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录敏
摘要: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可以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本文就此论述了从激发学习兴趣入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精神;兴趣
创新,对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来说,都是一项必备的能力。在我国的素质教育中,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放在了国家的战略高度上,所以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理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完成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对于初中阶段十几岁的学生来说,具有更为现实的意义。处于初中年龄段的孩子们,自身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当在初中数学中遇到了不等式、方程组、函数、三角形、圆、球等知识时,他们最先体现出来的就是一种好奇心,比如三角形为什么这么常见?同心圆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同心圆用圆规就那么容易画出来?怎么在空间中想象球体、锥体、柱体?等等,每接触到一种新的知识,他们本身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但是好奇心并不等于兴趣,要想学好自身不了解的事物,仅有好奇心是不行的,必须要有兴趣,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学习动力,才能集中注意力,最终达到掌握知识的效果。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引导。主要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创造自主学习情境
为学生创造自主的学习情境,不仅需要学生自身的投入学习,更需要教师的引导,只有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才能在自主的学习框架中,完成兴趣的培养,进而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创新潜能的发挥。
首先,我们教师要更新观念,真正做到角色转换。要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指导者转变为教学中的参与者、引导者,由原来的“师道尊严”向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转变,让教师成为学生的伙伴,让学生从对老师的敬畏,变为对学习的兴趣。
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对学习更加投入。学生要拥有自主的学习情境,老师是一方面,但重要的是学生自己,不再被动的接受老师的教导,这通常是让学生全身心、全方位投入到学习中去的良好办法。也就是说,即便是在课堂上,也要为学生创造激发兴趣、激发创新潜能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大胆的提出自己的疑问,实现老师学生的互动。作为老师,我们也很喜欢这种形式,这样可以直接了解教学的效果,而学生也可以在自己的提问被解答并被老师赞扬之后,对当前的课程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逐渐培养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而我们的课堂效率也会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将更加完善,从而使教学目标和学生成绩将会有较为突出的表现。
二、营造愉悦教学氛围
愉悦的教学氛围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愉悦的教学氛围其实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自己严肃的教学风格、活跃课堂上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提问,积极解答,并可以举一些学生生活中能够实际体会到的例子,来形象生动的解释教科书中的晦涩字眼。
例如给学生讲解关于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相似,以及三角形的全等等简单的例子,都可以在实际中找到例子。对于两个三角形的相似,我们可以在黑板上将他们相应的顶点(用实线或虚线)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多面体,然后还可以向学生提问:“两个相似三角形通过加一些线条还可以变成别的图形吗?”诸如此类。当学生突然由复杂的相似证明转移到用相似三角形构建别的图形的时候,培养他们仍然可以应用想象的方式,舒缓紧张的学习气氛,促进整个课堂气氛会变得更加活跃,在保证课堂纪律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充分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有学生提出两个相似三角形可以构成一个三角板时,也许这种说法会引来哄堂大笑,但是我们的目的达到了:(l)课堂气氛活跃了;(2)学生不再紧张了;(3)他们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产生了自己的想法和兴趣。
三、塑造学生成功感
当学生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发挥自主学习时,主要的途径是自学和交流,又以交流为主,而和老师的交流更是影响他们学习态度和学习干劲的关键因素。学生本身的特点和十几岁年龄段的特点造成了初中的学生特别在意老师的肯定,尤其是老师对自己的表现、自己的作业、自己成绩的肯定。
一方面,要不吝褒奖。作为老师,我们不能吝惜对学生们的褒奖,学生做得对的地方、做得好的地方,要加以肯定和鼓励,希望他们继续保持发展下去。比如,在学生作业方面,对于学生们做的不对的地方,我们不能片面的只评判其正确率的高低,更应该看到其中积极的方面,例如字迹工整等等,鼓励其他同学向该同学学习,勉励学生继续发挥好的方面,然而,对于出错的部分,我们要使其认识到作业出错的原因和错误的严重性,通过不吝惜褒奖,鼓励学生加倍努力学习,培养学生在成功感的督促下进行更多的学习创新的探索。
另一方面,要注意分寸的把握。充分塑造学生的成功感有助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自主性,但我们鼓励学生、褒奖学生仍然要注意把握尺寸。对于不同的学生,要有针对性的根据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特点分别进行不同的引导。
总之,从兴趣入手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
参考文献:
[1]于伟民.谈创新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2).
[2]徐彬初.中数学新课改中教学方式初探[J].西部科教论坛,2009(12).
(作者单位:贵州省大方县理化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