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反”——那同时挡在成像和取景光路上的反光镜,本无关于成像,更不属于照相机——无论是打开经典的徕卡M系列旁轴相机,还是博物馆里的古董座机,都没有这样“麻烦”的零件!然而,高度繁荣的工业文明和电子技术的蹒跚懵懂,让“反光镜”这个愚蠢的设计摇身成了伟大的“发明”
直到现在,当人们谈起NEX、PEN或者GF这些相机的时候,总喜欢用“微单”、“单电”或者类似的字眼,伴随着Super 16画幅的1系列数码相机的诞生,作为后来者的尼康有意无意地强调了“无反光镜”这个概念。回想自松下和奥林巴斯用M4/3的概念开启这潘多拉魔盒以来,所有厂商在一系列新概念机型上所做的努力无非都集中在“反光镜”这一件事物上——要么割掉、要么固定住不要动。从这个角度看,尼康1系列的“搅局”也许可以帮那些已经被单反“毒害”很久的老先生们更明白的看清楚奥林巴斯PEN、OM-D、索尼NEX、松下G、GF、三星NX、理光GXR、佳能G1X、富士X系列、宾得K-01……等等这些貌似设计上毫无关联的产品到底意味着什么——其实,它们有一个天大的共性——都没有那个在金属盒子里上下翻飞、反射率足够女士们对着臭美一下的小镜子……无论你采取了哪种独特的手段实现了这个无反光镜的“共性”,因此而带来的其它属性也就成了这个手段的衍生产物了,于是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然而,有一种“个性”却并非简单的衍生物——那就是它们的“画幅”。这个从摄影器材投入商业化生产伊始,就伴随而来的原始概念,依然能如此有效地帮助我们对各种新潮的照相机划档次,分类别——即使在这五花八门的“去”反光镜运动中,也是如此。我们的测试也间接证明了“对等技术条件”下常规拍摄时“画幅”那与生俱来的、无可争辩的画质决定力!当然,有一个前提绝不能忽视,就是这种决定力必须是在“核心技术平台”实力对等的条件下才有效,数码时代这个平台就是影像传感器、影像处理引擎所依托的半导体技术以及成像算法、人机界面所依托的软件技术。一旦这种技术平台的实力对等被严重打破,“画幅”就不再有资格成为相机“档次”的决定因素!
当普通的摄影爱好者,搞清楚这一个“共性”和一个“个性”之后,至少不应该再为选择单反还是微单(单电)而犹豫不决。同样从这两个方向出发,来看参测机型在CHIP中国实验室里的表现也多在情理之中:
全画幅阵营
尼康D800:如果只看光学动态范围和降噪的测试成绩,富士X-Pro 1上那个先进的 CMOS明显更有优势,不过别忘了D800优秀的分辨率成绩,全画幅传感器的优势让它有足够空间浪费其它指标也能在最终成像得分上超过APS-C画幅的对手。不过除了无缝隙微透镜,佳能和尼康都没有在全画幅传感器的硬件结构上做更多的冒险,这时微单阵营里装有先进传感器的机型就会在某个具体项目上获得更好的成绩(比如动态范围)。对于只使用135规格相机的商业摄影师来说,D800恐怕是眼下的最佳选择。
佳能EOS 5D Mark III:佳能的全画幅单反体现了成熟系统在综合性能表现上的平衡,因为综合成像表现中较好的高感降噪成绩抵消了一点尼康在高分辨率上的优势。在全画幅单反内部的竞争中,佳能EOS 5D Mark III的强项无疑是速度,还有那个安静得出奇的反光镜。但在面对旗舰级微单时,它体现的则是系统整体的优势,毕竟目前无论是尼康的D系统还是佳能的EOS系统,当它们装上全画幅传感器时,都会带来性能上的绝对竞争优势。
APS-C画幅阵营
X-Pro 1:250级的光学动态范围不是什么数码相机都能做到的,即使是全画幅单反也是一样。富士通过X-pro 1的6x6不规则色彩滤镜排列和无低通滤镜设计向人们展示了在结构上革新成像元件有多么明显的功效。它的实拍成像表现甚至好于NEX-7,在单帧拍摄时,确实是和全画幅最接近的APS-C画幅数码相机。
NEX-7:让它在微单领域的旗舰之争中屈居NEX-7和X-Pro 1之后的是索尼那个令单反用户无从适应的操控界面,另外2400万像素传统工艺结构的CMOS也在动态范围上拉了NEX-7的后腿。但在拍摄性能上,它的综合表现是最强大的,尤其当竞争扩展到多帧成像技术时,任何对手都会显得落伍了(我们不知道为什么同样有多帧降噪技术的富士不在X-pro 1上应用它),当NEX-7面对一个静态画面在ISO 6400下瞬间叠合6张照片后的降噪和画面细节表现完全可以媲美EOS 5D Mark III。
GXR M MOUNT A12模组:它的1230万像素在APS-C画幅CMOS传感器规格上并不激进,光学动态范围的测试证明了这一点,但成熟的电路和成像算法上的改进让它的降噪表现出色,此外关机后快门帘保护CMOS这个独特设计给它的操控体验加了关键分。不过总得来说,这个设备更适合于玩家而不是职业摄影师。
GXR A16模组:理光的独特设计使得每个新模组的成像表现都值得期待。A16在成像表现上对得起用户的等待,分辨率、动态范围、降噪在APS-C阵营里都属上乘表现,如果你只考虑实拍照片的质量,它比任何其它画幅阵营的机型都更好。但对焦速度偏慢(仅比G1X稍好)是它的软肋,好在镜间快门的敏捷和安静以及ADJ快捷键帮它赢得了操控方面的高分。
其它画幅阵营
E-M5:M4/3阵营特殊的Live MOS传感器(只有N型的MOS管,和CMOS相比没有P型的MOS管)终于体现出了优势。动态范围的表现超过了某些APS-C画幅的机型,只是在噪点控制方面依然受到了画幅的限制。但真正让它占据优势的还是其类似单反的操控和强大的自动对焦以及五轴防抖的配置。
尼康 1 V1:也许将来每台单电或者微单都会像尼康的1系列相机那样,60张连拍速度,完全无声无振动的全电子扫描快门,甚至能拍到你错过的画面(在照片选择模式下-0.6s的回溯拍摄)……但现在,它的1英寸规格CMOS还是传统的形式,所以动态范围和降噪表现无法和更大画幅的机型抗衡。应该说尽管眼下成像方面实力不济,但目前的设计思路让尼康1系统的未来值得期待。
佳能G1X:操控界面是它的唯一优势,G1X的1.5英寸传感器面积比M4/3规格还要大,但是传说中将EOS上那块陈旧的1800万像素APS-C画幅CMOS传感器从3:2裁切到4:3的方法没有给成像测试带来帮助,动态范围仅超过了1英寸规格的V1,输给了画幅小于自己的E-M5——这也是唯一一台在画幅和成像测试成绩上完全倒挂的机型(成像方面没有任何一项子成绩占优势)。然而对焦性能羸弱和系统反应速度的迟缓才是G1X的真正软肋,佳能完全不用担心这台相机会挤占入门单反的市场了。
这些风格各异的相机在实际体验中带来的乐趣远比那些实验室里的测试成绩更重要,在旗舰级微单和全画幅单反之间,差距最小的地方可能就是画质。在操控性和系统整体的成熟度上,D800和EOS 5D Mark III这样的新机型仍然占有优势,后者甚至想到改进反光镜和快门系统的机械结构来控制振动(安静模式下确实比机械快门的微单声音还要小)。然而设计上百家争鸣的微单相机,特别是X-pro1、E-M5、NEX-7这样的旗舰级微单机型的出现让单反的工具属性越来越强,可玩性越来越低——如果你还在把单反当做体验摄影生活的玩具,恐怕你真的要落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