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彬彬
摘要:想象是文学创作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机能,它贯穿于文学创作的始终,对文学创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下面就想象在作家审美创作中的功能来进行一些浅显的探讨。
关键词:想象;审美;创作;功能
一、想象的含义
想象对作者文学审美创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在知道想象在作者审美创作中有哪些功能之前,我们应该先去了解什么是想象?知道何为“想象”对我们去分析想象在审美创作中的有哪些功能是有很大帮助的。那什么才是“想象”呢?想象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它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想象能起到对机体的调节作用,还能起到预见未来的作用。在文学审美创作中,作家的想象力表现在:一方面,凭借想象调动起储存在记忆中的具体的感性的表象,用以承接审美情感;另一方面,又通过想象对调动起来的表象进行补充、分析、集中、概括,并加以整合,以创造出最能表现自身审美情感的形象。
二、想象在作家审美创作中的功能
对于作家来说,其“最杰出的艺术本领是想象”,因为 ,“想象是创造性的”。我们所熟知的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得益于作家的非凡审美想象力。正是想象使得这些文学作品变得魅力十足,流传千古。下面就来谈谈想象在作家审美创作中有哪些功能。
(一)想象是作家审美创作中塑造典型的重要手段
文学艺术典型人物大多都不是照抄生活的原型,而是根据作者生活真实经过集中、概括、虚构而创造出来的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形象。因而在文学人物创作中的典型化的过程离不开作者的想象。作者在文学审美创作中的想象不是简单的叠加、拼凑,而是作者通过想象虚构将许许多多分散的、零碎的、具体的、个别的物象加以提炼、概括、补充、熔铸到某一物象中,重新创造一个完全崭新的,富有具体性、生动性和丰富性的艺术典型形象的过程。如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中通过想象就塑造了不朽的典型人物阿Q,阿Q是鲁迅先生通过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真实经历,根据那个时代的人们的性格特点通过自己的想象虚构出的一个可以反映中国底层劳苦大众精神面貌和性格的典型人物。阿Q是个受压迫者,农村的雇农,靠出卖劳动力维持生活,经济上一无所有,政治上深受压迫剥削,思想上麻木不仁,不思进取,贪图享受,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屈辱时不敢正视现实,不敢承认自己失败,而是用虚假的胜利在精神上自我安慰,自我麻醉。他是受剥削受压迫、愚昧落后民众的代表,他的“精神胜利法”是整个国民的劣根性的集大成,阿Q是鲁迅先生在文学审美创作通过想象刻画出来了一个典型人物。通过想象创作出来了典型人物不仅具量的普遍性,而且具有质的必然性,更充分表现作者的审美意图和审美情感,体现出了想象在文学作品审美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二)想象对审美对象的生命化
在作者创作文学作品时,作者通过想象能够深化和强化审美情感,将作者的情感与生命意识转移到这些审美对象上去。将那些不具有生命和情感的审美对象通过想象化为作者自己的心理和情感感受,以用来更好的反映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如在诗人杜甫的《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里,“花”、“鸟”本来就不具备任何人的情感和意识,只是大自然中极为普遍的一种生物,但在诗人杜甫笔下,“花”、“鸟”已被伤感、悲戚的情感所侵染,诗人通过想象把自己的情感转移到花鸟上面来,把诗人当时面对国家衰亡的无奈感慨和伤感离别之情借用花和鸟的和鸟惊心和溅泪表现出来从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未老先衰,愁容满面的诗人正含泪眺望长安的断垣残壁的遍地草木,一种难以排遣的忧愤袭上心头,不由得对山河依旧,物是人非的荒凉景象发出沉重的感叹,大概花、鸟这种本无人情的自然之物着实被诗人的绵绵愁绪感染,也禁不住为感叹时事,痛恨离别而哭泣、惊心。花鸟尚且如此,更何况诗人呢?因此,通过作者的想象可以使审美对象情感化、生命化,可以更好的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三、总结
想象在文学审美创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作者运用想象,在审美创作中,不仅有利于塑造文学人物的典型形象,更可以使审美对象生命化,从而创造出高度集中的反映生活,蕴涵丰富,生动精美的文学作品。
参考文献:
[1]马白云,想象在作家审美创作中的功能[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8(5).
[2]曹廷华,《文艺美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3] 王旭晓.美学原理[M],第263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