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宝强
北京机动车保有量突破了500万大关,车路矛盾进一步加剧。
近日,一组乘客在北京晚高峰期间爬窗户挤公交车的照片近期在网上疯传。蹬轮胎、爬窗户、托大腿、拽胳膊,乘客们发挥“十八般武艺”抢上公交车的“盛况”引起舆论极大关注。
北京高峰期地铁、公交车的拥挤,早已不是新闻——用新华社客观报道的话说,是“高峰时车内超员一倍的现象很普遍”;用网民的调侃语则是,“带上车的是饼干,下了车却是面粉”、“正装挤进去,三点暴出来”。“爬窗挤公交图”,不过是北京拥挤的交通一个新注脚而已,引起反思的却是出行难、停车难等顽疾。
从400万辆到500万辆
2009年底,人们还在发出疑问:北京机动车保有量跨入400万时代,这个“400万时代”能存留多久?如今,答案揭晓。2012年2月16日,北京机突破了500万大关,总数达到501.7万辆。
从400万到500万,北京汽车走了两年多。这一天本该在去年春节到来,因为“摇号”把它拖了11个月。
500万辆车是多少?如果以车长4.5米的普通轿车为例,500万辆车首尾相连,长度是2.25万公里,可以绕二环路(长约33公里)大概681圈儿。
作为国内最早启动私家车消费的城市,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的机动车保有量为2300辆;1978年约为7.7万辆;1997年2月达到第一个100万辆;达到第二个100万辆用了6年时间;达到第三个100万辆用了4年时间;达到第四个100万辆只用了2年零7个月的时间。而第五个100万辆仅仅用了2年的时间。据了解,日本东京机动车从300万辆到400万辆用了12年时间。
作为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中心前总经理苏晖表示,北京庞大的汽车保有量,既让人们享受到了汽车时代的便利,又带来了出行难等现实问题。首都交通压力越来越大,不妨从这个数字“观斑知豹”:目前北京停车位缺口250万个,90%道路处于饱和状态。
北京是全国路堵最严重的城市之一,近些年北京投入数千亿元改善交通,已形成城市五环大交通格局,但道路资源仍然赶不上机动车发展速度。奥运会后,北京停驶30%的公车,并实行每天限制两个车牌尾号上路措施,等于消减20%的机动车出行,但仍然难解路堵。在世界大城市中,北京无论汽车保有量的绝对数还是千人保有量,其实都不算多,问题是北京的汽车保有量增长过快、过猛。
以日本东京为例,汽车保有量跨过200万、300万和400万辆的门槛,用时分别为5年、10年和12年。而北京在进入新世纪以来的短短11年间,就集中增加了300多万辆汽车,500万来得太快太早,而北京的道路体系、停车场建设、汽车后市场的服务能力以及人们的交通意识、社会的汽车文化等很难在短短11年间同步跟上。
除了行车难,还有停车难。按北京市规定,13米宽以下道路禁止泊车,但现实是,京城里“童声知了叫,叫卖传深巷”的大小胡同,都被“技艺超凡”的民间停车高手们塞满。“我们家小区里,可见各种圆的三角的私装地锁,连小区门外边儿的角落都被装上横七竖八的地锁了,各种居民间流传的胡同儿停车秘籍,车主间有各种默契,比如在前风挡玻璃上留下挪车电话……”某小区的一位车主告诉记者,“5年前还不是这样,那时的车位很充足。”
占道停车,意味着不规范的静态交通对动态交通运行造成阻碍。相比国外经验,静态交通违法处罚力度往往比动态交通违法处罚更为严厉,而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及滞后也是加剧停车难现象的推手。
考验政府治堵智慧
500万辆机动车在考验北京治堵的智慧。北京市政府专家顾问交通组成员段里仁说,这是汽车和城市发展必经过程,车路矛盾将在综合措施下逐渐理顺。
段里仁认为,在500万来临前,北京作了大量工作,比如公交专用道的普及,地铁的开通等等。从现实路况看,保有量到500万辆后,与之前并没有很大区别。他说,北京的交通正经历欧洲及日本一些发达国家曾经经历的,日本战后三十年,也曾对汽车保有量疯涨而恐惧,但其后的30年,日本没有大范围扩路,而是提升管理,理顺了各种出行方式的分配。
这也提醒北京不能直线思考是否需要扩路,“主干道是饱和的,但次干道、支路、微循环路还有很大通行潜力。”段里仁说,政府部门应该向这些道路挖掘通行能力,提升道路的使用效率。
政策方面,政府部门在缓解北京市区交通拥堵第九阶段(2012年)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今年会加快推进基本停车位和公共停车设施建设,完成居住区周边1.5万个以上临时占道停车位施划和3000个车位以上规模的老旧小区停车设施建设。
根据“第九阶段工作方案”,2012年4月11日上一轮限行政策到期后,将继续实施机动车工作日高峰时段区域限行措施,和非本市客车工作日早晚高峰区域限行规定。继续实施小客车数量调控措施。
去年一年的缓解拥堵措施显现效果,北京市区主干道晚高峰车速上升7.1%。机动车无序增长得到了有效抑制。按2011年增速预期,北京的机动车保有量达到600万辆之日,将很可能推迟至2016年,这就为交通缓堵和综合治理工作赢得5年宝贵时间。
日前,北京市环保局原副局长杜少中在2012中国汽车市场研究高峰论坛上中称,北京将不断提高标准,针对老旧车淘汰增大管理力度,“一方面通过控制总量,同时要优化存量。”这句话的潜台词在于,政府“控制总量”的愿景下,2012年京城的购车指标将不会发生松动;同时北京市将提高汽车的准入门槛。
50公里半径城市圈筹建
从大中城市汽车保有量情况看,达到100万以上的城市数量达14个。与2010年底相比,合肥、乌鲁木齐、银川、呼和浩特、南宁、西宁、福州、长沙、兰州、西安等10个城市的汽车增长比率超过20%。根据国际通用16%的标准,也就是每百户家庭拥有16辆小轿车的比例,中国有许多城市已进入汽车社会。
一个城市的机动车保有量并不可怕,关键是机动车的使用率。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小汽车出行中,5公里以下出行比例竟然高达44%,而这正是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的最佳距离。
与香港中心区每小时停车费动辄数十元相比,北京小汽车使用成本明显偏低,这也使得70%以上的机动车集中在六环以内,人口最为稠密的东城区和西城区人均机动车保有量也最高,分别达到0.34辆和0.29辆。而在人口密度相当的纽约曼哈顿地区和东京中野区,人均机动车保有量只有0.15辆和0.16辆。
相对而言,北京公共交通的吸引力依然有限。目前三环内轨道交通线网密度仅为0.49公里/平方公里,即使到2015年实现了规划目标,五环以内轨道交通线网密度也仅为0.51公里/平方公里,这只是国际大城市平均水平的一半。同时,北京公共汽车出行速度仅为小汽车出行速度的40%,完成一次公交出行平均耗时66分钟,其中约64%为车上时间,约23%为步行时间,13%为等车换乘时间。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继孚表示,北京小汽车使用强度很高,日均行驶45公里,是东京的2倍、伦敦的1.5倍,尤其资源紧张的中心城区小汽车保有量反而更高,激化了交通供需矛盾。
据了解,伦敦、巴黎、纽约、东京等世界特大城市,都形成了辐射半径超过70公里的城市连绵带,而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成为这些城市的重要支撑。
以东京为例,每天高达8350万人次的交通需求背后是280公里地铁、408公里私铁、1500公里国铁构成的轨道交通系统,日客运量4000万人次,仅新宿站一个车站,日均客流就超过300万人次。
“北京目前30公里半径的通勤交通系统尚未真正形成,日交通需求仅为4000万人次,就已对城市交通系统带来很大压力,要应对今后50公里半径的城市圈,必须建立地铁与市郊铁路共同支撑的综合交通体系。”郭继孚认为。市郊铁路不同于站站停的地铁,时速更快、站间距离更长,运载能力更高。记者了解到,铁道部与市规划委正在筹划上千公里的市郊铁路,以连接北京远郊新城及周边城市,打造“一小时都市服务圈”。
500万并非北京汽车的句号。如何同时兼顾快捷出行、绿色环保、汽车经济,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问卷,它考量的不仅是民众的胸怀,更是政府的执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