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玮
他的大学读了7年,大学时针正指向研二生活,是个“晃荡”了8年的“老”学生;他曾在5年内修了113门课程,完成了268个学分,被称为“拼命三郎”;他曾同时兼职四份助理,而且每一份兼职都获得优秀表彰。他是厦门大学的朱为超,他自豪地说自己有过“工农商学兵”的全体验。朱为超过日子是陀螺式的,忙得团团转,停不下来。
初工商
2003年,朱为超考入厦门大学美术系,正是第一届入住厦门大学漳州校区的学生。他还记得当时漳州校区内的路和桥还没有完全修好,校园里随处可见承包队的民工。
朱为超来自农村家庭,入学起他就想着要自力更生,赚钱养活自己。看看大一的课表并不紧张,朱为超想到了加入学校的民工队。“我也没干过工地上的活,就是想帮帮忙。”朱为超说。他找到了一个来自莆田的包工头,很快就谈妥了去工地干活的事情。他每周有三四天去工地,跟着工人们挑石板、搅拌水泥。两个多月里,朱为超跟着民工们一起做事、一起在窝棚里吃廉价的饭菜、一起聊天。8年后再回到漳州校区,朱为超看着校区内井然有序的规划,非常自豪地告诉记者:“看,我修过这条路!”
朱为超个性随和,和同学们相处得很好,大家都知道他是个能折腾的人。军训过后,他没有闲着。朱为超把大家军训时的衣服买下来,再转手卖给民工们。原本是想赚些钱的,他想着民工们的辛苦,最后也就半卖半送了。很快,朱为超又嗅到了新商机。当时,漳州校区的图书馆还未建成,很多同学有买书的需求。朱为超就从厦门找了一家书店,谈好批发进货的价钱,比网上卖得还便宜些。每次他背上一箱书,塞满了能装三四十本,坐车、坐船来回一趟花三四个小时,就这样蚂蚁搬书式地卖书。
几次后,同学们新学期买书的热情劲过了,朱为超又忙起别的生意来。朱为超在食堂地下室一家新开的服装店里当服装导购员,一直做到大一的下学期。“除了保证学业之外,我做这么多事情就是很单纯地想赚点钱。我从不觉得干这些活丢脸,我反而觉得很自豪。”朱为超说。
很多人上了大学,就忙一件事情:迷茫,在迷茫的状态中看着一年时间转眼而过,然后接着焦虑接着迷茫。大一的朱为超没有让自己闲着,捣鼓点小生意、赚些生活费。他的想法很简单,对未来还没有很清晰的规划。但是,他并不只是埋头于自己的小世界。“我关心国内外的大事,关心教育问题、军事问题,反而很少想自己的未来。”
除了兼职、做小买卖外,朱为超也有意识地跟自己的短处“过不去”。他的个子不高,身体单薄,为了锻炼自己,他大一就加入了学校的登山协会。大一下学期,他为了“验收成果”,报名参加了厦门国际马拉松。“当时国际马拉松才刚开始举办,同学们都不敢去跑,我们班只有我报了名,别人都说我是‘自杀性玩命。”朱为超很不轻松地跑下了全程,对他来说坚持到底就是成功。大一的暑假,他又参加了某运动品牌组织的全国极限挑战赛,通过重重培训和考核,朱为超最终率领小队挑战了攀岩、溪降、野外穿越、长途骑行项目,获得了第一,拿到了一万元的奖金。
再从戎
大二,当朱为超看到校园里“携笔从戎、报效祖国”的横幅时,一股强烈的参军意愿涌上他的心头。想到花两年的时间入伍,意味着会迟两年毕业,父母又坚决反对,朱为超一度很犹豫。在说服父母的过程中,他深深意识到自己想要参军的决心。就这样,大三上,他坚定地报名入伍。当时厦门大学内报名参军的有好几百人,最终录取了十人。朱为超头一次经历了如此严格的选拔,最后入选,他被分到了陆军的野战部队。
朱为超在2005年12月保留学籍正式入伍,到山东即墨服役。刚到部队时,他一方面不适应北方的严寒,一方面训练不合格,被战友嘲讽为“投弹二十五,跑步垫屁股”。要强的朱为超就想尽办法赶上去:早起被子叠得慢,他就五点不到起床,比别人多花时间叠;体能训练跟不上,他就白天花更多时间訓练,甚至晚上也加班加点……渐渐的,训练成绩的评比栏上,他获得的小红旗、得到的第一名越来越多。新兵下连时,他作为全优新兵被挑选入指挥排担任计算兵。
朱为超是所在的计算班中唯一一名大学生新兵。班上有两个士官、一个上等兵(第二年的义务兵)、三个列兵(第一年的义务兵)。不久,两个列兵受不了严格的训练,申请调岗,就剩下朱为超了。部队有不成文的习惯,只要有活,都是列兵干,所以班上的活一般都是朱为超一个人干,不像其它班有三四个列兵轮流干。干着站岗、扫地、种菜等活儿,朱为超不叫苦也叫累。
在计算兵训练的时候,朱为超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不停发问。训练时没有电脑,他就把问来的解答记在随身带的纸上。很快朱为超的手头就有了一沓纸,慕名来请教的士兵也多了起来。朱为超想到,一年一届新兵,学的是差不多的内容,何不将自己的这些知识和体会集合成一本书?于是,朱为超利用周末时间,将笔记输入电脑,还加了不少图表,5个月后完成了《计算兵基础知识汇编》一书。为此,入伍仅一年的列兵朱为超获得了一次三等功。
每年部队外训、地方学校放暑假时,一些部队军官和士官的子女无人照顾,成了大家的心病。朱为超在第二年利用课余时间开办了“绿蕾培训班”,他免费带三四十个官兵子女,辅导文化课、教授绘画和手工制作等。他曾邀请其他入伍的大学生士兵跟他一起干,但因为种种原因最后就剩下朱为超一个人。假期过后,孩子们上学了,他们要求周末继续开班。自打有了绿蕾班,孩子、士官和军嫂都开心,战友们觉得朱为超是能人。
在朱为超看来,大学生和其他士兵没啥区别。但是,他会以“我是大学生”来告诫自己,一定要做得比别人更好。在军营,朱为超将自己入学前的专长和部队生活联系在一起。2007年正是建军80周年之际,他从2月份开始预备创作大型油画,在6月时完成了作品《敬礼》,被选送参加军区举办的“建军80周年书画展”。此外,他还组织过几次画展。
两年的军营生活里,朱为超得了两次三等功、两次优秀士兵的荣誉。退伍时,朱为超是这个五六千人的部队里,唯一获得“优秀老兵”称号的义务兵。退伍之际,部队首长赠送藏头诗给他,政委题词:军中的才子,大学生的骄傲。
又回校
2007年12月,朱为超退伍回到厦门大学。两年没有上过专业课,他很犯怵,结合自己的兴趣,他转专业到广告学。
因为转专业,朱为超相当于留了一级,他跟着广告学大二的同学一起学习。又因为入伍前,他辅修了“行政管理”的双学位,朱为超也不愿意落下。回到大学的2年里,朱为超是在各种补课、上课中度过的。他基本上从周一到周日,每天有满满当当11节课,几乎没有空闲时间。旁人不明白他是怎么协调过来的,朱为超却轻松地说:“在部队锻炼过,对我而言已经没有难事了!”在部队,朱为超的生活就是训练和学习为主,学校的学习强度他完全能适应。当兵时每个月请假外出一次,吃到鸡腿和果粒橙都会感觉:实在太好了!这样一比,大学里的日子就舒坦多了。
2010年,朱为超终于大龄毕业。大四,他被保送本校研究生,学习压力小了,他又开始“拼命三郎”的生活。
厦门大学最大最知名的咖啡店“湖畔咖啡”是由校团委给学生经营的咖啡厅。大四暑假,朱为超每次经过“湖畔咖啡”的时候,都在想店长是不是要毕业了?一打听,果然。于是朱为超早早地组织好团队,学校还没有公布换届,他们就准备好了“商业计划书”。他是学广告的,在策划书里还附上了完整的推广计划和不少可行的小点子。势在必得的朱为超团队,从80多支竞争团队中脱颖而出。就这样,研一,朱为超成为了湖畔咖啡厅的经理,为厦大的学生提供数十个勤工助学的岗位和每月万余元的岗位薪资。
为了经营好咖啡店,朱为超想了很多办法,店里有很多他借来的好创意。2010年厦大很多毕业生参与了他组织的 “不快闪、不毕业”活动,一些相互不认识的毕业生通过网上留言、学习随意的舞步,然后一起表演。新设的“厦大慢递”服务,是给未来的自己或别人寄一封信,五年甚至十年之后才会寄到。此外,他将湖畔咖啡厅作为爱心单位,加入共建了“爱心工程”,组织居委会老人小孩一起走进美丽的厦门大学,参观校史馆,在食堂用餐,体验大学生活。
责任编辑:张蕾磊
在厦大,很多知道朱为超的人,会很自然地称呼他是“拼命三郎”,事实上,朱为超并不喜欢这称呼。他认为自己其实就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特别珍惜每个瞬间。他说:“我要给读过的每本书找个书架,给每封信找个铁箱子,给每件穿过的军装找个衣橱,我有十几年前亲手种的蓖麻籽,有我到过的每个地方的天气情况……我不是拼命三郎,只是单纯地想体会更多种可能,让我的生命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