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睿
三年前,将手表指针拨快了十分钟的东航高管们,并没有因为东航的“起死回生”而调回正常时间。对他们而言,现在不过是重新回到了跑道,想要追上前面的对手,唯有更快。
根据东方航空(600115. SH)2011年年报显示,其营收893.7亿元,同比增长12.03%;净利润48.9亿元,同比下降9.18%。同期,中国国航(601111.SH)营收971.4亿元,同比增长19.98%;净利润74.8亿元,同比下降38.75%。南方航空(600029.SH)营收927亿元,同比增长19.18%;净利润50.8亿元,同比下降12.58%。
经历了2008年138亿元巨亏之后,作为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东航集团)主要资产的东方航空2009-2011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08亿元,虽未覆盖之前的亏损,但也没有被对手拉下多远,保持住了与国航、南航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
当初,刘绍勇对东航员工讲,第一年(2009年)要“活过来”,第二年要“站起来”,第三年要“跑起来”。“活过来、站起来”是为“跑起来”,“跑起来”不是目的,是为了追赶、为了超越。三年前被视为“救火队长”的刘绍勇,现在基本兑现了诺言。
或许是有些累了,端坐在《英才》记者面前,西装笔挺的刘绍勇轻轻拉开了领带结,但很快又系了回去。这位东航集团的总舵手显然很清楚,东航依然不够强壮。
“我们的资产负债率是三大航里最高的,负债率高就意味着我们的财务费用比他们多很多。我们的净资产比国航少300个亿,比南航少200个亿,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我们如果拿同等的净资产存银行,一年光存款利息就相差十几个亿。”刘绍勇很喜欢用数字来说明问题,“我们把手表拨快十分钟,用这种行为来正视我们的落后,但我们绝不甘落后。”
不过,接下来的竞争恐怕更残酷。全球经济的震荡,中国经济的放缓,给对经济形势最为敏感的民航业带来了明显的影响。
如上述的国内三大航空公司的数据显示,尽管营收规模仍在放大,但三家公司2011年的净利润增长率却都呈现下滑的态势。而今年一季度,东方航空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率降幅高达73.68%,中国国航和南方航空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也分别大降了85.7%和74.19%。
国际民航市场更是一片惨淡。Airlines forAmerica(A4A)5月9日表示,已有10家美国航空公司公布第一季度运营净利润为-5.2%,合计净亏损17.3亿美元,比去年同季,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而近日,德国汉莎航空也报出了一季度净亏损3.81亿欧元,让业界更加黯然。一则预言是,2012年全球航空公司将亏损85亿美元。
2010年以前的十几年中,中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增长速度保持在二位数以上,均高于GDP。但在度过了“最后的好日子”后,这一数字在2011年则变成了6.5%,低于GDP的9.2%。业内人士认为,国内民航业正遭遇一个“非常不好的拐点”。
航油价格上涨、商务旅客减少、汇兑收益减少、货运困难重重、高铁冲击明显,在向《英才》记者解释东航一季度净利润增长率骤减时,东航集团党组书记、东航股份公司总经理马须伦将下降的主因归为上述五点。
“今年一季度,航油价格比去年每吨上涨了1000多块,这就增加了11个亿的成本;虽然国内国际旅客的总人数没有减少,但受欧美经济影响,含金量高的商务旅客有所减少,货运经营压力也在增大;去年航空公司的盈收中,有一部分是汇兑收益,但今年人民币升值放缓,这部分甚至变成负数;还有一个就是高铁开通以后,我们总共有11条航线受到影响,票价下降了10%,旅客数量下降了1.8%。”
对于正在恢复元气,继续咬牙前行的东航来说,这似乎更加不利。“民航市场,任何时候都是大浪淘沙。水淹到脖子的时候,就要比谁能多一口气。也意味着你的内部改革和战略调整要更符合市场的方向,当大家都发展得不好的时候,你要发展得稍微好一点。”东航内部人士说,现在的东航已经进入了状态。
那么,在利薄如刃的民航业里,东航会如何增厚利润和市场竞争力?在全行业萎靡之际,东航能否拨云见日?在油老虎及高铁的重压下,东航又怎样练得
“锅底”变“锅盖”
“如果某位有远见的资本家,当时身在莱特兄弟成功首航的地方,他应该帮这些航空业投资者一个忙,把莱特兄弟从空中打下来!”巴菲特曾如是说。
上世纪90年代初,巴菲特用自己最喜欢的优先股投资策略,投资了美国航空。但在提心吊胆的拿了美航股票9年之后,他只得出了一句“不要投资航空股”的结论。
民航业流传着这样的一个说法:自行业有统计数据以来,全球航空公司盈亏抵减后,收益率仅为万分之三。听起来有点像开玩笑?但在行业内的人看来,这就是一个现实。
“航空公司有一个反映平均票价水平,对盈利影响很大的指标叫做‘座公里收入。你知道航空公司的这个收入水平有多低吗?才四五毛钱,算下来比出租车便宜多了。”一位民航业人士向《英才》记者算了一笔账。
运输是整个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却同时又是价值链上最低端的部分。
“现在,国有企业要突出主业,我想这一点是非常紧要的。但突出主业的同时,对于像海运、航空这样投资量大、回报周期长、周期性很强的产业,我建议应该有一些政策,鼓励企业进行相关性强的、投资回报期短的适度投资,好对冲市场风险。”在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刘绍勇一再强调航运业的“转型”问题。
转型,实际上是航空公司的一个共识。两年前,《英才》记者专访前任国航董事长孔栋时(参见本刊2010年3月刊《孔栋:国航大逆转》),国航内部也正在寻求转型的路径。
东航转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将航空运输这个产业链的核心和价值链的谷底,所构成的“锅底”反转过来,变成“锅盖”。
苹果公司带给东航灵感。“我们用很长一段时间来研究苹果公司,它的技术并不算最尖端,它的音效系统可能不如索尼,视频系统可能不如东芝,但集成了各种客户需求的iPhone、iPad却能打败所有的对手。”马须伦说,东航过去是航空承运人,未来的目标是转型成为现代服务集成商。
按照官方表述,东航转型包括两个方面:由航空客运承运商向现代服务集成商转型;由货运承运商向现代物流集成商转型。
围绕这两个转型,东航已经开始了一系列的整合行动。
比如,东航股份控股51%的新中国货运航空公司(一年前,由中国货运航空有限公司、上海国际货运航空有限公司和长城航空有限公司三家货运航空公司整合而来),已经获得国家邮政局颁发的快递运营资质,开通了国内10条货运快线,初步建立了国内外地面卡车配送网络。
目前,新中货航通过上海浦东的自建货站和异地货站,打造空地联运,并与东航旗下的航空物流资产进一步整合。刘绍勇透露,下一步“还要吸收一些市场上的物流和快递公司,组成更强大的团队。”
此外,东航旗下的一些旅游公司、进出口公司、文化传媒资产、金融资产,也正在整合或改制的过程当中。
“转型发展是东航未来几年的重中之重,对于我们来说,这要当作一场战争来打,其他一些工作都是围绕这场战争的战役。”马须伦说,这是东航与其他公司转型驱动力的不同之处。
商业模式创新
东航的两个转型是由核心产业向产业链两端的延伸,但对于航空运输主业而言,市场竞争的状态也在发生着不小的变化。比如,高铁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