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文京 林森
【摘要】采用文献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解析当前大学体育制度,对大学生心理需求的调查和未来社会用人单位高标准人材的需求;阐述了改革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制度的必要性以及大学生体质、评质教育,形体量化标准的重要性,并初步提出了改革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制度的建议和设想。
【关键词】大学生;形体素质;发展研究
1 前言
当前我国绝大部分高校体育的制度一直延续着传统的应试体育制度,均以多年延续的体育课程和模式进行体育教学。这种现行的教学是远远不能实现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更谈不上使大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和科学掌握体育专业技能,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虽然近几年许多高校在教学工作上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开设了许多体育俱乐部,设置了一些课程,但缺少明确的目的性、实用性和趣味性。所以大部分也只能是流于形式,未能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长期以来,许多学生认为体育健身可有可无,或认为参加体育锻炼就是自由活动,自身形体素质更得不到重视。
2 我国高校体育素质教育背景
随着现代社会需求结构的改革,市场经济对人材需求的改变,人们的社会观念和心态也随之在改变。目前高校校园内的氛围已悄然变化。大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日益频繁的人际交往和激烈的社会竞争,都是史料未及的。因此如何使在走向社会的最后一个阶梯中保证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材应该是目前高校教学所面临的首要任务;而高校要赋予每个在校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以“育人为根本”,在“技能、智能、和体能”三个方面都有所发展。目前在所有高校抓教学的工作者中,对“智能”都抓的比较紧,各校在这方面也大力投入,可在“体能、技能”教育方面大多都比较忽视,甚至还人为地削弱了“体能、技能”教育。这种“重文”、“轻体”、“轻技”的现状再不引起重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未来事业的发展会很难想象,它将直接影响中国社会健康的发展以及科技兴国,甚至整个中华民族的盛衰。
3 大学生形体素质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形体,即一个人的基本骨架和肌肉所形成的一个人的外观。形体语言,即一个人的站、立、行、坐、形成一个人的气质、风度,构成一个人的基本外观形象美,所以一个人基本形体质量的好坏,是影响到一个人一生的工作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因为人与人的相处,特别是第一次的接触,往往是通过对人体形体形象的认识而形成的第一印象,所以大学生形体素质的好坏是非常重要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目前大多数高校所招收的大学生,70%是来源于农村,即使来源于城市的学生,由于这几年形势所迫,人们越来越重视知识和文凭,所以这几年的大学生他们在初、高中时代由于学校和家长的原因,学习抓的太紧,一味地抓学习、抓升学率,忽视了青少年的身体锻炼,使这些学生的身体素质均在下降,因而更谈不到形体匀称。
而形体训练是一项科学的、长期系统工程。通过调查,绝大多数的同学都希望学校安排形体训练课,使他们能改变自身的形体缺陷。通过形体训练能磨练意志、增强自信心、改变人的气质;提高人体运动系统的灵活性、控制力和形体表现力为主要内容的形体训练不仅成为人们增强体质的方法,而且已成为人们适应社会竞争、获得发展的需要,同时在大学四年的形体训练中又养成了长期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终身从事科学锻炼的方法会使人在刻苦训练中学会克服困难、克服挫折。通过进行形体训练,那些体形非常臃肿肥胖的学生和那些豆芽菜形体的学生,多数都能达到身姿挺拔、形体健美、举手投足,气质明显优于常人。
4 建议
4.1 改革现有的体育课程教学纲要
体育课程以形体训练课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科学的形体训练过程,及其它全面发展体能素质的科学锻炼为全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题,为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综合实用性、趣味性、娱乐性为指导思想,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需求来制定。
4.2 建议增加大学生在校的体育课程设置和时数
目前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第五条明确规定,普通高等学校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且修满规定学分才能达到毕业要求。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规定每学期必须36课时,同时建议适当增加一定课时,基本上做到在校生都能有机会进行形体训练课的培训和锻炼。
4.3 打破传统观念的教学模式,改革现有陈旧课程设置
建议学校应根据青少年的生理特点和心理需求,按质、定量系统地安排形体训练课,保证长期、稳定、持久、健康的发展。此外,还应安排一定的课时发展一般体能素质课程,确保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与全国的《纲要》相一致。
4.4 建议大学社会体育化
为确保教学效果,建议大学体育师资力量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灵活机制,教师挂牌上课,学生可以自由的选择老师。有条件的学校可请进社会上有一定名望的资深教授、专家、教练来校挂牌授课并根据学生人头进行按劳取酬。
4.5 改善学校的体育场地和设施
根据在校生的情况,增加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的经费投入;正常情况下学校每年体育经费不少于教育事业经费总数的1.5﹪,并且要采用多种渠道筹措体育资金,在学生参加各种训练班报名时可适当收取一些报名费。因地制宜的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建设训练场馆,一般在校生一千名的学校建室内训练馆250m2,以此比例方可达到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金林群.大学生形体认知偏差与其引起的满意度的现状分析 [J]. 浙江体育科学,2011
[2]郭煜.浅谈大学生形体塑造 [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
[3]答英娟,陈永远.以内外因辩证关系审视大学生形体塑造课程的重要性[J].价值工程,2010
[4]徐慧文.形塑·美化·提升——高校大学生形体训练课探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
[5]王欣.从形体美的概念看我国大学生形体课的开设[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
作者简介:
柴文京,男,出生年月:1981年10月,职称职务:初级,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学历:本科,单位: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林森,男,出生年月:1977年04月15日,职称职务:初级,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学历:本科,单位: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