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凯
苹果公司的光环
有人说,历史上有三只苹果改变了世界,一只是夏娃的苹果,一只是牛顿的苹果,还有一只就是乔布斯的苹果。
苹果公司自乔布斯创办以来,就不断带给这个世界以各种各样的“惊喜”。其定位于中高端市场,推出的Macintosh电脑、iPod音乐播放器、iTunes商店、iMac一体机、iPhone手机和iPad平板电脑无一不席卷整个IT行业,“苹果”产品一时间获得千万“果粉”的追捧,甚至出现了排队抢购、卖肾购Iphone等各种离奇现象。“苹果热”不仅体现在惊奇的社会现象中,更体现在苹果的业绩和股市上。
2012年1月,苹果公司公布其2011年第四季度财务报表,收入463.3亿美元,净利润130.6亿美元,季度收入同比增长73.3%,净利润同比增长118%。各产品销量均有大幅增长,其中iPhone、iPad、Mac都创下了历史最高记录。该季度,苹果公司销售了3704万只iPhone,同比增长128%;iPad销量达到1543万只,同比增长111%;Mac销量达到520万台,同比增长26%;销售了1540万只iPod,同比增长21%。目前,苹果公司的市值已经超过5千亿美元。得到业内人士的普遍认可,更有分析称,到2014年苹果股价将会达到1000美元,据此计算,苹果市值将会超过一万亿美元,从而成为全球首家市值超万亿美元的企业。
苹果背后的隐患
然而,“满则溢,盈则亏。”苹果也可能面临“物极必反”的命运。我们在惊叹“苹果奇迹”的时候,也不要忘记“苹果模式”背后的隐患。
“个性化”效应减弱
我们知道,相当多的人成为“果粉”,主要是为了追求“个性化”体验。这部分人作为社会的上层社会,追求时尚、非主流。那么,在购买电子数码产品时,选择苹果产品主要是为了追求“差异化”体验。
然而,随着苹果产品市场份额的急剧扩大,苹果产品迅速普及。根据C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进行的一项All-America Economic Survey(全美经济调查),50%的美国家庭中至少有一款苹果产品;或者说超过5500万的美国家庭中至少有一款iPod、iPhone、iPad或者Mac产品,平均每个家庭有1.6款苹果产品。让人有些意外的是,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苹果消费者都是工人阶层用户。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拥有苹果产品,苹果产品带来的差异化体验也势必逐渐降低。苹果公司面临着由“个性化”路线向“大众化”路线的变动。然而,任何一家公司只靠单纯的几种产品来走“大众化”都是很难成功的,苹果也不例外。
“封闭式”环境限制苹果的持续发展
如果说“封闭式”开发环境是苹果公司“个性化”路线下的产物,那么,由“个性化”向“大众化”转变的情况下,我们要问,“封闭式”开发环境还能持续多久?与之对应的Android系统,自面市以来,市场占有率就迅速超越苹果,成为了智能手机系统领域的龙头老大。2011年第二季度,Android的市场份额迅速由第一季度的36.00%增长到43.40%。而苹果仅仅增长了1.5%,刚到18.20%。从数据上看,Android操作系统的份额已经完全超越了苹果iOS,但这跟系统的封闭与开放有着直接的关系,封闭式系统稳定性高,但是产品推出慢,覆盖速度远比不上开放式系统。有分析师担忧,苹果正在重复1990年代几乎让公司垮台的相同策略性错误:即以硬件及软件整合在一起的产品,试图完全控制市场,而其它公司则共享一种通用的平台。
其实,不仅操作系统处于封闭式的环境中,整个苹果公司内部一直充斥着封闭式的文化环境。苹果公司既不让从iTunes下载的音乐和视频能够在其他的MP332播放,也不让从他的竞争对手的音乐商店下载的音乐和视频在iPod上播放。同样,AppleTV也是一款被打了很多折扣的机顶盒,只能适用于高清电视。用户首先要将iTunes里节目下载到电脑上,再用无线网络将内容从电脑上传到AppleTV。AppleTV刚刚上市的时候,用户可以选择的只有350部电视以及迪士尼和派拉蒙公司的250部电影,对于绝大多数消费者来说,这大大限制了他们的选择空间。后来,AppleTV追加了不少选择,用户可以浏览YouTube~500多万部的原创视频。在以分享为核心精神的互联网时代,AppleTV显然是落伍的。由此可见,依然保持封闭精神的苹果公司,在这个强调兼容和共享的时代显得多少有些不合时宜。如果苹果不能及时修正自己公司的“气质”,那么在苹果面临新的强势竞争对手或市场环境开始剧烈变化时,公司潜在的危机就可能爆发。
苹果实际性能难以达到用户期望
“高性能,高品质”“追求完美”这是苹果产品在“果粉”心中树立的美好形象。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2011年,RescueCom公布的第一季度美国市场PC可靠性报告,苹果电脑的可靠性得分仅为149分,居于第四位,远远落后于得分254分的联想和242分的华硕。其实,经过市场验证,苹果也确确实实暴露出众多的质量问题。针对iPhone的质量投诉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急剧增加。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6月前,各类消费者维权机构收到的有关iPhone的质量投诉不足100起;而截至2012年2月中旬,相关的投诉已经上升到了600余起。而对于iPhone4和iPhone4S的屏幕质量,不少消费者也表达了不满,认为其屏幕过于“娇贵”,稍有碰撞就会破碎。有测试网站放出视频显示,将iPhone4S从一米高度自由落体释放,两次后无法开机,四次后屏幕碎裂,而用市面上的其他多款手机进行相同的测试,均不会出现屏幕碎裂的情况。美国第三方质保服务提供商SquareT rade的测试数据和调查则显示,超过1/4的iPhone在两年内会出故障,包括硬件损坏以及其它故障,其用户中有20%会选择不购买下一代iPhone产品,除非质量问题可以得到妥善解决。
过高的用户预期与无法做到完美的苹果产品,显然出现了不协调,这一矛盾如果无法及时得到解决,必然影响苹果在广大用户心目中的形象。
偏执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苹果公司的企业文化是严重盖上了乔布斯的烙印——偏执、狂傲。当然,这种偏执的企业文化在一定时期内帮助苹果摆脱了经营困境,成为了IT行业的领袖。然而,不得不说,这种偏执也存在太多太多的问题。偏执的企业文化下,苹果公司封闭自己的开发环境;随意封杀流行的flash技术;傲慢对待甚至无视消费者的需求;频繁的采用法律手段,甚至对那些衷心的支持者也痛下杀手;在公共场合公然嘲笑微软的Vista;无视中国等少数重要市场的价值。这种狂傲、自大、偏执甚至顽固的企业文化很可能导致苹果公司走向“固步白封”的地步,偏离市场的真正需求,进一步会阻止苹果的持续健康发展。
“乔布斯时代”到“库克时代”的过度问题
自从乔布斯逝世后,苹果公司正逐步迈向“库克时代”。领导层的变迁必然给苹果公司带来许多问题。首先,是“产品战略”的改变,库克领导的苹果公司发布了最新产品“Iphone4s”、“New iPad”,然而,这两款产品让“果粉”大跌眼镜。因为所有的升级基本都在预计之内。而在乔布斯时代,苹果的产品发布永远是个悬念,在乔布斯拿出新产品时,总是让人惊叹:“啊,原来之前又猜错了!”在市场占优的情况下,小幅升级现有产品是获得利润最大化的最佳捷径,上个世纪的柯达也是这么做的。可见,苹果公司正在改变自己的产品战略,由“以创新为中心”转向“以市场为中心”;由“完全性创新”转变为“微创新”。除了在产品战略上发生了大的变化外,苹果公司在对待中国市场的态度、对待股东分红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库克走访中国市场,公司从接近100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中拿出一部分,向股东支付每股2.65美元的季度股息。这些都暗示着苹果本身经营理念的重大调整,在由“乔布斯时代”向“库克时代”过度的过程中,苹果公司能否顺利完成调整,调整的方向是对或错,都是苹果公司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以上任何一个问题处理不好,都可能严重影响苹果公司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可以将苹果公司带入危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目前,苹果公司应该跳过其眼前的光环和成就,认真思考其背后的隐患,针对这些隐患,及时采取恰当的措施,进行调整与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