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崃叱驭图》的文献价值

2012-04-29 16:49叶红刘多敏王立
文史杂志 2012年6期
关键词:邛崃题跋

叶红 刘多敏 王立

《邛崃叱驭图》(国画写生册页)是晚清著名国画大师刘锡玲先生的艺术精品。先生详细逼真地描绘了130年前四川西南邛崃山系的地貌风情,是南方丝绸之路灵关古道的艺术再现,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

“诏传测绘史臣劳”

刘锡玲先生(1848~1923),字梓谦,号聋道人,别号自闻居士,以指画享誉世界,是中国绘画第一位世界级金奖得主。(其巨幅指画《桂湖春燕图》于1915年巴拿马世界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

清光绪七年(1881年),刘锡玲先生受聘任四川记名提督(候补提督)莫组绅将军的书记长(高级参谋),随军旅从成都出发,穿越四川西南的邛崃山系、大小相岭而赴四川建南的宁远府(今四川西昌市),并奉命随军绘制《道里图》(即山川地貌图)。当时交通闭塞,这段南方丝绸之路早已荒芜漫漶,沿途不是羊肠鸟道,便是断崖绝壁,只有马帮寥寥,且时有强盗、野兽出没。当时,作为一个艺术家不随军队,仅凭一己之力是无法采风写生的,所以奉命随军绘制《道里图》、漫游彝区和藏区采风、创作,正符合先生师从自然、旅行写生的夙愿。学者张祥和诗云:“方今首重防边策,诏传测绘使臣劳”,便是指此事。

刘锡玲先生踏上旅程后,或乘马,或徒步,食野菜山芋,住小店土室,艰苦备尝,经历期年而 “躬驰峻坂,心仪古人,祠边染墨,对花楼外”、“历览扼要,综绘成图……”他别开生面地用画笔真实而艺术地记叙了从成都至宁远府,古南方丝绸之路的起始段(史称灵关古道)1200余里的地貌风情、历史古迹、物候变化和军事要塞,共绘得写生册页200余幅。时在光绪八年,即公元1882年。先生完成的不仅是地貌风情图,更是集军事、历史、民俗与物候学于一体的学问与艺术的结晶,给以后保卫边畿、开发经济提供了历史与地理的借鉴。

先生按地名顺序和间距(大体相当于当时一日、半日的徒步行程),选取佳作83幅,每幅画均由先生撰以传神的诗句,初裱成集,题为《邛崃叱驭图》。“叱驭”有二层意思,一为鞭策驾驭,一为报效国家,不畏艰险。

《邛崃叱驭图》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南方丝绸之路从越西以下与安宁河并行。安宁河从越西起,南下穿越冕宁、泸沽、西昌、德昌,于渡口市附近汇入雅砻江。安宁河谷不仅水土富饶,气候宜耕,且金、银、铜、铁、锡矿藏资源十分丰富。从清乾隆年代即兴起土法炼金、炼银,至光绪年间已拥有采金场十余家,年产金十余万两,银近千万两。盐源县的“洼里”金矿被誉为四川的金山,1909年矿工叶焕文找到了世界上罕见的天然金锭,重31斤,并于1915年巴拿马世界博览会上与刘锡玲先生的金奖作品《桂湖春燕图》同时展出。

安宁河谷向西可通西藏,向南即达云南,加上其地的富庶,令帝国主义垂涎三尺。1876年的《烟台条约》,让列强得到了在云南、四川、西藏、青海等四省活动的权利。1877年英人由成都出发,沿此段丝绸之路密绘地图。法、俄、美等国的探险家、传教士亦相继进入彝、汉杂居地区的安宁河谷。俄国人拉迪金报导当时俄商在那里仅皮毛土产交易额每年即达4万~5万卢布。鉴于此,当时有远见的部分青年人提出了“经营藏卫”的主张。(参见《邛崃叱驭图》题1,第27页。以下只注画幅、题跋番号及页码)1881年春,清廷拟派莫组绅将军巡视四川各地军情。将军也想有所作为,除带兵以外,还募集人才,包括刘锡玲及九江黄中理、长沙李宏年、西昌张联芳等青年才俊皆被招至幕下。他们除在宁远将军府工作外,还随将军溯雅砻江,沿今318国道古径去藏卫首府察木多(即昌都)考察。刘锡玲先生在宁远府公干半年以上,其余时间即奔走在靖远、冕山、越西一带写生绘画。

这些年青人跟随莫将军,本想“聚米筹边”(“聚米”,东汉名将马援,以米聚山谷状,模拟沙盘论战。转意为分析形势,运筹帷幄),但在道途艰险且封闭的彝区却成空想。而刘锡玲的任务——摹写山川地貌舆图却首战告捷。他完成的不仅是地貌舆图,而且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熔历史、军事、民俗与物候学为一炉的学问与艺术的结晶。该图对沿途的武侯遗迹、军事史料、乡土风情和气候演变等均有记载和描述。名画家李汝南认为:“有御边之责者,当以此图奉为枕中揽宝……若徒以绘事观之,则非知刘君之用心者也。”(题1,第6页、7页)

《邛崃叱驭图》的题跋墨宝

刘锡玲先生曾三次携《邛崃叱驭图》进京,与前辈、学者、名流,或政坛宿老切磋讨论,在学界引起巨大轰动,学者名流纷纷题跋予以高度赞赏。

1895年,先生同乡好友、戊戌政变六君子之一的杨锐用篆文为之题写了“邛崃叱驭图” 标题,雕刻在紫檀木画匣面上,极显古朴典雅;旋在北京将全图重新裱装,后复请御史高树对各页所题诗辞逐句推敲、修改、润色、审定,最后再题写于各页上(各册页的绫边上)。

刘锡玲当时综绘,一方面是师从山川自然,一方面是受命于边陲危暮之时而“聚米筹边”。晚清成都状元骆成骧公这样描述:“前年敕史绘山川,边臣奉命殊茫然。例遣溅工摹旧本,嘉峨颜色暗欲尽……”(题1,第30页、31页)说的是原来接受绘制“山川图”的长官不知从何着手来完成这一任务;而刘锡玲的态度是:“西南门户久关心,聚米筹边向往深。叱驭壮怀谁解识,山林或许结知音。”(题1,第39页、40页)

御史恽乐鼎称赞道:“奇绝刘书记,邛崃匹马行,从军原自乐,游子若为情,笔下三千牍,胸中百万兵……”(题2,第65页)旅途中遇到的是“……峭壁千盘窄,悬梯一线横,关河分气候,天地变阴晴”(题2,第48页、49页);常常住、卧山野:“曹衣吴带犯西徼之栗风,剑鼻盾头,炊南天之积雪”(画1,第1页),且是:“晨炊大米啖山芋,夜宿土室遮木皮……”(题1,第13页)

学者景松在题跋中写出了先生的目的是要唤起同胞保卫边疆、振兴边陲,以匡扶形势危难的陪京(陪京即陪都,隐喻京师):“况复陪京势已危,大地陆沉畴相支,愿君作图诏天下,或有英杰起搴旌。”(题2,第62页、63页)

学者张祥和认为:“方今首重防边策,诏传测绘使臣劳。……边檄虫沙多不靖,时艰宏济赋同胞。”(题2,第55页、56页),说明刘锡玲受诏测绘的目的是要靖边,是要驱除边檄的虫沙。

这个“虫沙”在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的题跋中更进一步指明:“哀牢犯檄古亦有,英俄今逼西南疆……君不见冰洋谁主持节旄,划界弃边罪莫逃”(题1,第29页、30页)。刘光第以他洪钟大吕般的声音振臂高呼,痛斥那些划界弃边,妄图苟安的统治者,既表现出一代知识分子的爱国心声,也高度评价了刘锡玲《邛崃叱驭图》的政治远见和艺术品位。

值得说明的是,当刘光第先生写完题跋再仔细审阅时,失手滴墨散漫,先生表示改日重写;但随后局势急转直下,先生终致喋血京师菜市口。刘锡玲先生连夜乔装逃出北京回川。刘光第先生重写愿望终未实现,但图册保留了历史原貌,虽抱憾而弥足珍贵。

结语

刘锡玲先生这部《邛崃叱驭图》,反映出晚清爱国知识分子在国家内忧外患,危如累卵之际的忧患意识与担当精神,甫一面世即在学界引起巨大轰动。光阴荏苒,130年过去了,但其卓越的艺术价值和深厚的历史意义必将随着时间的流逝更加凸显在世人面前。

《邛崃叱驭图》分画页二册,名人题跋二册,分装入两个紫檀木画匣中,可谓画、诗、题跋三绝。题跋作者和相关名人共55位,有学界名流、皇亲国戚、民国总统、政坛要人、新科状元、维新志士,皆是当时重要历史人物。其题跋墨宝篇篇可圈可点,字字掷地有声。

《邛崃叱驭图》是一部珍贵厚重的传世文物, 正如学者衷翼保赞曰:

“九折坡前万里秋,未应投笔为封侯。”

“绘声模影余事尔,谁能识此深、远、忱!”

参考资料:

1.叶红、熊倩:《中国画世界夺金第一人》,《文史杂志》2003年,第6期。

2.刘多敏等:《清末指画大师刘锡玲先生指画遗作展简介》,《中国指画》2006年,第1期。

3.俞剑华主编《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

4.魏学峰等主编《聋道人指画经典》,四川美术出版社,2002年。

作者单位叶红: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都)

刘多敏、王立:成都聋道人指画艺术馆

猜你喜欢
邛崃题跋
传承与发展——首届国际书法嘉年华系列展览《龙门二十品》题跋作品选登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Kurixalus (Anura:Rhacophoridae) from Sichuan Province, southwestern China
款、印、题跋对古书画的鉴定作用
四川邛崃市盐水村夫子岩摩崖造像
海门和邛崃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的对比研究
姜宸英《选诗类钞》题跋续考
傅以礼《华延年室题跋》校补
邛崃黑茶的生产气候及气象服务研究
基于邛崃市云正合作社和洁环合作社的案例分析
叶德辉《述学》题跋五种探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