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为什么选择跟中国共产党走

2012-04-29 00:44:03周伟东
文史月刊 2012年5期
关键词:宋庆龄孙中山共产党

周伟东

宋庆龄选择跟中国共产党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选择前,她跟共产党有过愉快的合作;选择中,她经过了慎重的思考;选择后,她一心一意跟党走,无怨无悔度一生。去世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她选择党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主要有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又包括博爱和革命的家风、西方民主思想教育、独特的人格力量,社会因素包括近现代革命不断失败的时代背景和共产主义异军突起的革命形势。

孙中山的夫人宋庆龄是中国现代史上非常特殊的一个著名人物。作为曾经的国民党中华民国的国母,宋庆龄最终抛弃了国民党,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跟共产党走。个中原因很值得我们探讨。一方面,我们可以以此作为钻头,洞穿奥妙无穷的中国现代史的大门,管窥历史之谜;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从中受到一些启发,学会在复杂的形势下做出正确选择的方法。

一、选择过程

要弄清宋庆龄为什么选择跟中国共产党走,首先要弄清她选择中共的历史过程。为了获得更宏观的视野,试以宋庆龄与中共有联系的整个人生为背景来看选择过程。

根据她在重大事件中对中共的态度和做法,我把选择过程粗略地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第二个阶段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到1949年8月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前,第三个阶段是1949年9月宋庆龄参加政协后到1981年5月逝世。

(一)选择前(1921.7-1927.4):三年国共合作,通过与共产党交流与共事,宋庆龄建立了对共产党的信任

这个阶段,宋庆龄对中国共产党由认识,到熟悉,到信任。

中共一大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到两广考察了国民党及当地革命运动,向国共双方提出国共合作,孙中山表示愿意合作。

此时孙夫人宋庆龄28岁,和孙中山结婚6年,当孙中山的秘书已经8年,主要通过孙中山,初步认识了刚成立不久,还处于保密状态的中国共产党。

中共二大决定和国民党进行党外联合,但孙中山没有答应。

中共三大专门就国共合作问题再次讨论,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这期间,通过参加孙中山和共产党人李大钊、陈独秀、马林、越飞、鲍罗廷等的会谈,宋庆龄对共产党进一步熟悉了,深刻地理解了共产党作为新血液对拯救堕落的国民党的意义。

三年国共合作,通过与共产党交流与共事,宋庆龄建立了对共产党的信任。突出的表现是孙中山逝世后仍高举孙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为基础的新三民主义伟大旗帜,与共产党亲密合作,和国民党右派作斗争。例如迁都之争,1927年1月在南昌会议上,蒋介石反对迁都武汉,企图在南昌另立中央,想凭武力控制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宋庆龄联合国民党左派,在中共支持下,与蒋介石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挫败了蒋介石的阴谋,使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

迁都之争,实质上是捍卫革命领导权和孙中山三大政策的一场严峻斗争。

(二)选择中(1927.4-1949.8):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需待七年期

选择中阶段历时22年,这个漫长的阶段是宋庆龄站在大局的角度,审时度势、深入思考、慎重选择的历程。

在这期间,宋庆龄对中国共产党由观望(1927.4-1945.11),到倾向(1945.12-1948.6),到选择(1949.7-1949.9)。

1、观望期(1927.4-1945.11)。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面临自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危机,此时宋庆龄在武汉向共产党明确表示:“我相信共产党,我还要看一看。”

她相信共产党,体现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站在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的一边。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悍然发动反革命政变,4月22日,宋庆龄等国民党左派与共产党人毛泽东、董必武等联名发表《讨蒋通电》。7月14日,汪精卫叛变前夕,宋庆龄等国民党左派又发表严正声明,宣布同孙中山事业的叛徒决裂。1931年,积极支持中共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935年率先响应共产党号召抗日的《八一宣言》。1941年皖南事变后,宋庆龄等发电报谴责蒋介石。这些活动表明,宋庆龄对中共是信任的,是抱有希望的。

宋庆龄还要观察共产党,体现在她始终站在孙中山的立场,同时也站在全局的角度考虑问题。大革命失败后,她到苏联和西欧继续探寻革命道路,对马列主义进一步研究。1931年回国后,反对国民党法西斯政策,发表《国民党已不再是一个政治力量》,对国民党几近绝望。西安事变后,为了民族大局,积极营救蒋介石,同时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7年2月,宋庆龄与冯玉祥、何香凝等在国民党三中全会上提出了恢复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建议,统一全民族思想,一致对外。同年11月,她发表了《关于国共合作的声明》,表明了她积极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立场。1938年6月,为了向世界募集财物救济中国抗战部队和平民,宋庆龄在香港发起成立保卫中国同盟,在统一战线的基础上开展救济活动。1945年9月在重庆曾与毛泽东会见,但没有发表任何声明。

这些事件表明,尽管宋庆龄对国民党已经非常失望,但又没有完全绝望,还没有放弃挽救它的努力。

2、倾向期(1945.12-1948.6)。1945年12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宋庆龄回到了上海,把保卫中国同盟改名为中国福利基金会。依托基金会,在解放战争中,宋庆龄给予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很大的物质帮助。这件事充分表明,在国共之间,宋庆龄是支持共产党的。当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援助下继续从事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时,宋庆龄于1946年7月23日在上海发表《关于促成组织联合政府并呼吁美国人民制止他们的政府在军事上援助国民党的声明》,在世界各地引起了广泛的震动与响应。这个声明更是旗帜鲜明地反对国民党右派把持的国民政府,完全倾向了共产党。1948年,李济深、何香凝、冯玉祥等人在香港成立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宋庆龄被邀请担任名誉主席,从此与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划清了界限。

3、选择期(1949.7-1949.9)。1949年7月1日,宋庆龄在上海发表《向中国共产党致敬》一文,为人民的胜利即将到来热情欢呼,标志着宋庆龄从内心里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1949年8月底到9月初,宋庆龄迈出了跟中国共产党走的最关键的一步:受中共中央邀请,到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三)选择后(1949.10-1981.5):宋庆龄投身革命70余载,最终以加入中国共产党,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为自己选择并追求崇高理想的传奇人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自从选择中国共产党后,宋庆龄拥护党的领导,并积极投身到国家建设的领导工作中,无怨无悔,至死不渝。

1957年4月,宋庆龄向中共中央恳切提出入党要求,党中央认为她暂时留在党外对革命所起的作用更大些,宋庆龄对此表示理解。直到临终前,1981年5月15日晨,宋庆龄最后一次向前去看望她的王光美提出入党要求,并且一连重复了三遍。15日下午,中央开会,一致通过接受宋庆龄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6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授予宋庆龄同志国家名誉主席的称号。29日,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宋庆龄投身革命70余载,最终以加入中国共产党,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为自己选择并追求崇高理想的传奇人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宋庆龄选择中共是信仰的转换,不是随意的一时的,而是谨慎的长期的。有时候我们做选择要当机立断,有时候我们不妨从长计议,特别是重大决策,古话说得好,“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需待七年期”。

二、选择原因

从选择过程来看,宋庆龄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做出选择的一生。

选择孙中山是她人生的第一次抉择,选择共产党是她人生的第二次抉择。她的每次抉择都是把个人命运同国家命运紧紧相联,有人说她是天生的爱国主义者,这话不够准确,爱国是一种社会意识,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社会中形成的。是个人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使她最终选择了中共。

(一)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包括很多方面,从宋庆龄与其他国民党左派的比较来看,她独特的家庭背景和教育因素起了很大作用,从宋庆龄与宋氏其他姐妹比较来看,她独特的人格因素起了关键作用。

1、家庭背景:博爱与革命的家风熏陶

宋庆龄的父亲宋耀如(1864-1918),14岁赴美国谋生,与基督教结缘,后入美国大学读书,毕业后回国传教和教书,创办印书馆,兴办实业,受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发家后全力支持孙中山搞革命。宋庆龄的母亲倪桂贞(1869-1931),生于基督教世家,幼年在私塾读书,8岁进小学,14岁到17岁在美国基督教圣公会办的上海培文女子高级学堂上学,还曾担任该校教师,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他们的结合建立在信仰相同、志趣相投的基础上,用传统的话说是天作之合、美满姻缘,为培养优秀的子女奠定了基础。又因为孙中山和宋家的渊源是如此之深,以致宋庆龄后来嫁给了孙中山,直接参与了革命。

基督教的博爱思想为宋庆龄日后革命道路的选择提供了思想基础。宋庆龄认为:“自由和平等是每个人的两项不可剥夺的权利”、“博爱是人类尚未实现的理想”、“博爱为自由、平等两者的基础,因此20世纪的奋斗目标应该是实现这个理想。”博爱即要爱众人,爱国家,为人民谋福利,而旧中国军阀混战,政治腐败,民不聊生,要做到博爱,就必须革命,以推翻反动政府的黑暗统治。北洋政府不爱护百姓,就推翻它,国民党政府脱离人民,同样希望它早日灭亡,共产党为占人口大多数的工农服务,所以拥护它。

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对宋庆龄影响更大。宋庆龄一直在向孙中山学习。她写道:“我的丈夫在各方面(的知识)都很渊博,每当他的脑子暂时从工作中摆脱出来的时候,我从他那里学到很多学问。我们更像老师和学生。我对他的感情就像一个忠实的学生。”她又写道:“虽然我们已经结婚将近一年半,但我对他崇敬之心依旧。”

在追随孙中山的岁月中,宋庆龄亲自见证孙中山的革命思想由就旧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这一点其实宋庆龄功不可没,因为新三民主义,是宋庆龄嫁给孙中山后和孙中山一道并肩作战,通过血与火的革命实践得出的伟大成果。新三民主义包含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内容,为宋庆龄后来选择共产党打下了伏笔。

孙中山对宋庆龄潜移默化的影响还体现在作为卓越领导人的全局观上。通过和孙中山12年的共同生活和并肩战斗,宋庆龄的思想中渗透了孙中山的思想。作为公认的领导人,必须有大局观,时刻以民族大义为重。正是这一点,宋庆龄和她的背叛革命的亲人和家族进行了决裂,始终坚持和维护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并与时俱进,不断地发展它,使它找到了一个最好的归宿:共产主义。

2、教育因素:西方民主思想教育

宋庆龄早年就读于著名的上海中西女子中学,该校由美国基督教监理会创办于1892年,创办人林乐知是近代上海著名的翻译家和教育家,美国基督教监理会传教士。学校以传授西方文化为宗旨,课本除语文外一律是英文版,教师大多是美国人。这所学校使宋庆龄受到良好的西方文化熏陶,包括西方民主自由思想。女子中学,本身就是为中国富家女子提供更多受教育的机会,体现了男女平等思想。1908到1913年,宋庆龄在美国佐治亚州梅肯市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学习。学院创立于1836年,原名为佐治亚女子学院,是世界上最早的女子大学之一,旨在培养妇女独立自主的精神,争取民主平等权利。宋庆龄说:“我在美国度过我的青年时代,受过美国伟大的民主传统的熏染,它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伟大的力量之一。它的文化,成为我所接受的教育的一部分。”

学校的教育引导,使宋庆龄对中国妇女问题进行了专门关注。1913年4月,她在院刊上发表文章《现代中国妇女》,指出“中国政府每年都举行一次出国留学的考试,来从全国各省中挑选一些女生赴美留学……由于受过高等教育,她们比其他国家的大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为了共同的幸福,她们要比别人承担更多的义务”,表明宋庆龄对政府重视女子平等的留学权利是非常认可的,也愿意同男子一道承担义务,为国家做贡献。在文末,她还乐观地预言“中国妇女也将成为同男人们地位相等、平起平坐的伙伴”,可见,在宋庆龄心里,中国妇女的地位应该与男子平等。事实上,女子只有和男子平等之后,才能拥有充分之民主,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

西方民主教育对宋庆龄的人生选择同样是意义非常的。民主意味着人民的自主权,包括反对专制,维护人权,自由选择政治态度的权利等。宋庆龄的民主意识使她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思考问题,逐渐认清国民党的专制独裁的本质,与国民党分道扬镳。同时共产党的民主实践(如土地改革、抗日民主政权的三三制等)使她看到了自己的民主主张有望通过共产党来实现。宋庆龄自由思想也容易使她独立地思考问题,排除亲情的干扰,克服家族的影响。

3、人格因素:严肃、坚忍、爱国

由于家庭的熏陶和学校教育的影响,加上自己的先天禀赋(爱因斯坦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是这百分之一的灵感往往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更重要),宋庆龄逐渐养成了严肃认真的人生态度,坚忍不拔的强韧性格,爱国爱民的高尚品格。

据威斯利安女子学院老师的回忆,宋庆龄是宋氏三姐妹中最严肃的一位。宋庆龄在校学习勤奋,对哲学课尤感兴趣。宋庆龄的同学及校友回忆起当年的情景,说宋庆龄当年是“一个有学问的、严肃的和有理想的学生”,“她温柔而好思考”。宋庆龄的校友霍莉黛夫人说宋庆龄“非常用功,从不漏掉任何一门功课的作业,总看见她在工作”。严肃认真的态度使她在学业上取得不小的成绩。大学里宋庆龄共在校刊上发表五篇文章:1911年的《受外国教育的留学生对中国的影响》(18岁)、1912年的《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19岁)和《四个小点》、1913年的《现代中国妇女》(20岁)和《阿妈》。这五篇文章有三篇是关于政治的,一篇是关于儿童的,一篇是关于妇女的。这些关注点几乎反映了她后来整个革命工作的主要内容。可见,严肃认真的态度使她更加关心政治,思想更有深度,对她后来的道路选择是有帮助的。

坚忍不拔的性格使宋庆龄历经挫折而不改其志。孙中山的坚忍性格是出了名的,宋庆龄作为孙的遗志的继承人,也或多或少继承了这种性格。同时几千年来中国女子的韧性在宋庆龄身上也被继承下来。我们知道孙中山作为宋庆龄的丈夫兼导师,对宋庆龄的影响是如此巨大,那么孙中山的逝世她又该如何承受呢?作为一个走出了传统的中国女子,宋庆龄没有被痛苦和困难击倒,而是在血雨腥风中高举孙中山的旗帜,继续奋斗在和反动派作斗争的最前线。先后有大革命失败,八年抗战,三年内战,宋庆龄不屈不挠,坚持奋斗,直到最后的胜利。

爱国是宋庆龄人格中最显著的特征。世人都评价宋氏三姐妹一个爱财,一个爱国,一个爱钱。这话归纳得十分准确。她们各自的独特天性和人生经历造就了她们的不同人格,姐姐宋霭龄嫁给了财政部长孔祥熙,妹妹宋美龄嫁给了蒋介石。宋庆龄最清贫也最爱国,为了爱国敢于直面白色恐怖,发表声明和孙中山的叛徒们决裂,如1927年的《讨蒋通电》和讨汪(汪精卫)的《孙宋庆龄对时局宣言》。爱国思想引导宋庆龄从国家民族的高度看问题,一切思想主张都以是否有利于国家为标准,这就不难理解宋庆龄能超越自身阶级局限,背叛自己的家族,站在工农大众的一边。

生在博爱与革命的家庭并嫁给伟大的革命家,受过西方初高等教育,具有严肃、坚忍、爱国的人格,宋庆龄就是这样一个别人无法模仿也难以超越的人物,正是这种特殊性,才使得宋庆龄成为宋庆龄。

(二)社会因素

人是社会的人,个人因素的发挥离不开社会,社会因素制约个人因素的发挥。影响宋庆龄选择中共的社会因素是复杂的,但是其中有一条主线,即类似太平天国的旧式农民起义、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器物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改良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一战争都不能救中国,到共产党手里,中国革命才出现焕然一新的面貌。这条社会革命主线指引着宋庆龄的选择。

1、时代背景:从改良主义到资产阶级革命

从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兴起,从甲午战争到戊戌变法,中国的仁人志士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的道路前仆后继,不断前进,可惜都没有成功,原因何在?洋务运动只重器物的学习,没有触及腐朽的封建制度,就像一个人被掐住了脖子,呼吸困难,怎么能挑得起千斤重担呢?所以甲午海战被日本一个小国击败,滑向了更加痛苦的深渊。戊戌变法虽然涉及到政治制度,但是强大的顽固派发动了戊戌政变,使变法无可奈何地夭折了。这就证明,在旧中国,无论是器物学习还是改良主义,都不能救中国。剩下的只有革命一途。对此,孙中山是深有体会的,他1894年曾经上书李鸿章,提出“人尽其才,地尽其力,物尽其用,货畅其流”,李鸿章置之不理。因此孙中山断了改良的念想,决心革命,不久就成立了兴中会,经过十几年的努力,辛亥革命一战成功。

宋庆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胜利。1912年,宋庆龄得到辛亥革命胜利的消息。“她的同学们谈到她在收到父亲寄来的共和国新国旗后就站在椅子上,扯掉墙上那面清朝的龙旗,把它扔到地上,用脚去踩,兴奋地大喊‘打倒龙!高举共和国的旗帜!”1912年4月,宋庆龄满怀激情地写下了《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一文中,对辛亥革命作了高度评价,称它是全世界“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之一”。从中可以看出宋庆龄强烈的爱国主义倾向和革命救国的思想。

2、革命形势的发展: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

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胜利的果实很快被封建军阀袁世凯窃取了。孙中山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先后发动“二次革命”,第二次第三次讨袁斗争,护法运动,二次护法运动,但是大都失败了。宋庆龄和孙中山一道亲历了这些斗争,对军阀的失望是不言而喻的。直到国共第一次合作,大革命才得以兴起,并取得阶段性的胜利。但随着国民党右派的叛变,大革命遭受失败,宋庆龄流亡海外。在苏联和欧洲期间,通过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的亲身考察,宋庆龄对马克思主义和其他社会思潮有了更多了解和思考,思想上有了更多的转变。

1931年底,因蒋介石杀害邓演达事件和汪精卫屠杀学生的“珍珠桥惨案”,宋庆龄发表了《国民党已不再是一个政治力量》的声明,揭露了蒋介石政权的反动本质,宣布国民党已经“灭亡”。明确指出:“只有以群众为基础并为群众服务的革命,才能粉碎军阀、政客的权力,才能摆脱帝国主义的枷锁,才能真正实行社会主义。”

国民党政府的腐朽最终招致了日军全面侵华。从“九一八”事变到卢沟桥事变,民族矛盾上升到压倒一切的矛盾,国共双方再次联手,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并取得了伟大胜利。

每次国共合作都会迎来革命的崭新局面,国共分裂都会导致内战连绵。

重庆谈判后,国民党最终撕掉了和平的假面具,开始了内战。宋庆龄于1946年7月23日在上海发表《关于促成组织联合政府并呼吁美国人民制止他们的政府在军事上援助国民党的声明》,在世界各地引起了广泛的震动与响应。

三年后,国民党政权在大陆覆灭。1949年7月1日,宋庆龄在上海发表《向中国共产党致敬》一文,热情洋溢地欢迎中国共产党:“欢迎我们的领导者——这诞生在上海、生长在江西的丛山里、在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困苦中百炼成钢、在农村的泥土里成熟的领导者。向中国共产党致敬!”

事实证明,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宋庆龄对此早有认识,她以自己的言行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站在了人民的一边。

时代潮流,滚滚向前,顺其者昌,逆其者亡。识时务者为俊杰,宋庆龄无疑是极具慧眼的伟大人物,她正是看到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对自己的人生道路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猜你喜欢
宋庆龄孙中山共产党
宋庆龄,三城记
环球人物(2023年3期)2023-02-09 07:06:25
共产党为人民百年千年万年
心声歌刊(2022年4期)2022-12-16 07:10:58
共产党是好琴手
大灰狼画报(2022年5期)2022-11-22 04:48:04
别开生面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创意
共产党颂
青年歌声(2018年11期)2018-12-19 11:54:24
共产党到底是共产党
草原歌声(2018年1期)2018-05-07 06:40:01
困扰宋庆龄一生的疾病
饮食保健(2016年5期)2016-04-20 07:35:27
辛亥革命后的宋庆龄与日本
民国时期孙中山邮票赏析
团结(2014年4期)2014-02-28 17:03:51
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现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