脚下花正开;什么样的节奏是最呀最摇摆,什么样的歌声才是最开怀……”这正是时下最流行的歌曲《最炫民族风》。而广场上也迅速集结了一大群村民,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们面带笑容十分默契地跳着一些简单的舞蹈,这便是华西村每天仅有的大型集体娱乐活动。8点过后,音乐戛然而止,广场上的村民们也逐渐散去,华西村内再次只剩下了熙熙攘攘的游客们。

从1961年成立至今,华西村在老书记吴仁宝的带领下,坚持集体经济,大胆发展工业,靠着全体村民的艰苦奋斗以及对中央政策的准确把握,走出了一条无以复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道路。

老书记吴仁宝的传说

如果把华西村比作一个大家族的话,那么吴仁宝就是当仁不让的大家长,即便他已经从书记的位置上退隐近十年。在华西村,几乎人人都在谈论他。

每天上午10点之前,吴仁宝都会准时出现在华西村的民族宫礼堂内,这里每天都会有一场他的演讲报告,这也是华西村最吸引人,也是唯一免费的旅游项目。

早上9点半,85岁高龄的吴仁宝在孙媳妇、华西村党委书记周丽的搀扶下,终于出现在了民族宫内。他看起来有些老态龙钟,走路时颤颤巍巍,略有些驼背,一袭毛衣和黑色布裤,看起来与普通农村老人无异。

只是他一开口,你就能发现这个老人的与众不同,他说话声音洪亮,底气十足,并且双手会随着语速的变化上下摆动,极具感染力。虽然许多人听不太懂他的一口江阴话,但依旧可以感受到这个风云人物的强烈气场和人格魅力。

此时,他正与来访的几位老同志兴致勃勃地聊着些什么,不时地拍拍他们的肩膀,整个气氛由此显得融洽起来。而不远处,江阴电视台的摄像头已经对准了他,他极为熟练地走到镜头前,对记者的问题侃侃而谈,丝毫不需要过多的思考时间。多年以来,他早已习惯了闪光灯下面的生活。

10点钟,演讲准时开始,能容纳2000人的会场被挤得满满当当,有来自附近省会的政府机关人员,也有来自内蒙、包头的企业高管们,还有来自各个高校的学生们。大家的目的只有一个,想了解如何才能复制华西村的神话。

舞台大幕徐徐拉开,吴仁宝就坐在舞台正中央,全场顿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此时的吴仁宝做了一个安静的手势,如同老师面对满座的学生,通过舞台两侧的巨大音响,他的声音回荡在整个会场。而周丽就坐在他边上,熟练而富有腔调地迅速翻译他的每一句话,两人相得益彰,形式如同一场苏州评弹的表演。

“曾经有一个当了三年的村书记来问我,为什么我们村就搞不好,我告诉他,等你干够三十年再来问我这个问题吧。说不定,你已经做得比我还好了。”吴仁宝说道,全场再次掌声雷动。

这位当了48年书记的传奇人物魅力尽显无疑,以至于所有村民都知道他的些许轶事:他做事雷厉风行,从不拖拉,每天可以工作十几个小时;他从不陪人吃饭,因为他吃饭速度太快,而且只吃面食,顶多再配两个鸡蛋;他每天必须收看《新闻联播》,自从家里有了电视,一天都没有落下。至于最大的传奇,便是他一手带着当年集体资产1764元、欠债1.5万元,全村只有一台30马力的柴油机的华西村一步步走向辉煌。

1961年,吴仁宝成为了华西大队的书记,他借钱将隔河的向阳大队的大石磨买下,加工面粉、饲料,收加工费。就此打下了华西村工业化的基础。

1969年,吴仁宝又办起了“地下”五金加工厂。在那个集体经济的年代,他把象征着资本主义的小五金厂藏在村里的一片小树林里。“上面来人了,我们就把工厂的门锁上,让工人出去;人走了,就让工人回来加班加点地干。”

80年代,在集体经济纷纷改制,讲究分田到户的时候,他又毅然坚持整个村子不分家,把田地承包给几十个种田能手,带领其他村民发展工业和纺织业。

1992年,吴仁宝在电视上看到邓小平的南巡讲话之后,连夜号召党委开会到凌晨2点,下令全村不惜一切资金囤积原材料。他们破天荒地申请了一千万的贷款,“村里当时购进的铝锭6000多元/吨,3个月后就涨到了1.8万多元/吨。”

一路走来,吴仁宝都是最高决策者,在整个华西村,他几乎是一个神一样的存在。这个神话现在还在继续,他亲自设计了华西金塔、幸福园和世界园,号称“一天看遍整个世界”;他又领导建设了龙希国际大酒店,光是里面的那头金牛,就已经让整个华西村增值2亿;甚至连华西村村歌的歌词都是由他亲自谱写的。整个华西村处处都彰显着吴仁宝的政治智慧和经济头脑。

吴协恩:功过留待后人评

从2003年开始,吴协恩已经当了近十年的华西村总书记,但人们依旧习惯叫他新书记,从上任之初,他就默认了这个事实。

这倒不是吴协恩的不作为。事实上,从他上任到现在,华西村的总产值已经从2003年的300亿猛增至去年的540亿,差不多增长近一倍。在他的领导下,华西村完成了与周边二十几个村子的合并,由原先0.96平方公里扩大到目前的35平方公里。人口则由原先的2000名中心村民,扩展为2万多人,几乎达到了县级市的规模。他还积极推动旗下企业的转产转业,发展海运、金融、旅游等第三产业,并不惜先后关闭了八家传统企业,其中包括一家年销售达7个亿,利润依然有20%以上的线材厂。

只是父亲吴仁宝的形象实在太过高大,对华西村这个集体来说,老书记永远是不可磨灭的印记。这一点恐怕吴协恩深有体会。

1975年,村民孙良庆的儿子不幸溺水身亡,吴仁宝觉得这事发生在“双抢”当中,自己有责任,便擅自决定把自己最小的儿子吴协恩过继给孙家。那一年,吴协恩才11岁,在农村,过继如同被父母抛弃,吴协恩死活不肯,亲戚都来劝他,“你父亲说过的事情就一定得做到,你就别为难自己了。”吴协恩最终被过继到了孙家。

7年后,吴仁宝又擅自决定将孙家的女儿许配给他,此时的吴协恩其实已经有了心上人,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去了部队当兵。他甚至在部队写信给家里人,“这辈子宁愿不娶。”只是父亲的威严实在太过强大,吴协恩最终还是回到了华西村,并与孙家女儿结婚。

其后,他在村里当过驾驶员、供销员,还曾被父亲派往黑龙江扶贫,在一个边荒小镇苦干几年,建设“黑龙江华西村”。同样是在父亲的指定下,他最终在39岁的时候成为了华西村新一届书记。

许多年过去了,吴协恩并不太愿意提及这段往事,如今自己身为总书记,他早就理解了父亲,“我也曾想不通,父亲为啥这样干?后来就想通了,父亲为村里考虑太多了,他已经把华西当成一个大家,我个人又算什么呢?”

父亲对他的影响显而易见,在成为书记之后,他坚持每天7点多就到办公室上班,一直忙到凌晨,因为几乎每天都要接待大量客人,他只能把工作时间压缩到早晚两头。这天早上,在接受当地电视台的短暂采访中,吴协恩几乎回答每个问题时,都会习惯性地提及老书记,也就是他的父亲。他把自己的一切成绩都归于老书记打下的坚实基础。

相比父亲,吴协恩说话时更加内敛和柔软,如同他的个性,“最重要的是老书记留下的精神财富。”他说,“在华西村,任何人都把集体看得最重。”而他面对的情况,又与父亲那一代有很大不同,如今的华西村贵为“天下第一村”,积累了巨额财富,如何利用这笔财富,无疑是最大的挑战,正如他在当上总书记之初说的,“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想法。”

他的想法是华西三村、四村、五村、十二村和十三村被规划为“钱庄”,六村、七村、八村、九村、十村和十一村被划分为“粮仓”,剩下的一村、二村和三村的部分则被划分为“天堂”。其中,钱庄担负着全村的经济重任;粮仓是发展旅游业和满足粮食自给自足;天堂就是为老百姓建房子。

“至于我的功过,还是等我将来退休的时候再去评说吧。”吴协恩说。

猜你喜欢
华西村书记村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读书记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集书记
华西村:昔日的安静祥和今日的进步变革
大书记讲给小书记的为政之道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又见雷书记
华西村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