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健身气功的“养心”与“养神”

2012-04-29 01:47:08司红玉马宁
健身气功 2012年6期
关键词:内视养神静心

司红玉 马宁

“调心”是习练健身气功的核心。如何做到“调心”,就需要在平时生活、工作、休息及学练健身气功当中应始终保持“养心”与“养神”。如何“养心”与“养神”?它们之间是否可以等同?笔者结合理论学习和多年学练健身气功的感悟,谈谈“调心”中的“养心”与“养神”。

心既是先天的,又是后天的。所谓先天的就是以神为基础,“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为证。在练习健身气功的养生过程中,神主要表现在外而心在内。由此,对于练习者来说,必须了解“心”、把握“心”,然后逐步达到无“心”。鬼谷子说的好:“心能得一,乃有其术。术者,心气之道所由。”练习者能否真正通过健身气功起到养生的作用,关键在于把握心,然后才可获得学练健身气功的“术”。为了能更好地把握心,需要练习者在平时加强“养心”和“养神”的锻炼。如果把它们锻炼好了,练习者就能很快投入到健身气功的境界当中,进而深刻体悟“三调合一”带来的审美快感。

关于“养心”,是指意识、思维状态下的养气功夫。概括起来,就是逐步要做到收心、平心、安心、静心、定心和诚心。在日常生活、学练健身气功等当中,怎么样去实施呢?第一,要安心。在人生路途上,练习者要放弃不必要的欲望。在练习之前,要舍弃不必要的执着,还内心一片纯净的天空。为练习健身气功提供一个美好的意境。对此,鬼谷子说:“实意者,气之虑也。心欲安静,虑欲深远。”即把牵挂诸多欲望、奢求之心,收回安放下来,心平安住气则合,心安气稳神则静。心不安则气乱,气乱心烦易浮躁。这也是当今年轻人心浮气躁的一个根本原因:即面对复杂社会环境,不能够安心。第二,要平心。有了安心,才会让心平静下来,心平气和,心不平则气不和,气不和则百病生。对此,司马光在《与范景仁第四书》中曰:“窃谓医书治已病,平心和气治未病”,强调了“平心”的医治功能。假如练习者在“平心”的环境下练习健身气功,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治未病”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第三,静心。心静体安,心不静则神乱动。鬼谷子说:“心安静则神明荣,虑深远则计谋成”,静心须以安心、平心为前提。静心之后,人的精、气、神等才能统一相合并趋于稳定,也就是练习者的五脏六腑内环境才能有序地进行自我调节、实现和谐平衡。进而精、气、神等才能得到滋补与营养,达到精力充沛、心神旺盛。这种静心不论是在练功前、练功后都会保持它的养生功能。第四,定心。心相对地稳定下来,稳定的时间越长久越好,做到心神和形体相合;只有定心,练习者的精、气、神以及整个内环境才能充实稳固,五脏六腑的活动和功能才能得以增强,从而进一步坚定人的意志。第五,诚心。在获得安心、平心、静心、定心之后,就会自觉的走向诚心,心诚则灵。“故心气一则欲不徨,欲不徨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心气一”指的是专一、诚心。其如《礼记》中所讲的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一样,练习者只要虔心诚意地练习,就会产生养生方面的灵感,只要有坚定的信念,正确的心态,健身养生的愿望就会实现,这就是心诚则灵。

关于“养神”,则是无意识或似有意识、无思维状态下的养气功夫。也就是说,练习者平时要注意养神,毕竟“神”是“心”的外在表现性之一,只有在“养心”的基础上,才可获得养神。由此,能获得养神者,必定对健身气功的“调心”能够运用自如。因为养神在养生过程中是一种高级层次。所谓高级层次是无“心”而自我修养不辍的阶段。那么,获得“养神”的具体手段是什么呢?第一,要收神。有的练习者“心”在,“神”反而跑了,如左顾右盼、东张西望、神情紧张等。所以要经常收神。第二,要安神。练习者收神后,应把神安放在心窝处,心安神住。要让神自觉地安定下来,为更好地练习健身气功创造最佳环境。第三,要守神。不让神外出游动,防止神游离形体。需要说明的是“守神”,要求练习者必须超越耳目感官的知觉活动,展开心灵的体验和精神的感悟。也只有超越耳目之观而上升到心灵体验、精神感悟的层次,练习者才能真正把握到健身气功的内在精神,使外在表现的“形”与内在体验的“神”紧密的结合起来。第四,要静神。心无为则神静,而抱神以静,形将自正。这样,神与形相合,合而又有章,可以为尽快获得健身气功“三调合一”的意境夯实基础。第五,要用神。有了收神、安神、守神、静神后,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用神。练习者在初学阶段,神在形体上,只能控制住局部,而造成形体不协调。在实际学练健身气功中怎么样用神呢?用神可以有几种方法:(1)内想法。练习者有一定功底的,身体、肢体神经末梢会出现好的反应。如脚指或腹部等会有舒适的感觉,收功后这种种感觉就消失了。产生舒适的感觉之后并没有不舒服感,反而有一种欣欣之意,有一种愉悦感。练习者把出现的舒适的感觉反应,当作第二次练习时的“内想”内容:当你内想舒适的感觉时,舒适感觉的反应会立即出现,或稍等几秒、几分钟就会出来。随着练习的久长,舒适的感觉可以“渗透”到内脏器官和骨骼里。(2)内察法。内想舒适的感觉是否有舒适感觉的反应呢?经过内察便会感觉到舒适感觉的真实存在。从而成为长久练习健身气功的一种推动力。(3)内视法。陶弘景的《真诰》卷九引《丹字紫书三五顺行经》论内视法:“坐常欲闭目内视,存见五脏肠胃,久行之,自得分明了了也。”即在排除外界干扰,没有浮思杂念的情况下,合闭双目,观窥躯体某一部位,内察到身体什么部位,内视时的视觉神经会随之而到。哪个部位存在“亚健康”,通过内视法可以给出答案,并对症下药。(4)内听法。在内想、内察、内视基础上进行的。当内外三层(皮下肌肉层、内脏器官层、骨骼层)气血相通(主观能感觉到)以后,练习者体内的变化由相对安静的无声期,逐步过渡到有声响期。如心跳、脉搏的跳动节奏声、肠胃的蠕动声、腹鸣声、骨节的变化响动声等等,这类的反应往往只有通过内听法才能捕获到。(5)内息法。人们的呼吸一般为胸式呼吸,而练习有素者,会由胸式呼吸逐步转到腹式呼吸、体表毛孔呼吸,腹式、体表呼吸以后,就感觉不到有呼吸或无呼吸状态。到了这个阶段,练习者的呼吸已经和周围的空气融为一体了,空气的流动好像影响到练习者的内部气息运动。在这种感觉之中,似乎练习者的身体也不存在了,大脑一片虚静,只有一点灵感存在。(6)蓄神法。练习者要善于蓄养精神,在精神消耗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精神补充。也就是说,练习者面对突发事件时,要注意精神消耗的“度”,必要时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精神补充。(7)凝神法。“神者得则凝。”经过凝集、凝聚、凝结以后,神才能转化、升华。古人说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必须经过凝神这个阶段。凝神是长久的,通过凝神把散乱的、暂时的神凝集、汇聚并紧密结合起来,把点滴、分散的精神力凝结成巨力、强力,才能发挥精、气、神应有的作用。在凝神的过程中,人的情志、欲望得到了提纯和洁化。同时又补充、充实和强化了精、气、神。所以,练习者凝神的过程,是精神高度集中的过程,是提高他们健康水平的过程,在“凝神中超越现实时空而进行的以‘神为主的心灵悠游”的“神思”。这种“神思”就是练习者所获的“三调合一”的审美意境。

猜你喜欢
内视养神静心
养生的最高境界
海峡姐妹(2023年11期)2023-12-04 08:08:32
要重视清静养神
祝您健康(2023年1期)2023-03-06 12:04:20
日常养神七要点
“云自习”:静心,还是云游
“云自习”:静心,还是云游
行走中的静心
在生活中作文,在作文中生活
语文课堂的有效反思
静心
湖南包装(2016年2期)2016-03-11 15:53:09
形神在我
中华奇石(2015年8期)2015-07-09 18: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