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其斗
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为无为则无不为”“为无为,则无不治”。 “无为而治”是老子思想的精髓与核心,蕴藏着的广博深遂的内涵和奥妙绝伦的哲学智慧,老子主张行道,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是“有为”——乱为、妄为。这对于家庭教育具有极高的指导意义。所谓无为而治,是指父母尽量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保护、限制、干涉和替代,还孩子一个自由宽松,空灵有为的天地,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心愿,自由自在地学习和成长。以“无为而治”的手段达到“有为家教”的目的——这是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
一、以身作则是 “无为而治”的基础
“无为”实际就是“大为”——无须太多干涉孩子,只需要树立榜样。著名儿童作家郑渊洁说过:“闭上你的嘴,迈开你的腿,走好你的人生路,演示给你的孩子看。”儿童教育家孙敬修先生说过:“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孩子的耳朵是录音机,孩子的头脑是电子计算机。”他打这个比喻是要求父母必须注意身教。
孟子曰:“以德治人,心悦诚服也。”因此,父母必须具有令人信服的思想品德修养,作为父母,坚持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凡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以实实在在的行为给孩子树立榜样。比如:父母叫孩子不要边吃饭边看电视,父母当然也不要这么做。父母叫孩子要认真学习,父母是否也认真做好什么事给孩子看过?父母没办法做好,又如何要求孩子能做好呀?孔子认为“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不敢不用情。”作为父母只要以身作则,以道诲人,便可以“无为而治”。
二、爱的教育是“无为而治”的表现
教育如同建造一个房子,打好地基尤为重要。作为父母,需要用心营造出家庭和谐的良好氛围,让孩子感觉身边始终有爱围绕着,让孩子从小知道什么是“爱”, 让孩子快乐阳光地过好每一天,在微笑中入睡。只有父母将爱给予孩子,孩子才能将这份爱传递出去。一个阳光的孩子,不需要担心他的未来,他懂得如何面对和解决困难,如何规避危险。
很多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像自己一样吃苦,给予孩子世间最好的物质条件。但对于孩子来说,那并不是最好的东西,反之,那是父母用金钱为孩子走向深渊在铺路。如今被社会热议的所谓“富二代”现象,本质上是孩子们对爱的奢求,是一种缺爱的表现。有些父母以事业为重,以“忙”为借口,忽略孩子在成长中的教育和陪伴。于是孩子得不到父母精神层面的关爱和陪伴,就会寻找来自于物质层面的陪伴,产生一种攀比的心理需求。当然,过度的关爱也是不可取的。父母把孩子像包裹一样严严实实地裹起来,使孩子失去喘息和伸展的空隙。他们没机会学习生存技能,没机会锻炼处世本领,没机会处理各类事情,没机会经历困苦挫折,就像30 多岁的溥仪连鞋带也不会系那样,面对社会和人生茫然不知所措。所以,父母该放手时就放手,实现“无为而治”,孩子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三、规则意识是“无为而治”的核心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规则意识。常言道:“无以规矩不成方圆”,说话做事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则。现在很多父母也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却忽视了规则意识的培养。规则意识的缺失会影响一个人在今后工作、生活中的表现,会影响他们人际交往的状态,进而影响孩子的一生幸福。所以,父母要引导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同时,父母对孩子的具体要求和态度必须取得一致,不然就会造成孩子在不同的标准面前无所适从,或带来行为表现的两面性。风筝飞得高,是靠线的牵引;河水流得快,是靠岸的约束。孩子有了规则意识,父母方可“无为而治”。
四、独立自主是“无为而治”的目标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河北吴桥县有个少年叫刘壮。10 多岁时,父亲病故,母亲精神有毛病,不能自理。他天天早起,做好一天的饭,伺候母亲吃下,然后去上学。晚上打发妈妈睡下,再做家务。一个在别家还需要照顾的孩子,学会了炒菜做饭洗衣,摸索出一套照顾妈妈的方法,还学会了用精打细算度过拮据的生活。几年下来,妈妈的病没再往深处发展,刘壮的学习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当上了三好学生,被省里授予优秀学生称号,并免费治好了刘妈妈的病。另有一则来自报刊的报道:湖南某高校新生军训时,一些父母守望在操场旁边,担心孩子受不了严格的军训,有的父母流着泪求教官别那么狠,放他的孩子一马。
一个风雨飘摇,羸弱不堪的家庭,走出了一位出色少年,而家境优越父母厚爱的孩子却如此脆弱,不堪一击,有的甚至困在学业,做人,处世的麻烦境地不能自拔,出现种种心理障碍。提及现在的教育制度和育人方式,著名儿童作家郑渊洁大声疾呼:“别管孩子”,主张的就是无为而治。父母要学会放手、锻炼孩子独立去完成,适当地给予指导帮助。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使受教育者能够提高主体意识,通过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达到自我发展。
道家老子主张“无为而治”,父母应该以“无为”的态度来教育孩子,实行“不言”的教导。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天地之道的确如此,教育孩子的道理也蕴含其中啊!父母要从小让孩子懂得大爱和包容,塑造孩子的品格和能力,然后让其自然生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人生之路也会越走越远。反之,如果父母从小没有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优秀的个人能力,无论后期给予其多么丰厚的物质财富,未来之路也会越走越窄,最终一无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