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dy
为什么有的人积极乐观,有的人却整天愁容满面?幸福与不幸福,是因为我们拥有的东西不一样,还是因为我们的心理感受不一样?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我们“对幸福的感知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幸福程度,那么我们该如何提升自己的“幸感力”呢?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生活条理化
研究显示,严谨性对幸福感的影响是所有因素中最大的。所谓,“严谨性”,就是生活的条理程度,严谨克制,也就是传统文化所讲的审慎自律。具体体现在,日常作息有规律、工作有计划——康德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典范。他的起居作息相当规律,据说他的散步时间之精确,可以用来校正钟表。他严格控制自己的起居作息,生活得有條不紊。平静了纷繁的思绪,就可以用心思考、用心观察,才可以有更多的心力来体会生活的细节。
克服神经质
“神经质”不是精神病,它只是用来描述一个人情绪稳定程度的术语。神经质的突出表现是情绪不稳定。研究显示,神经质对幸福感的影响也挺大,神经质的个体通常非常敏感,情绪不稳定不仅让人感到不幸,也会带来诸多生理上的变化。比如,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让人更容易染病。一如黛玉,看到花朵凋零,便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际遇,悲从中来,泪流不尽,又何谈感受幸福呢?
掌握应对方式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面对问题与压力时的第一反应有两种:问题应对和情绪应对。问题应对包括采取行动、制订计划、情感支持、工具支持、合理化解释、接受事实等。情绪应对则包括逃避、自责、情绪发泄、幻象、否认、忍耐等。
也许你已经猜到了,研究显示,问题应对这会更幸福。原因很简单,问题应对者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反而还增加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负担。
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应对者。他在这方面的故事很多,唱空城计、火烧赤壁都是。当别人都在为曹操的进攻而惊慌时,他却提出以火烧赤壁来破解曹军的攻势。用具体方案来应对问题的人,比用情绪来应对问题的人更幸福。
合理满足需要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每个人都有基本的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等。生理需要如吃饭、喝水睡觉等;安全需要如满足自己的安全感;归属需要即将自己划入某个群体的需要;爱的需要则包括爱人或被爱。基本需要若得不到满足,我们往往会觉得不幸。了解自己的基本需要,并合理的满足它们,是一门获取幸福的必修功课。现在的相亲节目很多,看得多了,就会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譬如,有的嘉宾在节目中大谈特谈要如何去保护对方,为了换来对方的爱,什么都可以做;有的嘉宾则完全相反,为了自己的某种心理感受,丝毫不肯让步。其实,他们的问题就在爱与被爱上。爱人与被爱都需要有个合理的度,否则不是吓跑对方,就是吓死自己。
常葆希望
人类对于“希望”的研究大约有50余年的历史,但是研究显示,哪些怀有较高希望的人更幸福。希望不仅仅是一种情绪,还是一种特质。作为一种特质,希望有两个成分:一是意愿目标,二是实现目标的路径。
常听很多人说,高三的学生非常辛苦,然而一项调查显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绝大多数高中生报告说自己很幸福,高三学生的幸福感升值超过高一高二的学生。究其原因,高中学生虽然学习任务繁重,压力大,但心中常葆希望。而且对他们来说,目标是那么具体,实现目标的路径是那么明确。
对照人生的各个阶段,我们会发现,高中生活确实是非常幸福的。因此,我们要葆有希望,要有具体的目标,也要善于发现实现目标的明确路径。
就像一首歌里唱的那样:“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如果我们能从这五个方面入手提升“幸感力”,你会越来越感受到生活的滋味原来如此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