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山恩:从神器到财富,精神永恒

2012-04-29 00:44盛湘颍
农家书屋 2012年5期
关键词:黄金首饰金子黄金

盛湘颍

几千年来,黄金因为稀缺,一直被奉为财富的象征,无论是趋利避害,还是婚丧嫁娶等民间习俗多多少少都沾染着黄金首饰的印记。但是倘若仅考虑黄金首饰的经济价值,它并不完全具备使人牵魂丢魄的力量。究其根本,北京黄金经济研究院中心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刘山恩说,黄金首饰的真正力量在于其衍生出来的文化价值。

最早的金饰是祭祀道具

记者:根据您的考证,人类发现黄金的历史超过一万年,使用黄金的历史超过六千年,您如何理解黄金或黄金首饰的魅力?

刘山恩:黄金非常时尚,五千年来之所以未被淘汰,一直为人们所追求,关键在于黄金的与时俱进。不管社会环境如何变化,人类始终无法离开黄金。比它稀缺的金属还有很多,但却没有一种金属能像黄金这般引起人们丰富的感情。正是5000年的历史文化在黄金中的积累,使其超越众多普通金属,给人以巨大的精神满足。

原始社会时,人类最崇拜太阳,认为太阳神在左右一切,黄金因为具有太阳光的色泽,自然成为神权的代表。部落有什么大事就先卜卦、跳大神,现在出土的不少文物证实了巫师做法事时会戴着黄金饰物或黄金道具,而且欧洲、拉丁美洲、亚洲、非洲出土的文物中也都发现了金面具,当时的人们认为,挂上金面具可促使灵魂走向未来和神灵对话。

城邦出现后,人类社会从游牧经济转为农耕经济,王权上升、神权没落的过程中有一个更替的节点就是“王权神授”,即王的权利被认为是神授予的。此时,帝王采用神的金属——黄金来代表王权,并以黄金制成冠、杖、印等。同时,黄金战争开始出现,小城邦为求生存和安宁,就用黄金进贡贿赂强者,黄金随之衍生出财富象征的新功能。

从农耕社会转向工业社会时,随着王权的没落,金权逐步上升,资本成为社会的最高权力。黄金在商品生产的体制中找到了物质基础,金本位制的产生使黄金成为货币之王。

如今,更多的人开始追求民权,而民权的核心就是财权,信用货币体系的建立使黄金成为最能给人财富安全的选择。因此说,黄金成为捍卫民权的武器。

记者:从黄金到黄金首饰,其中隐藏着怎样的转变故事和文化内涵?

刘山恩:我考证,黄金首饰最早是从神权开始转变来的。那时候爱什么美呀!最早的黄金首饰其实就是祭祀时巫师戴着的祭神的道具,都是神灵的标志。最远古的黄金首饰就是和宗教信仰有关,祭祀时用到,或者平时戴着表示对神的虔诚。

后来,黄金首饰在祭祀上的功能慢慢减弱,延伸出财富储藏和时尚文化诠释这两种功能。只是,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追求,比如印度,嫁闺女就要用到不少黄金首饰,这是因为印度的女孩没有财产分配权,离婚不能分财产,但首饰可以带走,所以娘家会给很多黄金首饰;欧美人购买黄金首饰注重时尚,大部分黄金首饰是低品、低含量的K金首饰,鲜有纯金首饰;中国人则更注重黄金首饰的投资功能,黄金首饰品种以千足金为主导。

如今,黄金首饰还增加了投资功能,可以变成黄金进行买卖。典当行里头常以黄金首饰作为投资标的抵押。只是,投资功能不是黄金首饰的主要功能,投资者更倾向于选择金条和纪念金币等。

记者:黄金最初是帝王们所享有的,黄金和黄金首饰是如何出现在民间的?

刘山恩:19世纪50年代之前,人类一共开采了1万多吨黄金,年均2吨黄金。开采出来的黄金太少了,能给老百姓吗?19世纪中叶之后,生产力有了大突破,50年的黄金开采量超过了之前的5000年。正是随着黄金生产力的提高,欧洲才建立了金本位制,黄金作为货币币材,逐步走向民间。但这只是欧洲,还不是全球。

中国是一个贫金的国家,中国历史上产金子少,是因为中国的币材是银子,而不是金子。而且帝王们重视粮食、桑蚕等,认为矿业是不安定因素,因此有所限制。历史上,我国使用黄金最多的是汉代,汉代的皇帝一赏赐,就是上万斤的黄金。汉代的黄金最终流向何处,到现在都是一个不解之谜。后来的历代王朝,基本上一年的黄金产量也就是两三万两(3.2万两为一吨),不到一吨。近代中国黄金产量最高的年份是1900年,开采了15吨黄金,就是因为有需求。

卖不动的“金疙瘩”

记者:在民间,黄金首饰在传承财富的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刘山恩:我今年60岁,我们这个岁数的人都知道,我们的爷爷爱什么,不考虑金子,而是买地盖房子。农民就是爱土地,攒点“袁大头”,攒点银子,他不是存着,赶紧买地去啊!要不就是存粮食,遇上灾年没有存粮就得饿死人啊,怎么着也得存3年的粮食。当时的老百姓一般都存这些。20世纪50年代,农民的想法都和现在不一样。黄金太少,还轮不到他们存。只有大官僚才能存金子,一般的小地主、小富农,都是有钱就买地。那时华北地区的农村聘闺女,拿一块大石头压在箱子里边,意思是让日子过得踏踏实实,撑死了压些铜钱,压不了金子。真正能送金子的,那都是极富的人了。一般能送衣服、被褥和家具等嫁妆的,也都算地主了。

我的太太爷爷是要饭的,到了太爷爷这一代就有地了,太爷爷有四个儿子,分家时一个儿子有一处房子,也就是一个院儿加几亩地。我爷爷守着这点家产,不吃不喝,省了钱就买地。因为有地就能有收获,有粮食吃就不会饿肚子,就这么个朴素的概念。

买金子的不是老农民,老农民没有买金子的概念。农民视土地为根,地是第一位的,是最大的财富。只有工商业者才存黄金。上海是最大的藏金地,工商业者也最多,全国一半以上的黄金都在上海的民间藏着,上海弄堂里的人记忆最深刻了。

记者:从精神需求而言,黄金首饰为什么能给农村人以强大的安定感?

刘山恩:中华民族的确是有深厚的黄金情结,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动乱,咱爷爷那一辈儿就认为黄金值钱,出现了所谓的“乱世黄金”。这个理念传下来,直到现在还支撑着我们购买黄金。1982年,国家恢复黄金首饰供应,国家才投放了2吨金子,市场就满足了。那时候买得起黄金首饰的人也不多,富裕人家也是为了存钱才买个大金链子。农民真正有了钱,再和黄金结缘,也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了。对农民来说,获得黄金等同于获得财富安全。

前年,我参加华西村的金牛品鉴会,很有感触。当农民的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他们会想方设法去保持财富,最后还是落到黄金上。华西村就创建了金会所,墙壁上贴了金,还用一吨黄金做了个金牛。很多人批评说这是农民在显富。华西村村民很委屈,他们其实很清楚,买一吨黄金是在存钱,没有什么比变成黄金更牢靠的了。如果一吨黄金是3个亿,存在银行,20年后,购买力或许会贬值为50%到60%。为让现金保值,他们就有了一个最朴实的想法——存金子。正因为从骨子里相信黄金就是财富、存就要存黄金,所以,他们不但存了金子,还做成金牛,既象征农民的勤恳、努力,又具备观赏价值。

记者: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融,黄金首饰衍生出哪些文化信息?

刘山恩:传统的金店银楼中,金店就是卖金条,银楼就是卖首饰。最初,中国的首饰市场都是论克卖,不是论件卖,也没有加工费。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黄金首饰有了美的要求。这时出现一个问题,原先诸如方戒这种粗糙的“大金疙瘩”因为缺乏文化内涵,卖不动了。5年的市场萧条期,促使黄金首饰业迎来了一次大洗牌。直至新世纪初,金饰市场才再次复兴。随着黄金投资市场的发展,黄金首饰市场开始分流,一批以追求时尚为主的消费人群因为对金饰的款式有所要求,催生了一批时尚黄金首饰。还有消费者不再单纯追求黄金饰物的美观或财富储存价值,而是需要把玩和鉴赏,为此,市场上又出现了金摆件、仿古金制品等黄金艺术投资品。

记者:在黄金消费上,城乡人的观念有何差别?

刘山恩:现在的农民富了,有了钱,首先盖房子,仍然和过去一样。其次就是娶媳妇,为此他要买黄金首饰。但新型农民对黄金的需求各有不同,比如年轻女孩为了漂亮,更注重时尚;爷爷奶奶为了给孙子存钱更注重财富储存。另外,在农村投资手段很少的情况下,他们遵循传统观念,选择黄金来保值。毕竟,只有个别农民才懂得买股票。相比之下,城里人的选择就不那么局限于黄金首饰了,他们有更多的投资选择,如纸黄金、虚拟黄金、收藏、古玩等。

猜你喜欢
黄金首饰金子黄金
黄金雨
盛逝
六连跌后,黄金何去何从
特力吉盟黄金首饰产业园 珠宝界的巨无霸真的来了
金字塔是用金子造的吗
黄金首饰的时尚加分
——浅谈让黄金时尚起来的方法论
把铜当金子卖
买入黄金好时机到了吗
一个接一个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