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延风
[摘 要]中丹合作办学是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是提升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其中教学管理是影响合作办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常州工学院中丹合作举办学前教育本科教育项目为例,深入分析了中丹合作办学项目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略。
[关键词]中丹合作办学;教学管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6 — 0158 — 02
国务院2010年11月21日颁布的《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办好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常州工学院作为在常州高校中唯一一所培养本科层次学前教育师资的高等院校,责无旁贷地要为常州市及周边地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培养出具备国际视野和双语教学能力的学前教育优质师资。为此,自2009年起我校与丹麦VIA大学学院共同举办学前教育专业国际课程实验班项目,2012年2月教育部正式批准我校与丹麦VIA大学学院合作举办学前教育本科教育项目。在近四年的办学过程中,教学效果显著,合作办学班级的学生学习热情浓厚,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显著增强,并学会了从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形成了积极的人生态度。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与教育的差异,也使得教学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从而影响了合作办学质量。
一、中丹合作办学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英语水平较低,团队合作意识较差
丹麦教师授课过程中,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中只有小部分时间是运用集体教学组织形式讲授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大部分时间则是让学生自由组合后通过小组讨论方式展开学习,注重小组之间的团队合作。教师将主题内容抛给学生,由各个小组自主进行分工,然后各自开展自己的工作。小组活动中,每个人都有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需要具有独立的创新能力、出色的表现能力和较强的英语表达能力,在分工与合作的过程中来完成学习任务。但是由于我校学生是艺术类高考生,英语水平相对较差,而且由于早已习惯接受国内教师集体讲授的教学方式,从而导致教学中出现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不足、英语语言能力较弱等问题,从而影响了引进课程的学习效果。
(二)外籍教师授课内容比较零散,系统性较差
丹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非常注重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形式的反馈。对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教师会进行更深层次地拓展和延伸。如果学生对于学习内容不太感兴趣,教师则会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的感受和想法决定着课程内容与教学过程的展开。学生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和方法随时提出自己的质疑,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学生是自由的学习者。正是由于这样的教学理念,丹麦教师授课内容并不局限于书本知识,课程内容既来自于教材内容,也来自于相关书籍、期刊与网络。学生开始接触引进课程学习时,往往难以理解课程内容之间的系统性与连贯性,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合作教师也不是十分了解国外该课程内容,加之外教集中授课时间短,也会产生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与连贯性的看法,从而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和合作教师教学的难度。
(三)师资力量不足,双语教学质量有待提升
中丹合作办学成功与否,师资力量是一个关键的影响因素。我校的合作项目中引进课程由外箱教师讲授,所用的教材亦是直接从国外引进的。外教分为长期和短期两部分。长期外教以语言教师为主,主要讲授英语口语、英语听力、英语写作等课程。而专业课程则由丹麦的专任教师按学科来教学, 每位教师集中教完一门学科后就回国,这些教师都是从VIA大学学院精心选拔与选派的。在丹方教师授课同时,每位外教还配有一名中国合作教师,这名教师既有较强的外语能力,又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素养,以便消化与吸收外来的优质教育资源,在教学中与外教有效沟通。但是由于外教对中国文化教育与学生的了解不够深透,导致教师授课具有一定难度。而中方教师由于缺少国外学习经历,双语教学能力与专业理论素养都还需要提升。
(四)课程设置差异较大,课程衔接较为困难
由于中西方文化与教育的差异,使得同样是培养幼儿教师的丹麦社会教育专业和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全不同。丹麦社会教育专业课程包括必修课(1.教育理论2.语言、文化与交流3.个体、学校与社会)、选修课(1.艺术、自然与技术2.身体、健康与运动3.表达、音乐与戏剧)、专业领域课(1.社会问题者的相关领域2.身心残疾者的相关领域3.幼儿和青少年的相关领域)、实践和毕业论文五个部分。〔1〕其中,选修课和专业领域课学生可以三选一。丹麦开设的教育理论是综合性的课程,包含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与哲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同时也含有能运用于健康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该课程分别在第一、二、四、五、七学期开设,教师在每个学期教授的课程内容都不相同,是教育理论知识的逐层深入研究。主干课程—表达、音乐与戏剧,也是综合课程,目的是使学生能在教学工作中融会贯通地使用音乐、戏剧与其它表达形式来实现教学目标。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学习总是与教育实践紧密联系。而我国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则强调系统性与连续性,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专业拓展课程模块、教育实践课程模块等,每个模块的课程内容都相对独立。这就造成了国内外课程衔接的困难,课程实施难度较大。
(五)教学管理评估体系不够健全,缺乏完善的教学质量监督制度
在教学中,评估体系作为一种质量管理工具,具有良好的导向、激励、审核监督功能。〔2〕 我国的国际合作教育项目起步较晚、历史较短,对于合作办学项目的质量评估还缺乏国际普遍认可的指标体系和评定标准。虽然我校将中丹合作办学项目纳入到了常州工学院已有的管理体系中,以确保办学的正规性与权威性。但是,由于我校合作办学专业较少,合作办学时间较短,也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的教学评估体系,还缺乏完善的教学质量监督制度。
二、解决中丹合作办学教学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升英语水平
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我们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了英语口语、英语听力,雅思英语、英语写作等课程,定期举办英语演讲比赛与英语短剧表演等活动,并安排国际课程实验班学生在早自习与晚自习期间进行英语听力与会话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与表达的过程中增加英语词汇,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我们还注重教学改革,倡导教师汲取丹麦教师教学方法的优势,教学中注重小组合作与讨论交流,有意识地多给学生提供团队讨论和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工作责任感与团体荣誉感。
(二)加强沟通与协作,提升课程的系统性
为保证课程的系统性,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提倡丹麦教师与合作教师间要积极开展课程的研讨与交流,了解彼此课程内容体系的异同,科学安排教学计划与课程内容,正确处理好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间的关系,尽量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复性与跳跃性。一方面,我们要求合作教师在集中授课之前将相关课程资料印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预习,对即将学习的知识产生初步印象;另一方面,我们适当调整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将与丹麦引进课程内容相关的理论与技能课程安排在前面讲授。对于后续课程,如果仅仅由合作教师自行揣摩和决定教学内容,则会偏离丹麦教师授课的初衷。我们采取中外教师之间、教学管理人员之间定期进行课程研讨的方式来梳理课程内容,达成对课程内容安排的共识,最终实现课程内容的系统化。
(三)重视师资培养,提升双语教学能力
师资水平高低,决定着合作办学质量的高低。为提高师资水平,一是可以采取定期选派教师到丹麦VIA大学学院培训的方式来提高专任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和专业理论素养;二是合作教师通过与外教在零距离的教学合作来了解西方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育管理方法;三是组织全体教师听课,在外教的课堂中使教师能够真正接触到国际上该学科的尖端内容,开阔视野,把国外先进的学科内容逐步消化吸收,转变教育观念,提升教学能力。四是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开展科研合作,汲取大量的新知识,锻炼与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五是在内培基础上采取外引的方式,在高层次人才引进过程中注重选择专业知识扎实并具有较强双语教学能力的海归人员。
(四)优化课程设置,力求达到课程的无缝对接
为减少课程衔接难度,在合作办学的过程中中方学校可以遵循持续改进原则,不断实施同教育和管理目标相一致的循环活动,持续改进管理过程,以满足中丹双方的动态需求和期望。一是优化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积极借鉴丹麦的课程特色,设置多种课程类型,特别是综合课程的设置,重视社会发展对学生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二是加大实践课程比例,课程内容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是注重教育基本理论课程实施的渐进性,积极整合专业课程内容,避免重复和内耗,形成合理的课程结构,增强课程的整体功能;四是合作双方要为彼此提供文本化的专业课程大纲与课程标准,增进了解,保证课程内容的无缝对接。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完善教学评估体系
高校要建立健全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进行质量管理与监控的制度体系,完善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进行自觉管理、主动管理的管理机制,同时,借助合作方质量管理与评估的规定和要求,加强教学质量的全面和全过程监控与管理,要做到“开课有计划、调整有论证、执行有审批、过程有管理、质量有监控”。 〔3〕为进一步提高合作办学质量,一是学校要建立课程质量评估标准,并成立课程考核评估小组,定期对任课教师进行教学评估;二是要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议制度,如:学生教学质量评议制度、教师互评教学质量制度、教学督导制度等,把考评结果与中方教师的聘任制度有机结合,同时也要把考评结果及时与丹方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及时沟通,以此来确保合作办学项目的质量。
中丹合作办学是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是提升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其中教学管理是影响合作办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学管理需要教师和管理者转变教学与管理观念,真正把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引进国内,并不断完善教学管理体系,这样才能够使中丹合作办学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参 考 文 献〕
〔1〕程妍涛.丹麦的社会教育:服务于0-100岁的专业课程体系〔J〕.外国教育研究,2010,(10):46.
〔2〕于松.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浅谈 〔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12):118-119.
〔3〕赵雷.黑龙江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管理问题及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10-25.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