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小骥
当灾难突然袭来之后,遭遇灾难的人们生活亦被彻底改
变,幸存的人,内心从此不复平静,而是充满焦虑
和对灾难的想象。不少人将自己灾难后的生活描述成
“天翻地覆”,处于一片混乱之中,焦虑和无助主宰了一切。
的确,灾难确实能毁灭人们对常态和现实的正常认知,令原有
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荡然无存。然而,灾难并不是一切的终结。
正因有积极有效的灾后康复的帮助,人们才能在治愈创伤的道
路上坚强地走下去。
日本震后“治愈系”
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震惊了整个世界,更让世界
震撼的则是,日本全民表现出的积极乐观的“治愈精神”。
地震后,由于11座核电站被关闭,东京电力公司宣布实施
轮流停电计划。秋叶原的网民们发起了“屋岛作战”省电行
动,制作了一份在网上广为流传的“NEVR”通知书:“自下
午6时起电力将出现显著不足。请将城市中的霓虹灯、游戏中
心以及柏青哥等店中的机器全部关闭电源。东京电力的需要量
高峰将出现在下午6时到7时左右。请在上述时间内尽量避免电
力使用。您晚吃一会饭的时间可能会救助一条宝贵的生命。还
望大家尽力配合。”
今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一周年之际,日本首相野田佳
彦谈到日本灾后重建时表示:“加速‘迎向复兴的步伐,
导入再生能源、医疗革新、用于康复护理的智能机器人开
发等。通过这些,我们既希望作为从灾害中复兴的先驱者示
例,同时也促进日本经济的再生。”
而一组名为“毁灭与重生”的日本震后一周年对比图也
见证了日本人民强大的灾后康复治愈能力:地震中化为瓦砾
的街道在一年后就修葺平顺,车辆川流不息;地震后,母亲
站在废墟前茫然地寻找着孩子,一年后她抱着孩子在整洁的
新家前展露笑颜。
美苏的治愈启示
除地震这样的天灾外,给人类造成灾难的还有战争,战
后康复也是人们治愈创伤的主旋律之一。就此,暨南大学附
属第一医院康复科主任医师陈卓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讲述
了二战后,美苏两国采取的不同的治愈体系的发展历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每个参战国都有大量的伤员,各国都
有各自的处理办法。这其中有两大派:一个是以美国为首的
康复派,另一个是以前苏联为首的疗养派。
以美国为首的康复派,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研究康复器
械,最大限度地训练伤残人员,为他们配上假肢,帮助他们
回归社会。以前苏联为首的疗养派,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建
造疗养院、荣军医院,雇请了大量的正常人,给予伤员优厚
的医疗护理。许多伤员有专人喂饭、穿衣,照料他们生活。
然而,两种康复体系的结果,却不尽相同。
美国的康复派不仅为战后伤员从心理上摘掉了伤残的
帽子,还通过各种鼓励伤残人员就业的政策,帮助他们回
归社会。这些伤员不但没有成为社会的负担,还为社会创
造财富。苏联的疗养派在战后几年得到了人道主义的高度评
价,但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伤残人员远离了正常人的生活
圈子,逐渐成为了社会的负担。当社会逐渐意识到这些问题
时,所有的伤残人员已失去了最佳的康复时机,永远被笼罩
在伤残的阴影下。
陈卓铭说,这两种对待伤残人员不同的康复模式,社会
的投入都是巨大的,但收效明显不同。这对促进现代康复理
念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
中国康复体系建设
在面对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0年玉树大地震等灾难
时,我国的康复医疗能力实实在在地禁受住了考验。
汶川地震中因坚强幽默而感动国人的“可乐男孩”薛枭
在灾难中失去了右臂。此后,薛枭在华西医院接受了近5个
月的康复治疗,安装了电子智能的肌电手后得以痊愈出院,
他的体重也由原来的60公斤升至70公斤。
为薛枭安装肌电手的周勇教授表示,只要进行磨合训练,
薛枭用右手看书写字完全没问题。而薛枭也不负众望,努力学
习,被上海财经大学录取,开始了灾后康复的新生活。
同样的,在玉树地震中双腿受重伤的1岁5个月的藏族小
男孩桑周多杰,在青藏兵站部第22医院得到了科学治疗,医
院连线7家军内外大医院的专家教授会诊,成功地进行了手
术,保住了小多杰的双腿。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护理,2010-
年6月30日,小多杰终于完全康复了,回到了玉树老家,和
妈妈重新开始幸福的生活。
在政府积极帮助伤者进行灾后康复的同时,我国的康复
医疗体系也在抓紧建设。
今年3月21日,卫生部医政司首次召开全国康复医疗工
作会议,研究、部署“十二五”期间康复医疗管理与发展。
根据卫生部日前印发的《“十二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
指导意见》,我国将初步建立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
务体系,逐步实现患者在综合医院与康复医院、基层医疗卫
生机构间的分级医疗、双向转诊。
《意见》提出,卫生部组织制定常见疾病康复诊疗技术
规范、临床路径和康复治疗质量评估标准;建立国家和省级
康复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有条件的地市也要成立质控中心;
综合医院逐步建立康复医学科与其他临床各科室的合作机
制,开展早期康复治疗;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大力推行实
用传统康复治疗技术。
“十二五”期间,卫生部计划开展国家级康复医疗服务
示范基地遴选工作,发挥康复医疗服务示范作用。
(新闻来源:新华网,搜狐网,译言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