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致辞和演讲集萃

2012-04-29 00:44
中关村 2012年6期
关键词:中关村园区科技

高新科技园区

是中国创新的主力军

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

全国政协副主席

今年是落实“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科学发展观的必由之路。以中关村、上海张江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代表的高新科技园区日益发挥着作用,他们积极地探索,勇于实践,已经形成全国性、区域性创新体系。我们高兴地看到中关村创新平台的建设,在创新人才战略、科技金融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以创新资源平台为立足点,形成了政产学研结合等创新发展模式,率先实现了新型产业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建设全区科技创新中心的发源地。

科技引领转变,创新驱动发展,主力军就是全国的高新科技园区和园区的企业。国家高新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经济发展,确保了生产质量,实现了高效集约式的发展。国家高新区从建设初期就特别重视坚持走科学发展道路,国家高新区对其所在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更加突出,已经成为支撑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主力军,引领区域产业发展的方向。

今天,再一次欢聚一堂的有相当多的科技园区代表,很多是我们实现国家经济转型、健康和科学发展的功臣。我们也要看到,万里长征刚刚起步,我们依然任重而道远。召开本次北京科技博览会中关村创新论坛暨中国科技创新发展国际论坛,不仅是探索中关村和科技园区、科技技术创新的话题,其实也是探讨我们国家依靠科技创新进行转型发展,参与全球化竞争的重大命题。

祝愿这次研讨会取得圆满的成功,让我们以良好的精神风貌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在首都率先形成

创新驱动发展格局

傅华

中共北京市委副秘书长

中关村创新论坛暨中国科技创新发展国际论坛是本届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的重大活动,对于推动区域创新合作、提升中关村的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交叉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科技创新的新趋势,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标志的新兴产业迅猛发展,全球产业结构进入了新一轮大调整周期。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北京市明确提出了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重点就是要实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的双轮驱动,不断增加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力和可持续性。

加快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于推动首都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和建设创新型国家至关重要。近年来,在中央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在各部委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深入贯彻示范区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认真落实国务院支持中关村1+6系列新政策,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先行先试,举全市之力、借全国之力,建设中关村示范区,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加快完善有利于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着力推进科技研发和成果产业化,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首都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大支撑。

首都的科学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希望各位领导、企业家和专家、学者,通过中关村创新论坛这个平台,围绕“科技引领转型,创新驱动发展”的主题,深入探讨、广泛交流、敞开思路、建言献策,为创新发展提供丰富、扎实的理论支撑。北京市及中关村示范区将秉持探索与分享的理念,进一步加强与各国、各地区在科技、文化、经济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为促进互利、合作共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建设环境优美、

和谐宜居的高科技核心区

隋振江

中共海淀区委

书记

海淀区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聚集了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和优秀人才,形成了我国规模最大、结构最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当前,海淀区正在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重大战略部署,紧紧抓住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和中关村人才特区的重大机遇,举全区之力加快建设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高科技核心区,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努力在全市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新格局。

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全区上下加快推进落实“1+6”等中关村自主创新先行先试政策,以及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科技金融创新等各项政策措施,加快产业空间布局的优化,积极推动中关村科学城和北部研发服务及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的发展,细化完善各项政策措施,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重大项目落地,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对专、精、特、新的中小微企业进行重点培育与支持,加快服务体系建设、品牌建设和国际化进程,努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这次论坛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拓展国际视野,提升思维层次,海淀区将进一步加强与全国其他地区高校、高新区的交流合作,共同为国家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发挥作用,贡献力量。

培育和弘扬

创新文化的几个要点

张景安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会理事长

中国政府决定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只有坚持自主创新,经济大国才能变成经济强国,伟大的民族复兴才能实现。自主创新是一面旗帜,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心声和历史责任。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实践证明,当一个国家的经济落后于发达国家且差距较大时,引进是一条捷径。我国三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当年的引进。但是,当与发达国家差距逐渐缩小,被引进国家认为我国的发展影响到其自身利益时,再依赖引进就是白日做梦、自毁前程,也不可能,唯一的途径就是自主创新,除此之外没有其他选择,这就是今天的中国所处的特殊阶段。而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企业的创新能力就代表了国家的创新能力,而且越来越成为国家重要的竞争力。我认为,没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是没有未来的。

但是作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海淀依然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探索。一是鼓励和引导各个大学高校和科研院所通过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平台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目前海淀有16家产业技术研究院,要鼓励这些机构,发挥靠近大学的优势,引导它们通过模式与机制创新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二是发展高水平的知识产权运营机构。目前国际上有一批专门进行技术专利运营的机构,例如全球最大的专业从事发明与发明投资的美国公司“高智发明”,他们瞄准技术转移的最薄弱环节,给发明人在最困难的发明期提供资金、智力支持,搭建技术专业商业化平台。目前北京市已形成了专门的只是产权运营公司,海淀未来也要多支持和培育这样的专业公司,从而实现技术成果的转化。三是鼓励企业开展专利创造和运用,将近1.7万件的授权专利转化为生产力。四是推进国际范围内的技术转移和产业化。目前,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一再中关村西区成立,国内外专业服务机构逐渐聚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转移服务格局正在形成。

二是大力开展科技金融创新。海淀区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过程中,一直注重为科技企业建立全链条化的融资服务。经过一段时期的摸索和发展,海淀区目前的科技金融服务业正初步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科技金融服务机构已经在海淀形成了集群发展态势。截至2012年一季度末,作为金融机构聚集区的面积仅1平方公里的中关村西区共有金融机构243家,其中股权投资机构总数达到160家,海淀区的股权投资机构超过400家;据不完全统计,海淀区活跃的创业投资机构管理资金规模超过200多亿美元。此外,众多小额贷款公司、财务公司和中科金、海科金、软交所等也集聚于此。二是金融创新产品不断试点。中技所推出集合信托计划;北大科技园与其他金融机构推出联合担保融资;海淀区与北京银行中关村分行签订支持文创企业发展授信额度10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海淀区与建行中关村分行等银行签署海淀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履约保证保险四方合作协议,建立由政府、银行、保险公司共同分担风险的机制。三是科技金融服务效果初步显现。2011年海淀区设立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已经累计为1087户中小微型企业发放贷款共计136.41亿元。截止目前,海淀区上市、挂牌公司共计223家。另有5家公司IPO申请已获批、股票待上市。68家公司进入辅导期,100余家公司具备上市意愿、已初步启动上市程序。

这些科技金融产品创新和机构的聚集大大丰富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未来海淀还将加大对天使投资、早期投资的扶持与引导,鼓励天使投资平台的建设,为初创企业提供新兴孵化服务。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早期创业企业;着力完善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拓展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继续推进对科技金融产品的创新和金融业的聚集和扶持。

三是建立基于全产业链条的专业化科技服务机制。近年来海淀区持续涌现出多种新型创业服务组织,初步形成了涵盖创业各个环节的创业服务新兴业态,实现了人才、科技与资本的高度结合。近年来海淀区各类创业服务活动非常活跃,涌现出一批运作模式新、创新能力强、专业水平高、平台搭建好的新型创业服务组织,包括以清华科技园、创新工场为代表的早期投资加孵化的机构;以亚杰商会、联想之星为代表的创业辅导机构;以《创业家》、《创业邦》、36氪为代表的新兴创业媒体;以3W咖啡、IT龙门阵、车库咖啡为代表的创业社交网络。这些新型创业服务组织通过媒体、微博、沙龙、创业大赛等多种方式,促进天使投资人、早期项目及企业的对接沟通与交流合作,整合提供市场、产品、招聘、法律等方面的专业服务,实现了人才、科技与资本等多种创新要素的涌动与融合,推动了海淀区科技产业发展。

下一步,海淀区将加大力度,进一步完善基于全产业链条的专业化科技服务机制。一是鼓励各类新型创业服务组织的发展,充分发挥各类创业服务集群的作用,聚集一批创业导师,挖掘一批天使投资人、融合一批新型创业服务机构、引导新型创业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展示交流、融资等多种形式的服务,活跃核心区的创业氛围。二是继续大力支持建设符合海淀区重点产业方向的专业孵化器、加速器、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等创新创业服务载体,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低成本的办公空间,进一步整合资本、人才、技术等,提供专业化、综合性的服务。

海淀将更加努力,着力推动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推动创新资源的融合转化,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而奋斗。

瑞典的

创新脉络和全球化路径

齐亚博

瑞典驻华使馆公使衔参赞兼秘书长

瑞典,作为全球知名的创新型国家,随着全球化的进展,它的创新脉络也一一呈现。瑞典在欧洲的北部,人口不多,但是有一个很好的创新传统。瑞典以诺贝尔奖的发源地闻名,种种耳熟能详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同样源自这里的创新脉动,并给这个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并不丰厚的国家带来财富。

瑞典的一个特色是全国注重创新的教育传统。瑞典人均GDP3万美元,强调社会均等,当反映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在中国和美国达到0.5的同时,在瑞典这个数字只有0.05。瑞典非常强调男女性别平等,例如在瑞典议会中有50%的议员是女性,有50%的政府部门部长是女性。瑞典政府也非常强调政务的透明性,所有的政府文件都面向公众公开。在一些主要的国际排名中,尤其是在创新领域,瑞典的指数均排在前三名。瑞典是创新研发投入最多的国家,紧接着,以色列排名第二。从各类科学类的论文发表数量看,瑞典在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瑞士。瑞典有很多世界知名品牌,爱立信、宜家、沃尔沃都是非常成功的瑞典公司。

什么样的创新动力,让一个人口数量如此少的国家创新层面如此成功?这源于瑞典的教育制度,知识对学生青少年来说虽然重要,但瑞典的学校教育体制非常注意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学生被鼓励有自己独特思考的能力,有更多的自由成长的空间,让他们对知识有好奇心,拥有很自由的发展空间,最终成为他们想要成为的人。

瑞典学校还善于和企业、科技机构合作,让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得到广泛的社会的实践。国家强调基础设施建设、与法国等国家联系,互通交通,强调互联网的自由,它面向全球的开放度很高,有超过50%的瑞典产品销往国外,而国内60%的产品来自进口。

自2009年至2012年,瑞典在科研和创新领域的投入,有5亿欧元的增长;在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国家资助方面,有13.5%的增长;在关键领域的学校支持上,也增长了11%;在基础建设上,有30%来自政府财政支出上的增长,以及大学在科研层面的投入。

瑞典的另一个特色是机构的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瑞典与中国等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一样,都面临着很多全球性的挑战。当今时代,例如在环境问题、大气温室效应,以及全球某些地区的粮食缺乏、传染病等问题上,瑞典都需要面临威胁并与其他国家共同合作才能解决。

一个不注重发展素质的企业就容易忽视这些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不培养公司员工对这方面的认识。如果企业忽略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就无法在全球竞争过程中获取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各国都在面临一些全球性的挑战,各国的市场正逐渐形成全球共同的供应链以及商业内容。我们看到这样一种景象,一些商品在中国生产,在瑞典进行研发,最后再卖到美国。所以,全球经济正在日益融合在一起。

另外,在瑞典民众就业比例上,不仅在制造业等生产商品的领域,在服务业领域的增长也非常重要。自1994年至2007年,瑞典经济中的制造业与服务业相比,服务业在经济当中的比重加大,制造业相对缩小。这与瑞典注重保护知识产权分不开,尤其是对独立研究的保护。一家世界闻名的家居设计公司,宜家,在很多国家卖设计简洁的家居。他们不光卖产品,更重要的是销售产品设计理念。能够把设计简单的家具成功地营销到全球,也称为创新的一种。

中国政府愿意把公共财政投入到哪些领域?我认为,可以把瑞典政府在研发方面的资金投入到中国的一些研发项目当中,或者中国政府投资到瑞典的大学机构研究项目当中。

再过20年,中国将是全球创新非常重要的国家,中国的全球化将更广泛,开放的程度也会更深入。全球化和各国开放的前提离不开各个领域的全球合作。在日益深入的全球化进程中,公司和市场也都加入全球化的进程,那么政府也应该全球化,更加开放、与其他国家相互合作投入创新资金。例如中国将资金投入到瑞典、瑞典将资金投入到中国的两国投资项目当中。

中关村科技创新的

新使命和新探索

赵弘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

在全球科技发展的新时期,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中关村正肩负着新的发展使命。同时,面对当今出现的园区发展的新问题,很多领域也亟待新的探索和突破。

首先先谈谈中关村的新使命。如今,全球正在经历着第四次技术革命的浪潮。如果说第一次技术革命成就了英国的恢弘,第二次与第三次技术革命使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那么中国能否抓住第五次技术革命,决定了这个大国在未来是否有庞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为了在未来的技术革命中争得优势,美国制定了创新战略、日本制定了创新计划,中国也建立了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未来抢占国际竞争制高权的策略。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提出“在2020年建设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创新中心”的伟大目标。但是,这一目标下的园区发展任务也将非常艰巨。

在国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到了非常关键的时期。近几年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增长,正酝酿着巨大的地产泡沫,而这种泡沫的快速发酵,正在严重侵蚀着国家的实体经济,侵蚀着整个国家的创新。

我到南方去,永康的书记曾告诉我,在他们南方,很多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正在下降,创新的动力日趋减弱。大家都知道,很多国有企业把大量的资本投到了房地产领域,而很多民营企业,也加入了这样的队伍。他们说在南方有三头动物,第一个是牛,勤勤恳恳做实业;第二个是猪,把钱投进去给猪吃;第三个是虎,放高利贷赚钱。这样看来,没有几个企业家真的愿意静下心来搞创新。所以,他们觉得,现在的土地财政已经不能再持续下去,很多地方政府正面临着财政危机的风险。总之,中国如果再不进行创新,我们所谓的建设创新型国家就很难看到实效。

从区域发展层面来看,北京市如今遇到了严重的发展瓶颈,例如人口的大量集聚、交通严重拥堵、资源环境压力的加大等。未来,北京到底如何发展?唯一的出路就是创新,即由投资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只有这样,才能以最小的土地面积、最小的资源产出,来支撑北京的经济发展步伐。

其次,中关村在园区发展过程中,应该有更多的新的探索。

第一,北京要发展、区域要发展、中关村要发展,必须进一步提高园区的创新能力。近几年,中关村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已经做出了不同的探索,例如与其他高新区进行技术合作、跨区域建设高新技术园区,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在推进园区区域化、集约化发展方面,中关村也进行了一些探索。但同时,一些问题接踵而至。中关村与一些园区在区域合作的过程中,并没有实现共赢的机制。中关村希望通过跨区域合作,放大自己的创新能力,释放自己的创新资源,来带动更大范围的合作。但是,现在园区合作方面并没有形成一个合作的机制。例如中关村一年产生几万项技术,技术交易额好几千亿,园区与地方政府之间没有形成利益共享的机制。例如,在技术转化过程中,按照园区的政策,免交一切税收,连基本的营业税也没有,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全部免交,这样看来,地方政府要给很多企业提供很多的服务,那么这种合作就成了无源之水。因为在交易过程中,转化的大量技术成果的产出税收,在转化地的政府拿不到,在这种情况下,北京的区域创新如何寻求更好的路径,依然是一个没有解开的难题。

第二,中关村要在集群化、集约化发展方面有新的探索。如今,由于很多园区在早前的混合定位问题,导致急于招商引资,引进了很多非高水平的项目,占用了很大的土地。这些园区现在都面临着腾笼换鸟、转型升级的难题。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园区面临的压力非常大,原来几十元一亩转让出去的土地,现在要几百万元才能换过来。如果进行置换,园区就要付出很高的成本。所以,中关村需要进一步制定园区企业的准入标准、执行退出机制,以此把园区的集约化水平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第三,园区要在推进总部和制造基地协作方面有新的探索。目前,中关村很多企业已经实现了总部化。根据我们对中关村一百多家上市公司的调查,他们在全国的分支机构有几千家,但是实现的销售收入在北京只有2200亿,而在北京以外的收入却达5000多亿。这一数据说明,企业在北京以外的区域获得的收入,已经是在北京产生的收入的两倍。这种总部化的特征非常明显。在天津滨海新区、浦东新区、深圳高新区等全国性的高新技术园区里,都有中关村企业的分支机构。但是,这种总部和制造基地相合作的模式,也面临着很多的体制机制的制约。很多园区之间是恶性竞争的关系,全国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政策。过去,中关村的发展乃至全国科技园区的发展,更多的是通过政策的优势来推进。今后,应该换一种发展思路,从全国高新区经济环境的整体营造来考虑,为园区创造一个个适合创新、适合发展的环境,来推动园区企业的发展。现在的状况是,各个园区互相拆台、争抢企业、恶性竞争,各有各的招。曾经有一个区长告诉我,“这个企业如果到我们这个地方来,可能6年,甚至10年,我们都不赚钱。”从全国范围来看,园区发展环境越来越恶化,这种分灶吃饭,各地为了GDP、为了税收而恶性竞争的局面。这些应该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

第四,园区在推进产成融合方面要有所探索。在区域发展进程中,中关村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社会配套、服务配套的难题,园区要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形成产城融合的新发展模式。在这方面,像东湖高新区、长春高新区都做出了很好的探索。这些高新区通过和当地政府的体制机制的紧密结合,实现了园区发展、城市发展、社会发展兼顾和协同。在这方面,我们中关村也正在做出有益的探索,未来中关村将会有更好的发展。

中关村营造创新创业环境的实践与思考

王汝芳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20年来,特别是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来,中关村科技园区在营造创新创业环境上,进行了诸多卓有成效的探索。

搭建创新平台,这个平台首次实现了中央和地方的资源整合、政策聚焦和工作统筹,实现了制度设计的突破性进展。平台下面设置了八个工作组,有19个国家部委的37名司局长和处长在平台上办公,北京市110名相关委办局和区县的同志在平台常驻办公。依托平台,中关村科技园区和科技部等部委实现了项目直通车等一系列会商机制;另外,园区也与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科技部等部门合作,推进现代服务业试点。

完善创新体制和机制。园区初步探索并建立了促进创新创业的政策框架体系,包括中关村“1+6”的鼓励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系列先行先试改革政策。园区现在以“1+6”为依托,形成了“1+6+n”的政策环境,来完善园区创新创业的氛围。包括科技成果收益前改革,股权激励试点,促进创新创业的税收政策、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改革试点,推进统一监管下的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建设高新交易技术认定办法,完善工商管理改革和商标示范区试点,社会组织管理改革等一系列体制机制方面的创新试点。

延揽高端人才。园区依托人才特区,建立了人才审批绿色通道,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同时,推进了一系列为海内外高端人才服务的政策举措。

坚持需求拉动创新。园区管委会始终坚持需求拉动创新,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为牵引,来集中攻克一些核心关键技术;另外,围绕首都特大城市人口管理、资源环境约束、交通拥堵等关键问题,来实施示范工程,支持以企业和产业联盟为主体,来承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一系列活动;再次,园区还积极推进了政府采购新技术、新产品的试点。

引导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园区把产业技术联盟作为园区推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主要载体;同时,支持高校院所探索政产学研用合作的新型机制,支持高校建立新型的产业技术研究院作为重视开发、技术转移等技术载体。另外,园区积极推进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工程,目前中关村管委会在高校院所和园区企业中,挂牌了84家中关村开放实验室。

推动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十二五”期间,北京每年有市政府安排100亿统筹资金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挥资金统筹的机制,来推动包括加大对重大项目的一个资金支持、选址和产业布局方面的工作。支持模式由各部门的独立支持转变为多部门统筹协同支持,支持方式也由过去的补贴、补助贴息延伸为向股权投资、知识产权共享等机制。

推动科技金融创新。园区建立了多渠道的科技金融发展体系,包括园区天使投资、创业投资、代办股权转让等。目前中关村上市公司总数已达213家,这是园区管委会在推动创新创业环境、完善创新创业环境方面的一些探索和实践。

基于营造园区创新创业环境的实践来看,我要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从园区发展的角度讲,要构筑优势,集聚要素。

其次,要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第一点,鼓励创新,就需要创新投入,包括加大研发投入,尤其是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同时,加大对创业企业的补贴扶植力度,撬动社会资本的投入,加大财政资金对社会资金的引导力度。第二点,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就一定要维护创新者的利益。这里面包括适度的知识产权保护;还要完善人才技术项目的评价机制;另外,还要建立和完善企业退出和回报机制,包括股权激励、政府采购,以及扶持中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和兼并转让等措施,尤其要强调兼并转让是园区小企业获得创新投资回报的重要手段。第三点,建立相应的风险补偿机制,包括提供推动科技保险是有效的手段。

再次,要搭建平台,整合资源。结合园区自己的特点来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促进创新资源的共享。其中,包括园区搭建的政府服务平台,来统筹各部门不同层级联动、资源统筹、完善政府的审批职能;还包括搭建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建立新型的产业技术研发机构,支持产业技术联盟发展,围绕重大需求和示范应用,组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更需要搭建科技服务平台,包括园区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搭建创业孵化服务体系,构建技术交易市场,来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以此做强专业服务机构。

第四,搭建金融服务平台,要完善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集聚股权投资机构。如今,中关村科技园区已经连续5年以来的创业投资金额和投资案例均在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此外,还要建立适应于科技型小企业发展的科保贷、信保贷联动的机制。

第五,园区要打造特色产业基地,优化产业布局,建设产业基地和专业园。

科技与金融联动构建创新高地

张兴胜

中关村发展集团副总经理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不难看出,每一次科技革命,实际上都是技术、人才、资本等生产要素进行创新性组合的结果,都源于科技革新,成于金融创新。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一次科技革命中,股份制公司制度的建立,资本市场的形成和现代银行体系的建立,实际上是推动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基本动力,也是重要动力。那么在电磁学理论的开创性进步和电磁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中,保险、投资银行、信托等领域的科技金融创新,以及全球化金融资本市场的形成,是推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重要力量。在以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兴起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过程中,多种创业产品,包括天使投资等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迅速成长。

目前,正处于新一轮的科技革命酝酿与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如果我们借鉴历史经验的话,不难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那就是这次科技革命仍然是科技革新或者说技术革新为先导,金融创新为关键,技术与金融创新同步推动,才能够加快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才能够真正建设一个创新高地,和形成一片创新热土。

创新联动的关键在于设计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我们都知道,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时候,一个重要的推动力,就是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股份公司的形成,标志着股份化出资和有限责任制度的建立,这成为当时融资风险管理的一个新视角,也可以说是一个新的前提。此后,随着那次科技革命和金融创新步伐的加快,金融机构或者说各类提供资金融通服务的机构,风险管理的方式方法日益多样化、复杂化和综合化。到现在为止,提供资金融通服务的各类金融机构至少有三种风险管理方法,即风险持有、风险转移和风险对冲。从这个角度上讲,风险管理机制的设计,风险管理产品的多样化,实际上是科技与金融创新联动的关键。

科技型的中小企业是中关村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但是这类企业独有的轻资产、高风险、高成长性的特点,意味着我们创作的风险持有型的资金融通风险管理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必须创新推出风险转移、风险对冲新的工具、新的方法和新的技术,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创新型综合化的资金融通服务,实现资金融通风险管理方式的多样化,一定程度上讲,甚至可以说是风险管理技术的现代化。

大家都已经认识到,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科技创新,建设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中都不难看出,风险、转移风险、对冲机制、产品设计和创新的重要性。但是我们也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困难之一,就是在我们国家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和严格的金融审批情况下,边缘创新在合规性检查上都处于政策的灰色地带。第二个原因,就是我们国家金融市场的现状是信贷市场几乎一股独大,其他的商品、股票、股权各类市场相对来讲,规模较小、产品较少,交易方式简单,很难多样化。所以,金融市场本身发展的滞后和金融工具本身多样性程度的不足,严重地限制了我们创新联动的步伐。第三个困难,就是中关村拥有国内最优秀的科技人才资源,但是对于科技人才来讲,具有创新能力的金融人才严重不足。

对中关村来讲,从长远来看,国家已经给了先行先试的政策,但这些政策效能的实施,科技和金融创新联动目标的实现,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或者最长远、最根本的取决于人们的思想认识、思想变革。如果我们在推进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注重科技创新的同时,注重金融创新,注重二者的联动;在注重实物资产的时候,注重技术资产,注重人本身的特质,注重人所生存的这个环境,尤其是这个环境诚信经营的商业品质、商业文化的培育,那么我们示范区的建设就能够获得更有利的条件。这些理念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应该有的。

翠湖科技园:

高端产业加速器

赵玉华

北京实创科技园开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世界看中国,中国看中关村,中关村看什么?20年来,以中关村为代表的88个国家高新区,以高新技术产业聚集为己任,为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早期的探索到现在的引领,中国高新区走过了一条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其成果令世人瞩目。

2009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用世界的眼光给中关村定位,建成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技术产业基地,这是一个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作为中关村核心区之一的中关村翠湖科技园的开发建设单位,实创股份责无旁贷。

2012年3月,北京市政府印发了《智慧北京行动纲要》,旨在明确智慧城市建设重点领域的发展目标、行动计划和关键举措。作为智慧北京的组成部分,智慧海淀建设在2011年率先提出并明确以打造信息基础设施国际领先的智慧城区,打造引领企业自主创新的一流数字园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信息产业高地,打造城市运营管理精细有序的智能典范,打造数字公共服务汇及民生的幸福家园五个方面的具体发展目标。作为海淀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翠湖科技园任重道远。

实创股份是2010年2月26日在中关村永丰基地、中关村环保园、中关村创新园三园合并的基础上成立的,主要承担四大任务。一是园区的开发建设,二是重大项目的落地,三是推动高端企业聚集,四是提升海淀北部地区整体的环境。

重组后的实创股份以“智慧翠湖、人文翠湖、生态翠湖”为理念,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引领、高端产业聚集、绿色生态示范、人文交互共生”于一体的国际一流高端企业聚集区。实创股份所属永丰基地、环保园、创新园,以独特的环境优势吸引了华为、用友软件、中国航天、北斗星通等一大批行业领军企业入驻。截至2011年底,共有400家企业入驻,实现总收入500亿元,上交税收总额30亿元,从业人数大约5万人。在已建成的将近30万平方米的科技企业加速器里,共有约200家企业入驻,实现总收入115亿元,平均产出强度为每万平方米4—6.7亿元,这一成果被媒体称为“钻石效益”。

目前,翠湖科技园初步形成五大产业板块:第一大板块是电子信息产业,主要是以用友、航天电子、大唐电信、神州软件为代表;第二大板块是新材料产业,主要是以安泰科技、百慕航材为代表;第三大板块是能源环保产业,主要以光大环保、国核电力规划设计院为代表;第四大板块是网络通信产业,主要以华为、中科海讯为代表;第五大板块是科技金融产业,主要以央行北京数据中心为代表。未来,预计到2020年的时候,实创股份所属园区将实现总收入5000亿元,总税收580亿元,从业人数达到35万人。

总结从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到翠湖科技园发展到今天的20年的经验,主要有三点:

第一,高端产业内生聚集效应。2011年7月,有25家企业签约入驻翠湖科技园。这25家企业中,有16家从事电子信息行业,5家从事能源环保和新材料行业,4家从事生物医药和航天信息行业,均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他们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目前,翠湖科技园选择企业的标准是,在国际上有制定行业标准的水平,在行业里有权威性的话语权。

第二,重大项目拉动产业升级。围绕高端、高效、高辐射力,翠湖科技园已初步形成以电子信息通信产业为龙头,带动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共同发展的“一带多”的模式格局,聚集了大批高端产业和总部基地。2011年6月,中国南方工业研究院、中国普天科技创新园等4家企业的重大产业化项目落户翠湖科技园,计划投资50亿元,预计实现总收入100亿元,税收50亿元。

第三,科学规划保证有序进展。翠湖科技园位于中关村科技园区西北部,是海淀区北部地区规划的3个主要功能区之一。按照北京市打造南北两个产业聚集区的规划,未来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技术产业聚集区将成为加速发展的重点区域。而海淀区显然希望通过发挥实创股份高端产业示范引领的作用,用10年时间把翠湖科技园建设成为“科技创新引领、高端产业聚集、绿色生态示范,人文交互共生”的产业聚集区。到2020年,北部将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人口百万的科技创新基地,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典型地区和生态环境一流的城市发展新区。

良好的创新氛围、优越的区位条件、科学的产业定位、专业化的园区开发团队,这些有利要素汇聚于翠湖科技园。

目前,新一轮的智慧园区竞争已经在更高的层次开展,创建智慧园区已成为全球区域创新模式转型的新方向。翠湖科技园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核心,也正处于从科技园区向智慧园区转型的发展历史新阶段,核心区的建设需要更多地借鉴国际科技园区的发展经验,核心区的企业更需要深入地融入到国际科技创新的潮流中去。

翠湖科技园的“智慧翠湖、人文翠湖、生态翠湖”的建园理念是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快经济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全面提高国家信息化水平目标的积极措施,对于翠湖科技园的未来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我们主要通过一个平台、两个中心、六个系统来建设智慧翠湖。一个平台是以云计算为平台的管理架构,两个中心是智能管理和服务中心,六个系统是三维展示系统、信息定位系统、日常管理系统、智能办公系统、数字社区系统和一卡通系统。

我们期望未来的中关村翠湖科技园能成为北京市乃至于全国创新思想最活跃、创新体制最完善、创新成果最显著、创新环境最优美的地区,成为带动海淀区、中关村科技园区乃至于北京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为全国高新技术发展起到创新示范作用。

我们要把翠湖科技园建成一个宜工作、宜生活、可持续的“山自然、水自由、人自在、情自得”的现代科技新城。

“承接与创新”,推动无锡高新区的四个转变

嵇克俭

无锡高新区管委会主任

“十二五”期间,全国高新区都纷纷确立了独特的发展战略,在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这样一个大旗下,各地发展更符合区域竞争优势和资源禀赋的配置。北京中关村率先启动培育自主创新先行先试的改革,上海浦东新区向成为四个核心区的方向进一步迈进。东湖高新区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光电产业作为创新发展的集群,可以说高新区实现差别化发展的模式,已经成为决定未来竞争的关键性的因素。

所以,我们经过对自身所处环境和发展阶段的谨慎判断,无锡高新区将未来的十年发展路线主题词确定为“承接与创新”,我们将继续大力承接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的基础上,全力建设具有自主创新水平的东方硅谷,我们正在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具体是四个转变。一个是我们致力于从工厂林立向公司林立转变,尤其是科技性的、创新、创业的公司转变。一个是推动我们跨国企业的本土化,跨国企业过去都是以制造业为主,现在我们都是把它的研发中心和区域性销售总部结合起来。

第二个就是我们致力于从科技创新向科技创业的转变。我们觉得科技创业是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具有的鲜明特征。如果说科技创新更侧重于技术突破,那么科技创业的目标则是兴起新产业、新经济,尤其是发展一批高成长、规模化、能上市的科技性的企业。无锡高新区将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为产业化为方向,以科技金融为支撑,以企业上市为标志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从创新的角度来衡量,单单有企业的创新是不够的,即使大企业的创新也是不够的,真正重大的创新应该是一个技术创新成就一个产业,一个集群,而不是仅仅成就一个企业。由此推动产业不断创新升级,进而保持产业持续的竞争力。

当前,科技部正在推动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这为我们无锡高新区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重点布局发展以传感网为首的千亿级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实现这样的产业化规模,已经不可能再依赖土地资源,而是要依靠先进关键的产业技术,把各种生产要素和产业整合作为我们打造产业集群的一个重要手段。

第四,我们致力于从制造人群向智造人群转变。高新区转型升级的过程是不断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劳动生产的过程,从人口结构变化来看,转型升级的过程将是更多集聚智力劳动力人口的这样一个过程。所以,一个地区的发展,如果它是创新经济,肯定是科学家、科研人员、风险投资家和金融从业者、企业家、管理者、创业者和创业人群等人群相对较多的地区。所以,大家都知道,决定人才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产业结构。因此,承接产业链的高端,建设人才高地,培育高素质的社会群体,这三者是连在一起的。无锡高新区“十二五”期间将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倍增计划,只有实现了这样的倍增,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从制造人群向智造人群的转变。

下一代企业计算的创新在中国

郑雨林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创新都是最重要的支撑。

用友公司是一家高科技软件企业,多年来,我们在创新方面积累了一些实践和思考。我个人认为,一个企业的创新,最关键的有三个要素:第一,要结合市场和客户的需求;第二,要把握产业的发展趋势;第三,要结合公司的基础和自身的优势。

基于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应如何把握?用友公司在过去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有两个阶段是很好地把握住了市场和客户的需求的。第一个阶段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当时中国的企业信息化市场主要是会计电算化的需求,用友公司很好地洞察到了这个需求,并把握住了市场机会,取得了比较好的发展。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竞争的压力,市场的需求从会计电算化转向了对ERP管理软件的需求。用友公司在这个阶段再次比较好地洞察了市场,并把握住了市场机会,取得了很好的发展,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从用友公司这两个阶段的发展来看,我觉得创新首先一定要面向市场和客户的需求。

今天,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又进入了新的阶段。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更加深化,对传统ERP管理软件的那种复杂、庞大、实施周期长的特点感觉不是特别好。不仅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对信息化的需求更加迫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更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这是一个新的市场机会。所以,我们要基于新的市场机会、新的客户需求,再次创新。一个企业的创新应该是持续不断的,如果没有持续创新,当新的市场机会出现的时候,你可能又落伍了。

企业的创新还要把握好产业的趋势,特别是出现重大的革命性技术变革趋势的时候,一定要把握住。大家知道,今天的IT产业的趋势,我觉得有几个很重要的特点:一是大数据,二是云计算,三是移动互联网。软件企业如果不能把握IT产业这么重大的技术变革趋势,很可能就要被淘汰。

企业的创新一定要基于自身的基础和优势,千万不要忘记自己是谁。对用友公司来说,我们是怎么把握产业变革的机会,并结合自身的优势来创新的呢?

用友公司发展这么多年来,积累了一个很重要的资源优势,就是客户基础,以及我们对客户在信息化方面需求的理解和洞察,这是我们的专长。所以,用友公司的创新,都是结合我们这方面的基础和优势去把握产业趋势的。

基于市场、产业趋势、自身优势这三个要素,我认为用友公司下一步创新的重点和方向,就是要做下一代企业计算。这个计划在用友公司内部叫“新长城计划”,今年年初已经开始实施了。

用友“新长城计划”就是下一代企业计算的创新,其核心内容有三点:第一,要做一个面向企业的企业计算平台;第二,要研发下一代企业应用;第三,要结合产业的趋势做产业垂直整合。用友公司原来是做应用的,下一步要从应用平台再往下,做新一代数据库,开发下一代企业计算。

到目前为止,在企业计算这个行业,北美和欧洲是全球的产业中心。我们认为,下一个全球企业计算的产业中心会在亚洲,会在中国。中国市场的体量和质量、客户的经营管理水平、产业发展的趋势给予了我们这样一个机遇。中国本土软件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也有这样的基础和需要。

筑巢引凤,发展滨海新区

马萱

天津泰达科技发展集团总工程师

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滨海新区在创新这方面所做的一些积累。滨海新区包括了天津市所有的海岸线,面积是2200多平方公里,相当于浦东新区的2倍。泰达是滨海新区的核心区。

我们从创新载体、创新人才和创新服务这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一个是这里聚集了20多家国家级的科研中心,20多个国家级产业基地落户在这里。全年的科技型发展的基金投入是78亿元,国家级、省部级工程中心35家,企业技术中心32家,跨国公司研发中心52家。在科技人才政策方面,我们已经是国家级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基地,引进了院士、政府专家等。除此之外,我们还构筑了一些培训机构、人才交易市场等等要素,帮助大家在企业中聚集研发的基层人才。另外我们建立了一些博士后工作站,协助大家承接一些高端的科技成果转移,聚集一些高科技人才。在创新服务方面,我们构筑了一些科技产业转移平台,这是我们科技服务创新的最重要的一部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云计算、滨海新区的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以及重型装备产业平台等。我们还成立一个投融资服务中心,目前在这个投融资服务中心上面,聚集了一千多支各类产业基金,另外在新区内聚集了国家和外资各类银行,做了一些创新的针对科技企业的项目产品,也可以做一些债权融资。在科技金融服务的具体项目上,我们有四位一体的科技融资担保模式,专利质押担保模式、企业招商、政府政策、融资策划的服务模式,另外有股权质押模式等等。我们进行科技创新驱动这两年来获得了一些成果,现在高新技术企业产值突破2500亿,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突破120亿。我们目前已经筑好美巢,希望大家能跟我们一起携手发展滨海新区。

创新就要宽容失败、创造价值

莱金

独立电力生产商协会IPPF秘书长

首先我们要对创新做一个定义,到底什么是创新。创新是现代社会被滥用得最厉害的一个词。在现在,我们这个新的年代、新的时期,我们站在这里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理解好创新的定义以及内涵。

我给大家的一个公式,是说创新等于创意加上风险、加上压力,最后得出一个颠覆性的结果。创新这个词在中文是什么样的。非常有意思的就是,在我找创新这一词的意思中,没有找到任何它的内涵是与风险相关,但是我很高兴的是,在今天的会上好几位演讲人提到对于风险、对于失败的宽容。在中国的价值观,中国的传统智慧是不愿意接受风险的,对风险是过敏的,没有人愿意当出头鸟。但是同样也有一句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如果不冒险这种风险的话,我们就无法实现发展,就不会有颠覆性的科技思路。因此,从科技的角度来讲,创新作为一种创新,它需要冒风险的。在硅谷一些大公司,他们敢于承认失败,认为某种程度上失败是一种很光荣的事情。

关于创新和风险,大家最为熟知的例子就是爱迪生,他在发明灯泡的时候实验了一万次才成功,当人们问他怎么面对前面9999次失败的时候,他说我没有失败,我只是发现了有9999种方法是不可能成功做成灯泡的。我们知道,爱迪生是成功的发明家,他有足够的财力和名气被世人崇拜。但是作为一个普通的研究人员,他可能需要养家糊口,面临种种压力,对他来说,这种创新风险很可能使他丢面子、丢工作,因此我们要有一种富有智慧的方式管理失败,我们就需要富有智慧以及灵感的科技领导力,这种科技领导力就意味着将个人风险控制在一个被一致认同的可接受的范围内。

我们现在再回到关于创新的定义上,创新必须要创造价值,最近有一本关于全球创新潮流的书,我推荐给大家,翻译成中文是《需求、速度和贪婪》,这本书中提到,首先创新不仅仅是技术。人们经常把创新和发明相混淆,但是事实上创新和发明绝对不是一回事。创新就意味着我们必须为客户、为社会、为你的雇员、你的同事、业界同行,以及你的股东、你自己所创造价值。创新是一种新的思维,这种新的思维会创造价值,那么富有颠覆性的创新,将创造新的产品、新的服务,甚至缔造新的产业。

我想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发展非常迅速,一些久负盛名的品牌和产业可能由于颠覆性的创新技术,或者是这个业内的不速之客的到来,在顷刻间化为乌有,因此我们要能够迅速地面对现实,转化为实践。

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驱动力

尹卫东

北京科兴控股董事长兼CEO

中关村是一片热土,这里一直洋溢着对创新的追求。这种创新的追求离不开园区和企业的推动。从研制中国第一支甲肝疫苗,到全球领先的SARS疫苗、禽流感疫苗、甲流疫苗,中关村生物医药企业——北京科兴每一步都走在了生物医药产业的最前沿。

我的一个观点是企业创新要与国家需求相契合。国家在“十二五”期间提出,要努力使中国人的人均寿命长一岁,这一指标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目前,中国人的人均寿命仅有73岁,我们要通过五年的努力,长到74岁,这也是中国现在通过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要给13亿人带来的最大福祉。这一福祉的实现,让企业面临着很大的考验,因为一些不顾环境要求只注重经济利益的企业,发展经济的同时,一边排放着PM2.5。这样做的结果导致中国人的人均寿命降低。

中国“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财政收入将会大幅度增加,这里与健康相关的是新医改。原本预计在“十二五”期间拿出8000多亿投入到医疗改革中,使每个老百姓受益。但在实际执行的两三年,投资非但没减少,还在大幅度增加。

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在公众与政府的互动之下,产生了对医药健康的井喷式需求。这种需求要有像北京科兴这样的创新企业通过科学研究来不断地满足,只有这种需求不断地被满足,才能使企业的创新更有意义和价值。

早在1988年,上海发生了一次震惊全国的甲肝流行事件,这之后不久,科兴研发出第一支甲肝疫苗。之后,北京科兴相继研发了SARS疫苗、甲流疫苗等,让人们安全度过了疫情带来的威胁。

科兴通过自主创新研发,把病毒变成了疫苗,把企业送入了资本市场,又从资本市场不断地融资,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成功地建设了拥有四家公司的一个小型集团企业。成绩面前,能否高枕无忧?答案是不能。因为国家乃至全世界仍然面临着很多的健康问题的挑战。近期卫生部刚刚披露了2012年1—4月份的发病情况,中国儿童已经有几十万人被报告患上手足口病。如今,全世界对此束手无策,因为没有相应的疫苗来遏制这种病毒的传播。我们必须用新的疫苗,来保护可爱的宝宝免受疾病的袭扰。目前,科兴的手足口病疫苗已经完成了一期、二期临床研究,目前正在进行三期临床研究。为此,科兴还在中关村昌平科技园选址,投入数亿元人民币,建设了一个全球新型疫苗产业基地。

我的另一个观点是要从全产业链角度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为科技园区、各级政府以及所在的城市带来更高额的税收和投资的同时,也为民众带来健康的福祉。生物医药产业具有高投入、高技术、长周期和高额利润的特点。虽然与IT产业相比,达不到类似的庞大的规模,但其产生的利润和税收并不少,在北京这样的中心城市、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生物医药产业的存在和发展有其更多的优势在里面。

当然,科兴这样的生物医药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甚至在中关村科技园区这样的区域创新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反而是经历了相当多的困难。例如,在国内生物医药产业领域,新医改政策为科兴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让我们在政府采购过程中容易使用“双信封”。其中最一个主要的信封是价格。国家希望压低价格来获得更好的服务,但是真正的服务是有成本的,最低的价格带来的往往不是最好的服务。所以,希望政府能够投入更多的资金,为公众健康事业和生物医药企业的创新给予更充分的扶持。同时,作为生物医药创新企业,科兴也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降低产品成本,来满足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的需求。

生物医药产业就像一辆整车,它的发展依靠的是一项项完整的技术,仅仅依靠一项产品、某一个人才,都很难支撑起整个产业的发展。在这个产业发展过程中,要全方位地、从整个团队的立场和全产业链的角度来思考生物医药的产业布局,以此构建整个园区建设,才能驾驭好企业乃至园区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的财富之舵。

科技地产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白廷全

无锡中关村软件园太湖分园董事长

我给各位来宾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在无锡的中关村软件园,我们为什么去无锡?无锡这样一个城市,可能所有的嘉宾都知道,莅临太湖边缘,在长三角的腹地,无锡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的相互融合在国内可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在这个城市里诞生了我们国家伟大的文学家钱钟书先生,这至少是在我上学时候最敬仰的人物。在一个能够培养钱钟书先生的地方,来做一个高新技术园区,我们北科建认为非常值得。

我们无锡整个1040亩的一期规划是304亩,我们是用了北美校园的风格,核心是我们希望能够借鉴像波士顿这样的一些城市,通过这样的风格来引领整个园区的建筑和走向。大家都知道,中关村的校园文化底蕴支撑了创新,所以我们希望在无锡软件园打造一个有大学文化底蕴和城市风格的科技园区。

整个园区分为一二三期,我们希望未来这个园区建成之后,能够实现环境清新优美、基础设施配套完善、自主创新活跃、产业高度聚集。目前,我们在无锡软件园重点做孵化平台和科技平台的建设,上午海淀区的孟区长提出三个问题,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难、融资难、成果难,我们希望在无锡能够做到以大型的物联网软件为龙头的核心产业集群,从而为中小企业的创新和融资提供平台,同时也充分利用北科建科技地产优势,融合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和房地产资本,共同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把中小企业培养成我们国家未来的龙头企业,共同为无锡的区域经济、为我们国家整个民族的产业经济发展做出一个新的贡献。

建筑能效运营管理的创新探索

刘燕生

北京恒业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我国,十座建筑中有8—9座耗能高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是不争的事实。但这还不是关键,关键是这种情况我们已经知道好多年了,我们的教授、专家积累了大量的统计数据,更有诸多论文书籍详细介绍了建筑物的耗能状况,专家们还拿出了一系列的设备改造方案,但悲哀的是,我们的建筑仍然在普遍耗能。

成熟的技改方案为什么迟迟不能落地?特别是我国已经推出了成熟的方案,并且还有相关政策的支持,行业人知道结症所在,节能却不能增效,这制约了很多节能改造方案的实施,光靠政策挤奶终究是不能让行业可持续发展。相反的例子是,我国大型工业项目的节能改造因其经济效益大于节能投资,但规模更大的建筑节能市场还未走出困境,因为技改项目的多样及零散性,使得节能与收益之差并不明显,加上既有管理体制的制约,建筑节能行业举步艰辛。

经过专家多年的一线工作经验总结,我们已经认识到通过对机电设备的管理也能达到节能目的,设备改造加上运营管理,其节能收益就会明显高于投资了。建筑能效运营能力创新的概念,就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

今天我们提出的建筑能效运营,并不是传统的工程部运营管理模式,在我国,大部分工程部都在围绕运维而工作,实际上更多的是维护大于运营。但是,我们这种新的机电设备运营方案为了达到节能的目的,一定要求将现有的运营模式向节能运营模式发展。节能运营包含多项技术的管理属性,很多节能方案都是根据负荷变化、气候变化、本地季节工况调整运营的,这个运营已经是动态运营了。法国专家提倡的“会呼吸的房子”就是动态运营建筑物的很好实例。更高的要求是由掌握先进技术能力的专家团队来运营,这要求现有的管理部门必须改革,既要改革管理体制,也要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

今天,我们成立了建筑能效运营管理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宗旨就是推动这个改革创新。建筑能效运营管理创新包含什么内容呢?

第一,技术创新。在建筑物中,对某一项单项技术进行改造,只能节省5%以上的耗能,无法达到目标。但多能互补技术进一步找到了有效利用能源的出路,例如,利用夜间扫风技术完成对白天室内空气的预制冷等等。我们的专家已经做出多种能源互补方案。

第二,管理创新。我们相信,以节能为重点的运营管理模式将是建筑物运营节能的突破口,以专家团队接手的技术运营更是建筑节能的关键。专家运营团队的管理成本可以通过同时运营多个楼宇来解决。

第三,营销模式创新。通过托管,交给专业技术队伍运营是建筑能效运营的保障。

建筑能效运营管理解决了技术运营的落地问题,真正让运营创造出节能的经济效益,这样的一种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将让建筑节能走向春天。今天更多的单位已经认识到建筑能效运营的重要性,我们走到一起来了,20几家由大学、设计院、研究机构及相关产业公司组成的战略产业联盟今天上午我们成立了。我们做好了准备,建筑节能市场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推动下,一定会蓬勃兴旺,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最终造福业主和社会。

全球化背景下的商业模式创新

张宏霖

哈佛大学博士后、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士、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终身教授

全球五大经济体在过去2000年当中,前1500年都差不多,变化发生在过去500年前。当时,西方经历了“大航海时代”并导致了地理大发现,随后在250年前出现了工业革命,于是各个经济体之间的分化就出现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化自那个时代始。

这个分化的原因何在?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创新,西方国家的创新开始日新月异。

创新这个词在过去十年非常时髦,很多人喜欢讲。但是对企业家来说,这也是一个很沉重的词,因为创新不好做。这里我们解释一下创新目前在国内的误解:第一,很多人认为创新是高科技研发,这是不对的,高科技研发是研发方面的东西,跟创新也关联,但不是创新;第二,创新就是搞出新产品;第三,自主创新就是自己独立做出与众不同的全新东西,学习、模仿不算创新。这也是不对的。第四,只有科技人员才能创新,创新与管理者无关;第五,在中国创新必须由政府主导、推动完成。这个东西要斟酌一下;第六,创新一定要靠专利数、论文数来证明;第七,创新的关键是研究开发,赚不赚钱不重要。我认为,这些都是有问题的理解。

什么是创新?创什么新?怎么去创新?关于“什么是创新”,我认为有三个要点:1、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2、创新的内容就是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3、创新的最后结果怎么判定?要看它产生的的企业利润。

关于“创什么新”?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有不同的创新。我们对企业做了分类,比如说有领先型的企业、追随型的企业,另外,由于中国目前在崛起,可能挑战美国的霸主地位——所以我们又有了一个新的类型叫“挑战型企业”。领先型企业主要是世界500强,特别是发达国家,他们的创新模式可以称为自主创新型,必须做到原创、独创。而追随型的企业自然是追随着发达国家进行创新的企业类型,我觉得中国大部分企业仍然是这一类型,他们的主要创新模式实际上是学习、模仿型。当然,第三类创新模式就是我们说的挑战型创新模式,中国目前已经出现了这样的企业,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这类企业做的创新应该说是组合型的,有自主创新,也有不少模仿创新。最后我们说,一个国家的大的创新战略是是由其经济发展阶段决定的,同时跟产业发展的情况也有关;而企业的成长阶段决定其创新战略、战术,也就是说企业成长的初期、中期、晚期,以及成熟之后做的创新也是不一样的。

怎么去创新?我认为,企业家是创新的主体,新观念、新想法、新点子是创新之母。另外,中国很大,中国现在的制造业发展很强,中国企业家创新有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就是产业集群,比如中关村就有很好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可以说是创新的温床。最后,中国庞大的市场有利于商业模式创新。

从理论研究,我们已经可以判定经济增长或者企业的扩张的驱动力来自三个方面,就是资源驱动、效率驱动和创新驱动。如果把这个放在一个不同国家发展水平阶段上来看,我们就可以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阶段用工业化水平为指标做一个分解。没有进入工业化的,我们称为前工业化经济,那主要是在农业社会。目前全世界还有极个别国家属于那个阶段。工业化阶段,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早在一百年前完成了工业化,过去几十年已经进入了所谓的信息时代,我们称之为后工业化经济。

中国从1840年被列强敲开国门之后,逐步向国外开放,我们就已经开始了工业化阶段。但是很不幸,我们走得不顺,所以工业化的到来一直要到解放后。1949年,我们还在初期,到了1978年的时候,我们还没有完全进入中期。经过过去30年的快速发展,我们进入了后期。这个时候,我们面临一个很大的槛。这是一个很关键的槛,一旦跳上去,中国后来的工业化完成之后,路就很好走了。

另外,我们要意识到,中国现在和美国的差距其实是很大的,美国人均收入已经超过了50000美元,而我国按照去年的标准来看,还不到5000。但是美国现在已经把中国当成对手了,这不是美国大惊小怪,因为美国很清楚,在发展中国家中,从在工业化中期后半段跳到工业化后期乃至信息化阶段的国家,最有可能的就是中国。一旦跳上这个槛,跳后面几个小槛基本上就像考上大学之后,从一年级升二年级差不多。所以,能够挑战美国的就是中国。

我们目前这个阶段同时具备资源驱动和效率驱动两个驱动力。美国现在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靠创新驱动,因为它的资源驱动和效率驱动已经做到头了,只能靠创新。所以,美国过去20年在发展新经济。最近几年,像苹果做一个新产品,马上就能把美国推动一下。对中国来说,创新已经很重要,我们需要跳这个槛。

我简单介绍一下创新的具体内容。我们讲到创新,实际上是两大内容,一个是技术创新,第二个就是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可以分三个方面:一是产品、服务(产品技术),二是生产方法或工艺流程,最后是工程管理、科学管理,我们也可以称之为“管理技术”。这些都可以包括在技术创新领域。最近30多年,全球范围内特别是美国出现了另一种方式的创新,就是商业模式创新,而且变得越来越重要。我通过研究发现,商业模式创新对中国很多企业来说,很有意义。技术创新需要很强的硬件设备,需要大量的研发,资金量要求相当大,中国能做技术创新的,主要也是实力很强的很大的企业。我们的国情不妨碍我们做一些商业模式方面的创新,这个方面的创新有三方面的内容,包括营销模式(品牌、差异化、市场管理等)、供应链(外包、售后服务等)、资产管理(重组、并购等)。

商业模式指的是企业创造价值、销售价值并将价值送达顾客的方式,涉及供应链、目标顾客细分以及顾客对于企业价值的认知。比如戴尔公司彻底改变了通过与顾客接触来销售个人电脑的商业模式。它将工作重心放在了改变销售个人电脑的商业模式上,通过直接将电脑卖给顾客,为顾客提供新的价值(如为他们定制个人电脑),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供应链和成本结构。对于个人电脑行业来说,这是一项重大创新,并且一直在引领该行业的发展方向。

其实商业模式创新已经在很多企业家的脑海里,他们平时也在做,只是没有定义得很清楚。这里介绍几个产业层次上的商业模式创新模式:“制造业服务化”,比如前文所述的戴尔电脑以服务化取得核心优势;“服务业制造化”,如麦当劳的服务制造化(量化标准化流水线)、义乌小商品城等;“资产证券化”,比如传统实业型公司纷纷涉足风险投资;“资金资本化”,如设立天使投资、产业投资基金等金融资本;“产业内分工化”,如酒店从一条龙到各管一段;“产业间整合化”,如多元化经营并进行整合;“虚拟产业实体化”,如虚拟产业进入资本市场;“实体产业虚拟化”,如马云的阿里巴巴、史玉柱的网游,等等。

耕者有其田 商者有其股

郭凡生

慧聪集团董事局主席

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辛亥百年,我们不妨从一百年前中国人梦想的一件事情开始讨论创新最本质的是什么。

百年辛亥,孙中山先生讲到了耕者有其田。孙中山先生没有落实,毛主席落实了,毛主席叫打土豪,分田地,但是他后来又收回来了,也随之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中国今天的创新就是从农民包产到户那一天开始的,那就叫做“耕者有其田”。而“耕者有其田”的方式走进中关村就变成了“商者有其股”。

我1990年下海,在中关村待了22年,我是从在中关村“扫街”开始的,但是今天的慧聪国际已经在香港上市8年了,已经成了一个大公司。很多企业家都问我,你们是怎样走过来的呢?其实我有很多道理可以讲,然而,使我们走过来的最本质的东西是制度创新。

今天,在美国的华尔街,他们很关心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美国的互联网公司进入中国会全军覆没?这些公司比我们有钱得多,但是,Google败在了百度的手下,雅虎败在了新浪、搜狐的手下。我们看到,一个个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在中国打败了世界的老大,这是为什么呢?钱我们一定不如他多,技术本源也是从人家那来的。我的一些华尔街同学和朋友们把这归置于中国政府的管制等等,我觉得这不对。我提醒他们,你们记不记得中国最近几个在华尔街上市的互联网企业,《华尔街日报》在对他们报道最重要的内容是什么?奇虎和当当上市的时候,《华尔街日报》说就在他们上市的这一天,有几百位公司员工成为了有百万美元身价的富人。其实制度是最本质的。

很多人总结慧聪,说我们成功,是因为我们先入为主,是因为我们拿到了风投,等等。这些总结不无道理,但是这些总结只是现象。2003年慧聪在香港IPO的时候,公司有126位员工身价在百万以上。这126位员工已经不是在给郭凡生干,他们是在给自己干。金融危机来了,我们公司的股票从2块多掉到3毛,许多人说慧聪进入了灭顶之灾。没本事的人牛市挣钱、熊市赔钱,有本事的人,牛市挣钱,熊市挣更多的钱。当时我们把3毛钱的股票回购了七千万,然后发给员工,今天我们的股票2块3,拿着这个期权的员工就会无怨无悔地给自己干,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中关村的创业者们,我14.8万起家,当时我的钱比许多国营企业,比许多有钱人的企业差很多,让我做一百个梦,我也不会想到今天慧聪的状况——去年,我们光工资发了四个亿。所以改革开放30年走到今天,我们来总结创新的时候,中国人创新之本就是制度,“耕者有其田,商者有其股”是中国梦想百年去赶超世界的基础。

李彦宏前几天说,老郭,你那一百多个百万富翁的记录已经被我破了。我知道,很多人都在不断地创造着新纪录,我希望以后任何一家公司上市的时候,我们的媒体、公众不仅去看他的股票价值,不仅去看他PE的倍数,要看这些公司在上市的时候,让多少员工有其股,创造了多少个百万富翁,这才是公司长远的发展之道,希望大家能够向着这个方向往前走。当商业有其股变成一个成熟的制度的时候,风投拿的钱就会更多向知识去倾斜、向人才去倾斜,创新之路也将畅通无阻!

文化艺术在建筑上的创新

王东

凤凰城集团常务副总裁、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建筑不单单用于居住和营商,而更多的是让人们选择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建设一个项目,也不单单是为建设而建设,而是要以对社会和大众负责的态度和精神,把它建设成一个对社会和大众有益的、可供观赏的、高舒适度的生活和工作的文化艺术品。

近两年里,凤凰城集团在北京就建设了中关村翠湖科技园云中心。云中心位于海淀区的温泉镇,占地面积约750亩,建筑面积约84万。它延伸了中关村科技园区30年自主创新的历史,建设一个影响世界、具有创造力的工作区,主要为中小企业服务,除了传统的服务外,还提供专业性、增值性的服务。

凤凰城集团还在天津滨海新区全景复建了一座古城——北塘古镇。北塘古镇在前不久的五一局部开街,就吸引了十几万人。我们把整个古镇,确切地说是古建筑做到了极致,把它定位为中国的皇都卫城,津城的文化中心。

北塘古镇位于滨海新区的正中,三面环水,东临渤海,北临永定河入海口,三河交汇,西面是北塘水库。北塘古镇占地约800多亩,总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它现在建设有凤凰街、新龙商业中心,酒吧街、海鲜街,复建了双垒炮台、酒店会所、中式大院。商业占三分之二,居住别墅占三分之一,整个古镇几乎都是以商业的业态为主。

北塘古镇本身有600多年的历史,1403年开始建镇,历史上在这里有军事文化、名人文化、书院文化、民俗文化,还有河海文化。所以,复建北塘古镇的过程,就是建筑与文化沟通的过程。建筑也因此而成为了精湛的文化艺术品,要想使其富有生命力、吸引力,就必须要创新!

在规划上,北塘古镇吸收了传统的古城布局,尊重古镇历史格局和自然原貌。最典型的就是把这个小镇的地图复原。并且充分挖掘历史元素,古为今用。设计师按照以前的大概规模还原了历史中的古炮台,新建的炮台内部又用于大的商业和娱乐场所。而且整个双垒广场也成为了一个大型的演出场所,大型的古剧舞蹈史诗《北塘风云》最近正在这里排演。北塘古镇的建设也充分利用和复制了凤凰街,凤凰街也充分引进了商业、文化,还有一些演出,包括天津历史的相声、快板、三弦、京韵大鼓等等,还有一些非遗的产品和一些小吃。古镇外部高密度,窄楼密网,又创新性地引进了一些现代的高科技设备。在建设北塘古镇的过程中,还特别注意到了生态节能。此外,整个古镇还突破性地进行整体的第五立面和色彩的设计。而且设计师在布局上也下了许多功夫,白天可以观赏、游玩和购物,晚上有酒店、居住、演出、餐饮、电玩等等。建造者还将历史原因和现代造园手法有机结合。

总之,古镇从规划、设计到建设过程当中,凤凰城集团努力进行文化艺术的创新,将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紧密的结合。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北塘古镇必将成为京津、华北,乃至全国一个重要的文化旅游圣地。

风车带来的创新蓝海

斯凡特·格森格

世界风能协会秘书长

当一些国家单一地追求GDP而牺牲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时候,人们不得不去思考如何在使用能源的时候选择一些替代能源提升GDP,并且增加财富、增加GDP回报。在此之前,美国的发展方式使整个世界背上巨大的负担——巨大的能源消耗加剧了气候变化。我们必须要找到一种创新的方式,这不禁让我想到了风能。

风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技术之一,人们数千年前就开始应用风能,比如航海,人们还用风能来磨面。大约一千年前就已经开始有人用风力发电,这项技术起源于阿拉伯国家,主要应用在欧洲,但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人在更早的时候就开始利用风能。

风车在欧洲是很常见的,在整个欧洲有两万多个风车。第一个是风车是在1891年出现的,但是到20世纪60年代,由于石油的发现及广泛利用,全世界对风力发电的挖掘处于一个比较停滞的状态,直到上世纪70年代初期的时候,因全球石油危机的出现,欧洲又开始注重在风力发电这方面的研究。

今天,我们注重用风力发电的原因是它比较安全,成本也比较低,而且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破坏污染。

现在很多小的风力发电公司在技术上有许多创新,他们不仅推动了技术的发展,也为全球的能源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30年前,风车的发电量只有30千瓦,到2005年的时候,风车已经可以在海上发电了,现在一个风车的发电量可以达到5000千瓦。

随着技术的创新,全世界风车风力发电的能量到去年年底已经达到24万兆瓦,其中中国就占了全球风力发电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在短短的5年当中,中国跃升为全世界最大的风力发电市场,风力发电的总变量已经占到现在全球能源使用的3%。目前可以购买到的用于商业使用的全世界最大的风车,每小时的发电量是6兆瓦,这一个风车的发电量就足以提供给德国一个小村庄。

除了大型的风力发电的使用,在很多不同的方面还可以用各种小规模的风车风力发电。苏丹跟澳大利亚有很多简单的小规模的电量小于100千瓦的风车。中国在小于100千瓦的风车的技术上很领先,共有45万个小风车,世界排名第一。全世界一共有334个小型风车的生产商,其中美国是最多的,有58个,中国其次,57个。这个技术在电力供应比较不足的发展中国家是可以广泛使用的。

虽然目前风力发电的市场还比较小,但通过创新驱动发展,风力发电将会释放出无限的潜能,将来甚至可以和现在的移动手机市场、移动通信市场相比较。也许,这将会给世界,尤其是中国未来发展带来新的机会。

点沙成金创新路

秦升益

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在很多人眼里,沙子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以创新的眼光来看,沙子就是宝贝,沙漠就是金矿。仁创人正是依靠自主创新实现了“点沙成金”的梦想。

上世纪80年初,我国的铸造业还非常落后,就连精密铸造所用的沙子都得从国外进口。面对这种情况,我时常琢磨,难道我们国家内蒙古大沙漠中到处都是的石英砂就不能替代吗?后来,我克服各种困难,利用业余时间,做了这个研究报告和实验。历经3年多,我终于获得了成功。我发明了的耐高温沙比进口的洋沙子还要好。一时间,这种耐高温沙子卖到每顿3000美元,市场仍供不应求。这项发明填补了一项国际铸造业的空白,荣获1990年度机电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我也因此享受国务院津贴。

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的鼓舞下,我来到北京中关村,开始了创业生涯。几年后,我们又建立了技术研究院。仁创研究院的诞生标志着仁创公司从过去我一个人的创新,迈进了团队创新阶段。尤其是我总结提炼出的创新创业经验,成为了仁创人技术创新的指导思想。“您的需要,我的创造”这八个字,标志着我们仁创人从不自觉的随机的创新阶段,上升到自觉、自主、有计划、有步骤的创新阶段。

例如,当我的覆膜砂技术被国内汽车制造商普遍采用的时候,我就想到随着汽车工业的大力发展,开车的人越来越多,必然会带来对石油能源的潜在需求。于是,以我研究沙子的经验,我超前开始增油技术的研究。很幸运,这一次我又获得了成功。该产品通过大庆油田的实际应用,较大提高石油的产量。

增油的技术攻克了,当我看到水资源日益匮乏的时候,又萌发出“以沙兴水”的研究。首先,我以沙漠中的沙子为原料,研发创造出透水砖,然后开发出透水井等关键部件,从而系统地开发出一套完整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经过几十个工序的应用,现在已经充分证明,该项技术完全可以收集雨水资源。该项技术荣获1991年度北京市科技发明一等奖。

2008年,面对汶川大地震,当我们在积极捐款的时候,我更多想到的是,作为一个科技型的创业者,一家高科技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仅仅要捐款,更要尽快发明出高等级防震住宅。当天晚上,我立项开展高等级防震住宅研究。天不负我,我率领的团队花了几年的时间,成功地研制出了高等级防震住宅。去年,部队某集团军建造高达37米的综合仓库,经过验收达到9度耐震功能,而且能够防潮。现在,正在太原建第二、第三、第四栋大楼。

当看到食品安全、粮食危机的时候,我们在“您的需要,我的创造”这一思想指引下,又迅速地开发出会呼吸的花盆。别小看这个产品,它将为阳台经济,现代都市农业,尤其为我们每一个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提供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当我们面对沙漠日益在扩张,局部吞噬了我们的生存空间的时候,我们还是在“您的需要,我的创造”这一思想指导下,又成功地开发出透气不透水的生态薄水沙,在内蒙、宁夏、新疆种植几千亩的沙漠种植实验,2年浇3次水,成活率高达97%。

沙漠变绿洲已不是空话。20多年来,我率领仁创研发团队围绕着沙漠中的沙子综合开发利用,已原创性地开发出300多项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成果。我们已初步开发出了一个以“用沙”为标志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砂产业。

猜你喜欢
中关村园区科技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园区的开放样本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