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靶点除震颤

2012-04-29 00:44岳丽颖李巧联
大众健康 2012年5期
关键词:李先生特发性神经外科

岳丽颖 李巧联

从最初的手轻微抖动到端不了碗、拿不了杯,30年间,患有特发性震颤的李先生吃了数不清的药,做过无数的治疗,仍然无济于事,几乎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日前,唐都医院神经外科王学廉教授成功为其进行了立体定向手术,术后,手抖、头颤等情况完全解除,李先生恢复了正常生活。

李先生今年64岁。30年前,他的手部出现轻微抖动现象,2年后,症状进一步加重,逐步影响到日常生活。为了治“抖”,他试过了各种治疗办法,吃过数不清的西药、中药和所谓的“特效药”,但症状还是越来越严重。近年来,发展成只要用手去拿东西,全身就抖若筛糠,打翻碗盘的情况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孝顺的女儿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从父亲的病友那里打听最新治疗信息,在网上广泛查找资料,最终,带着父亲来到唐都医院神经外科。

王学廉教授详细检查后发现患者脑萎缩明显,手术关键靶点Vim核属于不可视靶点,位置深而小,很难准确选择,这对医生的技术和经验提出了很高要求。

相关检查和准备完善后,王学廉教授为李先生进行了立体定向手术。首先将3.0T磁共振扫描图像输入立体定向软件系统,进行三维重建,依据脑图谱与三维坐标精确定位靶点,并应用神经导航仪设计手术入点入路,监测进针路径,启动微电极记录系统,二次电生理细胞水平验证靶点准确无误后,采用预刺激靶点,观察患者的症状改善及并发症情况,确认效果肯定,最后实施毁损。

1小时40分钟后,手术圆满成功,各种抖动症状彻底消失。看着恢复正常的父亲,女儿激动得泪流满面:“我爸爸不抖了,不抖了……”

王学廉教授介绍,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也是最常见的震颤病症,约60%的病人有家族史。震颤常见于手,其次为头部震颤,极少数病人出现下肢震颤。当患者注意力集中、精神紧张、疲劳、饥饿时加重,多数病例在饮酒后症状暂时消失,但次日会加重。患者震颤时频率可高可低,低频者与帕金森震颤相似,但无运动减少、肌张力增高、姿势反射障碍等症状。

长期药物治疗无效或有严重副反应的特发性震颤患者应考虑手术治疗。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震颤的关键在于靶点定位,如果定位不精确,不仅会增加手术风险,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专家简介:

王学廉,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工作,娴熟掌握脑深部电刺激置入术、脊髓电刺激置入术、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苍白球、丘脑毁损术、“3+X”全息导航立体定向手术、立体定向伏隔核毁损术、脊神经背根切断术及下肢畸形矫正术,对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难治性精神病、吸毒成瘾、酒精依赖、顽固性疼痛、脑瘫等病人有治疗经验。

猜你喜欢
李先生特发性神经外科
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癌
相亲男跪守门口数月“求爱”
已无头发可寄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中医治疗探赜
她从来只等人追
注定错过
CBL联合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张波:行走在神经外科前沿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
神经外科昏迷患者两种置胃管方法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