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不仅是学好语文的基础,也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而课堂教学一定程度上说就是阅读教学。因此,要真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首先要在阅读教学上下功夫。
作为教师必须要找出相应的阅读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和新途径。下面,我结合自己初中语文教学经历,针对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养成阅读习惯
阅读时有方法的,如果我们能让学生把这些方法变成习惯,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培养学生专心致志读书的习惯。只有把心放进去,才能够走进文本,随着作者的感情变化而变化。
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大多数学生读书浮光掠影,只重视故事情节,而对于不懂的字词等问题往往直接跳过,这样就造成了阅读的囫囵吐枣、不求甚解。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
圈点勾画的习惯,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效率,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揣摩研读文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
小结整理的习惯往往被初中的学生忽视,阅读过后不会加以小结整理,所以影响了阅读效果。小结整理是阅读过程的补充和延续,对阅读有巩固提高的作用。
二、分文体学习阅读方法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不外乎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大文体。学习一定的阅读技巧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大有益处。下面以记叙文为例来讲一下阅读的技巧。
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无一不有对记叙文阅读能力的考查,可见记叙文阅读的重要性。从选材看,内容丰富,语言优美,贴近生活,易于理解。材料更多的是选择反映亲情、友情,给予人生启迪的内容。从试题设置看,一般由主观题占主导地位,其中开放性试题越来越多,着眼于对文章的整体感知
记叙文的阅读,要明确有关的知识点,把握其文体特征。
1.记叙的要素: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记叙的顺序:常用的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3.记叙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物线、情线、事线、时线、地线。
4.记叙的人称: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
5.记叙的中心与详略: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文章中心。分析材料与中心的关系,理解材料的详略安排。
6.记叙文所用的表达方式:常见的是五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7.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心情,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等。
8.人物描写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七主要作用是为了生动形象地来表达人物的心情或性格或精神状态。
9.议论、抒情的作用。注意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去回答。
三、以学生为主体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传统的阅读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先是教师钻研教材,阅读教参及相关资料,然后写出教案。教师将 “预设”好的问题与结论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猜测,这种“请君入瓮”式的教学,使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久而久之,学生的个性被民灭,创造的天赋被扼杀。
首先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其次我们要为学生在文本言语与主体直接经验之间架起“桥梁”。文本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是间接的,学生对此没有直觉的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启发学生,唤醒学生记忆,借助自己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相似的直觉经验去解读文本的内容。然后我们还要积极鼓励学生通过批判性阅读,培养问题意识,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阅读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
四、明确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我们可以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入手,实施目标;?可以从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入手,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丰富他们的内心体验,还可以从交流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入手,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在阅读中享受探究和创造的乐趣,使教学目标得以落实。在教学上要注重“练什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很大程度上就是阅读训练课。
课外阅读应该更多地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使他们产生主动阅读的内驱力,逐步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更多地激励思考,唤起学生的尊严感、成就感;更多地引导学生关注自身以及他人的生存,思考生命的价值,并通过与文本、同学的相互交流、影响,汲取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知识、信息,经过自我组织,不断实现心灵的转变和行为方式的变化,促进自我发展。
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说语文课是“以知识为先导,以实践为载体,以实践能力的养成为依归”的课。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必须要把阅读训练的内容放在课堂教学的重要位置,才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作者简介:庞彩欣(1981.08-),女,晋州市晋州镇姚庄人,本科,中学二级教师,晋州市桃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