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高
我生在农村,小时候见过农民用古老的方式榨油。
那时候榨油,用的是木质土榨,榨桐是用一棵很大的树雕琢而成,放在榨架上,榨架栽得很深、很牢固,备有若干楔子,炒锅、碾子、磨子、打榨的撞杆吊在榨坊梁上,铁圈做饼,这就是全部设备,构成了土榨坊。这种传统的老工艺大约有上千年的历史,虽然很土,也是一个重大发明,是我们祖先的智慧结晶。
农民收获了油菜籽、棉籽、芝麻、黄豆、花生、茶油籽等油料作物,就到榨油坊去榨油。
他们既自主经营,也接受来料加工,农民拿着油料去榨油,叫做来料加工,都是自榨自食,下料是饼,作为肥料下田。有的人家可以打一个榨,有的原料少了不能打一个榨,就相约一块打一个榨。
有的用油缸装油,有的用油桶装油,要用时就往油壶里倒。夏天打菜油,秋冬季打芝麻油、棉籽油、花生油和豆油,自己吃不了的就提到街上去卖。
从筛籽、车籽、炒子、磨粉、碾籽、蒸粉、踩饼、上榨、插楔、撞榨到接油,靠的全是手工。榨油工人把饼踩好了以后,上到榨桐子里面,饼子在榨里上好了以后,就插上楔子。
打榨是个繁重的体力活。打榨的人一进榨坊,都是大汗淋漓,就是冬天也是只穿一条短裤子,打着赤膊,就这样仍是汗流不止。
撞榨时,两人一前一后握着撞杆,先是后退,然后跑步前进,大声呼吼,猛击楔子,那种喊声惊天动地,在很远的地方都可以听得到。不断地插楔子,不断地撞击,一直到把楔子打完,榨桐子再没有空间,榨出来的油流入放在地上的油桶里,流尽为止。
现代榨油机的问世,向土榨坊发出挑战。榨油机出油率高,效率高;土榨工艺出油率低,效率更低,50公斤芝麻,只能榨出20公斤油,几个人忙活一整天,只能榨油125公斤,因此,老榨油坊榨出来的油成本高,售价自然高。而采用榨油机,两个人一天可以生产2500公斤。
由于土榨坊的出油率低,工效低,成本高,价格也高,所以,土榨在竞争中失败,绝大部份土榨遭到了淘汰。
榨油机代替了人力,把榨油工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不过,榨油机榨出的油,经过高温,对营养破坏很大,又含添加剂;而传统工艺榨出的油,原质原味,不含添加剂,全是绿色食品。
由于土榨坊榨出来的油属于绿色食品,还有少数土榨坊仍然在生产,受到一些消费者的青睐。
土法榨油多年不见,但是,心中十分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