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思想对现代廉政建设的启示

2012-04-29 19:18欧文辉
理论观察 2012年6期
关键词:无为而治廉政

欧文辉

[摘 要]廉政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同时,要与中国的实际和传统文化相结合。《道德经》蕴含着重要的政治和社会管理思想,对当今社会发展仍然产生重大的影响。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域探讨老子的少私寡欲、知足常足、无为而治思想,以期寻找对当今廉政建设有启示性的理念。

[关键词]廉政;少私寡欲 ;知足常足 ;无为而治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6 — 0035 — 02

廉政建设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①那么,如何做到更加注重治本呢?治本需要搞好廉政制度建设,更要注重廉政文化建设。廉政文化建设自古就有,为官者如何做到清政廉洁,不仅需要有法律和制度的约束,更要从廉政理念进行反思与发展。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实践,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需要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结合,或者说吸收中国传统优秀文化。《道德经》是中国最重要的哲学、政治学、社会管理学经典之一,它用5000多字的篇幅写出了具有重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的思想,对中国甚至世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道德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其中就包含有重要的关于廉政的思想,笔者通过研究这些思想,以期对现代廉政建设产生一些启示。

一、 少私寡欲

《道德经》第十九章讲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显现人的自然质朴的原始本性,减少私心,节制欲望,才是最重要的。②人是有私心和欲望的,合理程度的私心和欲望是社会所允许,同时也是传统伦理道德所认同的。在现实生活中,通常容易出现这么两种极端的思维,一种思维认为,人是“极私贪欲”的动物,而另一种思维则把人抬高到“无私无欲”的境界。这两种思维都是不对的,从老子的思想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只有“少私寡欲”才是人长远发展的正道。腐败问题的一个根源性问题是源于人不能正确处理私和欲,如何解决私和欲是解决腐败问题之根本。

(一)少私

自从人有了自我意识开始,人就是有私心的,也就是每个正常人都会有“这是我的,那是他的”这样的思维。作为把握了一定权力的官员,也是正常人,有一定的私心是可以理解的,只要这种私心不要损害到国家、社会或其他人的正当利益。我们经常听到“无私奉献”这个概念,这是对于为官者的一种呼吁,是一种理想状态。我们党除了人民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③我们不排除有很多为人民群众的利益无私奉献的人,但这毕竟不能以这样的要求来规范每一个人。老子思想中的少私就是要承认人性本身中的私心,在承认这种私心的基础上,不断地减少或克制自己的私心,从而能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一位官员,他可以考虑在现实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使自己及家人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使自己的子女得到更优质的教育。但是就像现在的某些官员,不断地通过自己手中的权力,为自己及身边的亲人牟取一些不正当的利益,通过各种关系把自己的亲戚朋友安排在重要的位置,以满足自己私心的需要,是不符合社会发展之“道”的。老子的思想给我们最重要的启发是,私心是人之本性,可以有,但要不断地“使私变少”,才能持久地发展。

(二)寡欲

人是有欲望的,孔子讲“食色,性也”,说的就是人是有自然欲望的,最起码的生活需要是可以有的。现在的腐败问题,很多是由于欲壑难填,最终导致无法挽回的。“罪莫大于可欲”,一切的罪孽起源于不知羞耻的欲望。但是我们又不能禁欲,“我厌恶一切禁欲主义的反常现象,我永远不会非难堕落的爱情;可是,使我感到痛心的是,严肃的道德正濒临消失的危险,而肉欲却妄图把自己捧得高于一切。”④我们十分清楚,过多的欲望是不能单靠堵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这里最重要的是对欲望的导,“使之寡”,使之导向更高层次的欲望,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奋斗。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讲到,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在现在的廉政建设中,我们要进一步营造一种承认人的欲望,引导并克制人的欲望,而不是一味地堵或者走向放任自由的另一个极端。同时,主要领导的“寡欲”,会在部门中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从而营造出良好的氛围,所以,“寡欲”必须从领导做起。

二、 知足常足

《道德经》第四十六章讲到“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所以,懂得满足而感到心满意足,就能经常处于满足的状态。①知足常足与少私寡欲是同一层次而有不同侧重点的理念,少私寡欲侧重从人的整体来说,而知足常足则是更加具体地要求我们在面对利益时要有的一种状态。满足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通常会出现这么两种状态,其中一部分人永远感觉自己无法满足,另一部分则意识到自己一直都处于一种动态的满足之中,处于“常足”的状态。“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用的工作又引起新的需要。这种新的需要的产生是第一个历史活动。”②需要的产生是一个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唯一能把握的是个人的心态问题。就如一个单位分配福利房,同样是分到一套房子,有的人是开心的,而有的人可能是不愉快的。感到开心的人为能得到这样一套房子而感到幸福,而部分感到不愉快的人则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或者因为某一个人分得的房比自己的好,或者觉得分到的房子太小而不够住等等。

(一)知足常足的心态

一个人如何做到清正廉洁,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有知足常足的心态。在把握知足常足这个理念时,通常容易走这两个极端,一部分会走向知足而不思进取,另一部分人则为了达到常足而变相地走向了不知足的极端。知足常足是一种中和的和谐状态,是一种既要知足,又要不断进取,为人民谋取更多幸福的心态,要同时具备知足和不知足的思想。知足常足需要我们清楚地认识自己,把得到的与没得到之前的生活状态进行比较,从而产生满足感,这样的比较会使人产生持久的满足感。知足常足的心态特别忌讳与别人进行无休止的比较,有的人得到了100万,又想着别人都有1000万,从而想办法去搞到1000万……这样就会陷入不知足的深渊。而合理的状态是,对自己的“小算盘”来说,知足才能快乐,而对于长远的快乐或者说人民的快乐这样的“大算盘”来说,我们又要有不知足的心态,不断地努力,不断地为人民创造更多物质、精神财富,造福人类。

(二)知足常足的文化

我们的领导干部能够做到知足常足,这是远远不够的,同时,还需要我们进一步营造出这种文化出来。社会有很好的知足常足的文化,和谐才会有更好的基础。“ 拖拉作风和贪污受贿行为是任何军事胜利和政治改造都无法治好的毛病。说实在的,这种毛病靠军事胜利和政治改造是治不好的, 只有用提高文化的办法才能治好。”③倡导和建设知足常足的文化是廉政建设之核心。社会和谐,需要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两部分需要,但这些需要有时候会被无限地放大,认为人的需要是永远没办法满足的,其实这是错误的。这就要回归到老子的“为而不争”的思想,社会的需要在不断增长,社会满足人的需要的能力也在不断增长,但是不是每个人都去争着先满足自己的需要呢?如果每个人都去争,毫无疑问,我们把握权力的官员肯定是占优势的。这样,“争”便会成为社会发展的基调,而这种基调是不利于社会和谐与发展的。所以,我们的领导干部特别要树立一种“为而不争”的理念,知足常足,并进一步营造一种知足常乐的社会氛围,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发展。

三、 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这个概念最先是孔子提出的,在《论语·卫灵公》中,孔子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欤”。但“无为而治”是老子的主张,是老子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所说的“无为”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建立在“为”的基础上的理想境界,二是指不妄为。在现代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的过程中,树立“无为而治”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特别要思考的是如何做到不妄为。妄为是滋生腐败的重要原因,特别是我们社会及经济管理中的审批项目,有的时候办一个很小的事情,要通过好几个层次的审批,握有这些审批权的人滋生腐败的可能性会成倍增加。现在的大部制改革就是朝着这个路向的一个很好的战略性举措。领导干部的权力太大,从而使其妄为,而妄为的过程中又使领导人得到一些利益,从而又会更进一步扩大他的权力边界,最终导致一种恶性循环。

(一)减少对经济行为的直接干预。

过多的行政审批和干预经济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是不利的,更重要的是腐败的产生会成为不可避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是起主要作用的,而政府更多的是从大的方向上以及关系到重大民生的问题进行适度的引导,把该由市场来调节的事情交还给市场。这是从市场规律来看的,同时,也是预防腐败的重要内容。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政府是一个服务部门,一旦政府官员掌握着某部分经济利益,就有可能利用手中的权利把它占为己有,滋生腐败。要减少对经济行为的直接干预,主要的意思是减少对微观经济行为的管治,从而更好地为经济行为服务,进一步突显政府作为公仆(服务者)的身份。我们要贯彻的就是胡锦涛总书记所说的“不折腾”思想,不要把精力都放在“折腾”一些不该由政府管的事情上去。当然,这种减少对经济行为的直接干预也是要逐步进行的,即从有为到善为,再到无为而治的理想状态。

(二)制定健全的法律制度,按制度办事

“制度好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④“无为而治”思想并不是说什么都不管,而是树立一种“管为不管”的思想。我们制定了一系列反腐的法律制度,对反腐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这里说的健全的法律制度,按制度办事,主要是牵扯到握有权利部门的日常工作,只有用法律制度对官员的日常工作进行一些有必要的约束,才不致于导致其权力的无限扩张。从而进一步建设“有限政府”和“廉价政府”。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制定制度就是使政府从日常琐事中进一步脱离出来,一切按制度办事。社会的按制度办事的实现程度也就是政府“无为而治”的一种表现,制度起到约束作用,更重要的是起到引导社会健康发展的作用。

结语: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⑤老子关于廉政文化的理论并不能代替反腐败本身,但这些理念如果被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官员所掌握,它的作用又是非常重大的。少私寡欲、知足常足、无为而治是老子社会管理的重要理念,也是廉政建设的重要理念,对人类发展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对于当今的廉政建设,要想真正做好,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时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从而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廉政新路子。

〔责任编辑:冯延臣〕

猜你喜欢
无为而治廉政
廉政公益广告
廉政公益广告
党的廉政思想“听得懂”
廉政之歌
“无为而治”引领下的班级自主管理
论“清单式管理”:现代治理改革重要标志之一
“无为而治”中成就的“自主”学生
西汉政治哲学:“无为而治”的积极性及消极性兼论对现代政治实践的启示
明朝初期的廉政教科书
无为而治:走向中学班级管理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