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红萍
【摘 要】生动活泼的课外阅读,不仅能拓宽孩子们的知识面,更重要的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爱美的情趣。因此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中的篇目,而应以教材中有限的课文篇目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子,引导学生去探究书本外的世界,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用知道丰富头脑,用知识点燃智慧之光,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读中探索;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巩固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学不好语文。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对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体验收获提高兴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小学生精力旺盛,好奇心强,对于周围的事物都感到好奇,只要稍加引导,就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将课外阅读当成一种渴求似水的自我行为,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那么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我通常会这样做:经常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课外阅读指导,带领学生潜心阅读经典美文,领略中外名著,吟咏古今诗文,强化国学教育,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组织多种阅读活动,通过合作阅读、相互交流、分组讨论、辩论等形式,让学生充分释放自己的阅读积累,展示自己的收获,感受到课外阅读给自己带来的成就与快乐,在成就和快乐中增强阅读兴趣,变规定的“苦读”为求索的“悦读”,成为富有文化底蕴的书香少年。
二、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学生仅仅有课外阅读的兴趣是不够的,有的小学生课外读物读得并不少,阅读能力却未见提高,究其原因大多是阅读方法不对,他们往往是一味追求书中惊险、离奇的故事情节,一门心思看“热闹”,从不认真去想“门道”。结果是书读了不少,收效却不大。因此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1)摘录与随感。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因此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随时把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及时摘录在自己的读书笔记本上,并指导学生写读书心得或随感等。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将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本中。这样才能做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才能使阅读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2)精读与泛读。在语文教学中,精读是主体,泛读是补充。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引导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语文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读的时候边读边想,在文章紧要处、感触最深处圈点勾划。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思考与讨论。要让学生成为更好的读者,就要让他们边阅读边学会思考。如果我们在阅读时,仅仅是“阅”了、“读”了,甚至是背下来,但不进行思考,这样的阅读,谈不上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也就不能把书本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我们要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设疑善问、熟读精思、理解感悟能力的培养。因此应该多进行主题阅读活动,围绕一个阅读主题组织学生讨论,可以谈谈自己读书后的收获,也可以交流自己对书中人物的看法,更可以结合时代背景发表自己对作者的理解。
三、创设条件,促进阅读
为了更好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1)创建书香氛围。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鼓励学生将家中的藏书变为“行走的书”,以书为媒介,广交书友。充分利用教室空间,合理地设置阅读文化环境,让学生主动亲近阅读。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2)保证阅读时间。根据教学的需要,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除了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既可朗读所教的课文,也可翻阅课外的书报,还可每周划出一、二节课时进行课外阅读,将这一、两节课上成“阅读指导课、阅读欣赏课、好书推荐课”等形式,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3)规定阅读的量。每周给学生规定一定的课外阅读量,使之成为语文作业的一部分。采用多种检测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促进学生自觉地去进行课外阅读。
(4)帮助选择读物避免盲目性。小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面对浩瀚的书山文海,我们要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 ,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题材上要丰富多彩,范围要广阔,童话、寓言、诗歌、小小说、故事均可,深浅要适度,能够为他们所接受。也可将课内所学内容与课外阅读联系起来,通过课内所学内容介绍课外读物,这样有利于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素养。
生动活泼的课外阅读,不仅能拓宽孩子们的知识面,更重要的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爱美的情趣。语言文字是最富于生命力的艺术,学生从小就爱读、爱想、爱说,从读中探索,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巩固,日益熏陶,文学修养和人品风格自然得以丰富,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也相应得到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随之提高,这就是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魅力体现,它让世界成为了孩子学习的教科书,拓展语文教学的天地,使语文学习的天地更为广泛,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均衡发展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实验稿)教育部制定,2000.7
[2]《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