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笔名考证随笔

2012-04-29 06:46刘树声
小说林 2012年6期
关键词:原名马华巴人

作者的笔名,我国古人称为“别号”,而称为笔名大约始于清末。“五四”以来,诸如巴金、老舍、曹禺、冰心、丁玲、萧红、萧军,遐迩闻名,用的都是笔名,其原名早已鲜为人知。笔名有时代的痕迹,隐蔽的作用。寓意千差万别,丰富多彩,内含个性、倾向、学养、情趣、掌故。

巴人这个笔名,出自成语“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对举,比喻通俗的文艺作品。鲁迅先生1921年12月,在孙伏园编的北平《晨报副刊》上,发表小说《阿Q正传》时首用。另一位巴人,原名王运镗,又名王任叔,首见《序王译〈不准敌人通过〉》,刊1938年2月上海《文汇报·世纪风》,署名巴人。后来他著文学史论、杂文随笔,一直沿用,为众多读者熟知。黑龙江省作协老作家巴波,原名曾祥祺,生于四川巴县,也可称巴人。笔名还有下里巴,其本意无疑是下里巴人。

称哈尔滨为文学故乡的山丁(梁山丁),辽宁省作协作家。他刊在刘莉(白朗)编的《国际协报·文艺》上的短篇小说《山沟》、《北极圈》,就署山丁。我曾以为这笔名之意,是酸涩的山果山丁子。后来又琢磨,也很简单,不就是山野人嘛!这样解读,也合乎作家的乡土文学的主旨。1988年仲夏,他和我在北京一同去看望白朗,她一张口就笑着叫他梁倩,而我并不感奇异。因山丁姓梁,原名梁梦庚,梁倩是他早期又一笔名。作家秋萤, 原名王之平,是位资深报刊编辑。他告诉我,秋萤源于《聊斋·自序》,三十年代在《盛京日报》、《文选》上署用。1948年在《哈尔滨日报》任编辑,和戚贵元同住报社宿舍一室。他用从前的笔名黄玄,在《文化报》上发表《丑角杂谈》一文,有人竟误认为萧军化名所作,被张冠李戴多年(1992年花城出版社出版《野百合花》一书,仍将此文列为萧军作品)。由此深感,笔名须认真考证,切勿马马虎虎。松水文坛长者陈隄,原名刘国兴,黑大中文教授。1931年十六岁,在哈尔滨读书时就发表短篇小说《忆》。在黑土地上笔耕多年,“闪亮”登场的笔名二十多个,如殊莹、巴力、姜醒民、曼娣、衣尼、刘慰、柳三痴等。他曾向我们讲述陈隄的由来:那是青年时代,与恋人陈女士,在堤岸边痛别分手,为纪念这段尘情,遂改名陈隄。这既是笔名,也代替了原名,首见短篇小说《窗外的春天》,刊1935年《北特师刊》。此后多年,以此名在东北三省市报刊上发表作品,以及在哈尔滨文学院印行著作《未名集》。陈隄,也成为他的符号,一直沿用到今天。黑龙江省作协女作家《北方文学》资深编辑田琳,祖籍湖南,生于龙江汤原县。笔名但娣、晓希、罗荔、国湘等,以但娣1942年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安荻和马华》知名。中篇《安荻和马华》,暗中揭示日伪抓劳工迫害中国人,是精品之作。可是它却在历史的沧桑中失传,而文界同仁也多不知田琳就是但娣。1986年梁山丁把此集《安荻和马华》等五篇,编进沦陷期作品选《长夜萤火》中出版,1990年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卷1),又把中篇《安荻和马华》选入问世,均署名但娣,以传存于读者间。

文坛有“三秋”,即作者笔名后一个字皆署“秋”。他们互动互存,也构成文苑一道风景线。达秋,本名唐景阳,黑龙江安达县人。1933年十九岁起,在《哈尔滨五日画报》、《国际协报》等副刊上,以诗为主发表《夜》、《呼声》、《命运》,一直到1936年发表《老在春光里》,共达五十多篇,多署名达秋。1936年夏末携夫人周一玉兰(石谷),流亡上海。易笔名林珏,谐音为麟角,在《中流》杂志上发表作品,出版小说集《山村》。抗战胜利后归乡,1945年冬创刊《哈尔滨日报》,首任社长。征秋,本名陈治宇,后改名陈锋,辽宁开源人,曾任教哈尔滨师大。1936年在《哈尔滨五日画报》,发表诗歌《复苏》、《八月里的秋风》、《黎明》等,皆署征秋。夫人沈玉贤是萧红在哈尔滨女中的同窗好友,“口琴社事件”中被日伪逮捕。后来曾任哈尔滨市兆麟小学校副校长。笔名契芝,见1934年《北大新报画刊》小说《女人的命运》。曼秋,即黄曼秋,辽宁辽阳人,是一位被东北文坛忘却多年的作者。曾在长春做过《电影画报》、《麒麟》杂志编辑。其长篇小说《寻芳草》,是一本含有进步性的通俗作品,先由《朋友》杂志连载,并印单行本,后在湖北长江出版社再版,可惜我未得见。

作者有雷同的笔名,正像有人同姓同名一样。苏菲这个笔名,给人优雅的感觉,光东北就三位男作者署用。我最先知道的苏菲,原名孙立人,1912年5月出生,辽宁辽阳人。三十年代他发表作品和编辑《淑女之友》杂志,皆署苏菲,便牢牢地记住他了,我称他为老苏菲。另一苏菲是文友张浪,1929年出生,吉林白城人。原黑龙江省作协秘书长、《北方文学》副主编。他朴实、粗犷,在报刊上发表小说、戏剧,也署名苏菲,我曾误认作者是位女作家。前些年让我困扰的是辽宁还有一位苏菲,他好像是陌生来客。查阅《作者笔名录》,翻检东北三省文学报刊,均不见他的踪影。但我没有停止对他的考证。后来,终于从民间贤达人士往来的资料中发现他,得以破解:他并不是老苏菲,而是另外一位对文学深怀情愫的老业余作者。我沉思中,苏菲这个笔名真美,无怪乎三位作者雷同署用,这都是对美的一种选择和追求吧!

作者简介:刘树声,1927年生于哈尔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学习写文学评论。曾任哈尔滨市文联秘书长,《哈尔滨文艺》主编,市作协副主席。参与编辑《东北文学研究史料》等期刊,著有评论和史料《松滨管见集》等。

猜你喜欢
原名马华巴人
纳米比亚辛巴人的地摊(摄影作品)
1939年马华抗战电影运动研究
艺事
英勇善战的巴人
巴人:一个不能忘却的文化战士
金属加工®原名《机械工人》产品分类查询目录
《金属加工》®原名《机械工人》产品分类查询目录
马华微型小说“微”探
试论土家民族的历史渊源
高士其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