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焱
联合国贸发组织主办的2012年世界投资论坛开幕式上,海淀区投资促进局从全球四十余名候选机构中脱颖而出,顺利摘取桂冠,赢得本届大会最佳投资促进机构大奖,成为亚洲地区唯一一家获奖机构,同时也是全球五家获奖单位之一。
海淀区被誉为“中国硅谷”,凭借长期推动科技企业和研发企业落户发展,海淀解决了区域内大量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并实现了人才层次的逐步提高,尤其是推动微软、AMD几家跨国公司研发中心落地并不断发展壮大的成功案例,帮助海淀在2012年世界投资论坛开幕式颁奖仪式上顺利折桂。
荣膺全球最佳投促机构大奖
近日,联合国贸发组织主办的2012年世界投资论坛开幕式在卡塔尔多哈隆重举行,全球100多个国家共600余人参加,多国政要出席。
在开幕式的颁奖仪式上,海淀区投资促进局从全球四十余名候选机构中脱颖而出,顺利摘取桂冠,赢得本届大会最佳投资促进机构大奖,成为亚洲地区唯一一家获奖机构,同时也是全球五家获奖单位之一。
联合国贸发组织高度赞扬海淀区投资促进局在推动微软、AMD等公司落地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肯定了海淀区在营造发展环境方面的突出成就,并邀请芬兰前总统亲自颁奖!
此次评奖,由联合国贸发组织发起,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征集,并邀请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国内上海、重庆等地的投资促进机构也同时申报。此次评奖关注的重点在于投促机构如何推动地区就业和提升劳动者素质。
对于此次获奖,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海淀区投资促进局局长梁捷表示,这是海淀区投资促进局在区委区政府和海淀园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创新服务手段、提升发展环境的重要成果,更是全区高度重视园区建设、坚持创新驱动的重要里程碑,相信随着海淀区北部园区和中关村科学城的深入推进实施,必将迎来新一轮发展高潮,吸引全世界更多关注的目光,真正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AMD:植根海淀
海淀区投资促进局局长梁捷表示,海淀在选择并引进外国直接投资项目时,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其一,从经济效益来说,该项目企业是否为行业领军企业,是否能促进当地本行业以及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推动当地产业结构实现升级,带动本行业及其他相关行业企业共同发展;其二,从社会效益来说,该项目企业的入驻是否会对当地就业产生积极影响,既解决大量本土人才就业,又随着技术和产业升级,提高本土人才素质。
以“超威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为例,超威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是由全球第二大芯片供应商美国超威半导体公司(以下简称AMD)于2005年在海淀投资设立的外资企业。AMD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桑尼维尔,在芯片设计及制造行业占有全球10%到20%的市场份额,仅次于Intel公司,2010年AMD全球销售额约为65亿美元,其中约20%来自中国市场。通过整合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业务,统筹大中华区的研发、生产、市场、销售和技术支持等业务,AMD已将其中国公司升格为大中华区总部,成为大中华区总部及中国区总部一并落户海淀的少数跨国公司之一。
此外,AMD计划在海淀设立全球第二大研发中心,5年内将为该项目投入2亿美元,以APU和节能芯片为重点研发方向,项目落地建成后将提供1500多个新的研发类就业岗位。作为其全球第二大研发中心计划的一部分,2011年7月,AMD北京研发中心正式投入运营,北京研发中心包括硬件开发、软件开发、平台开发等功能。
AMD全球最领先技术的研发中心即将落户海淀,对本地芯片产业及技术持续高端化发展和高端人才聚集将会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同时由于他们带来的先进技术,带动了海淀芯片产业快速发展,也使得芯片产业链上下游行业(如:计算机、电子通讯等)的从业员工技术水平大规模提高。
微软:从“租客”到“居民”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中关村的科技创新风起云涌之际,微软在此设立了中国首个代表处。其后20年,随着中关村通过“科技创造财富”,成为中国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创新中心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引领区,微软也一路壮大。
2011年5月25日,可容纳5000名员工的微软亚太研发集团新大楼在中关村西区正式启用,标志着微软成为了中关村的“永久居民”。未来十年,微软与中关村将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微软与中关村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992年,当时微软在中关村设立了中国首个代表处,仅有数十名员工。随后于1998年,在海淀区希格玛大厦成立了当时的微软中国研究院。2003年成立了微软亚洲工程院。到2006年成立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时,员工数达到了600人。今天的微软亚太研发集团拥有超过3000名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的团队,已成为微软在美国之外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备的研发基地。其研发领域覆盖了基础研究、技术孵化、产品开发和战略合作等方面,形成了完整的创新链条。人员规模增长迅速,吸引和培养了一大批海内外一流的研究人员和软件工程师,构建出坚实的“金字塔”形人才梯队。
截至目前,微软中国研发集团已累计接待实习生近3000名,与知名高校建立了10所联合实验室,为产业的未来发展培育了一批创新的生力军,仅2012年招募的本地人才就达800名。
从“租客”到“居民”,微软见证了中关村科技创新的20年,而自身发展也与整个中关村大家庭发展融为一体。微软作为众多外资企业的代表,在感受“中关村速度”的同时,也见证和感受了海淀区探索自主创新企业扶持政策体系的过程。
具体说来,海淀區主要通过构建政策环境、产业环境以及人才环境等相辅相成的综合配套体系,为企业实现关键创新提供了重要保障。
最初进入中国的微软,遭遇了很多跨国公司共同面对的盗版侵袭问题。在海淀区投资促进局与各级行政部门协调下,海淀法院知识产权庭应运而生,这也是国内最早设立知识产权庭的法院。为了进一步保护好知识产权,海淀区投资促进局还促成了微软与北京市科委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微软本地化合作并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和其他许多科技型研发企业一样,微软中国研究院在发展初期遇到了资金困难,海淀区投资促进局为其协调成功了中国银行的贷款,保证了企业正常的资金需求。
作为全球领先的研发机构,微软对于高端技术人才有着极强的需求,通过多方协调,海淀区投资促进局多次协助其解决在人才引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极大地满足了微软的人才需求。正是由于多年来持之以恒的服务,对微软亚太研发集团最终落户中关村西区起到了重要作用。
微软的不断壮大使得原先的办公空间捉襟见肘,海淀区投资促进局积极帮助其筹建的微软亚太研发集团选址中关村西区,并在建设过程中为其争取到了政府各项支持,保证了微软大楼的顺利建成。
微软落户中关村西区,对中关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有着显著的意义。在此之前,极少有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规模型的基础性研发机构,微软亚洲研究院和亚洲工程院的设立,填补了中国基础研究方面人才欠缺、应用技术创新缺乏的空白,其示范效应是显著的。
同样,微软落户中关村,对于促进产业链形成具有显著作用。现在国内方兴未艾的软件外包产业中,许多著名企业都是伴随着微软的业务成长起来的,如海辉、文思、中软等,这其中有多家企业都与微软一起落户海淀。据IDC的统计,微软在中国每赚1美元,合作伙伴就能赚16.45美元,微软和合作伙伴创造的产值,去年占中国IT产业的三分之一,达到2000亿,整个中国IT行业约1/3的收入和1/3的就业岗位和“微软生态圈”相关。
从这个意义上说,微软将带动海淀区甚至是中国IT产业的发展并逐渐演变成为中国信息产业的一部分。
在政策环境方面,海淀主要围绕企业的实际需求,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尤其是2010年底,国务院同意了中关村“1+6”的鼓励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的系列先行先试改革新政策,支持搭建中关村创新资源平台,开展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权改革等6项新政策试点,这将为促进企业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可以这样说,海淀为以微软为首的跨国企业营造了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而这些跨国企业在中关村的发展壮大,又带动了当地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这对海淀高端就业起到了很好的带动和辐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