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丽霞 王信忠 张倩
【关键词】河北临城;唐代;常公遂墓志;常氏墓志
【摘 要】2006年,临城县文物保管所征集到唐代《常公遂墓志》一合与《常氏墓志》一方,志文记载了墓主与唐代大诗人常建的血缘关系,解开了常建的祖籍之谜。其志盖的八卦、天干、起手哀歌齐全,在我国出土墓志中很少见,对研究隋唐墓志的形制与纹饰有重要价值。
2006年,河北省临城县文物保管所征集到唐代《常公遂墓志》与《常氏墓志》各一合,其出土地点为内丘县永安乡(今归内丘镇)西永安村西北砖厂。因该墓志所记内容涉及唐朝诗人常建的祖籍问题,十分重要,本文试对其进行简介与考释。
一、常公遂墓志简介
墓志一合,微残, 青石质顶盖。盖顶部为正方形,边长43厘米,厚12厘米。四刹阴刻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灵(象)纹。顶部阴刻篆书“唐故府君常公墓志铭”左书3行9字,其外四周边框阴刻连续回折条带纹,再外阴刻八卦中的“艮、离、巽、离、坤、乾、乾、坎”符号,与其相间阴刻有天干“甲、乙、丙、丁、庚、辛、壬、癸”8个字。最外边阴刻楷书《起手哀歌》一首:“昔时车马客,变作久泉期;墓晚哀声远,林疏百鸟悲。”哀歌外边纹饰为连续回折条带纹(图一)。
志石边长60.5厘米,厚12厘米。志石四周阴刻几何纹,四侧各阴刻3个(供奉)人物像,共计12人。有界栏,志文阴刻行楷书25行,满行37字,共739字(图二)。录文如下:
唐故府君前试左武卫兵曹参军常公墓志铭并序
乡贡进士傅融撰」
公讳公遂,先邢州□□县人也。建国命谥,其来远矣。粤有文场常建者,公之近祖」也,在《英灵集》冠群公之首,词华品藻,具在小序,
二、常氏墓志简介
盖佚。志石青石质,正方形,边长33.5厘米,厚11.5厘米。有界栏,阴刻行楷书17行,满行16字,共264字(图三)。 录文如下:
唐故常氏墓志铭并序
小娘子常氏,第三之女也,母曰雍氏。曾」祖如玉,皇左龙武军军使兼御史大夫。祖」太平,皇右军兵马副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上柱国,食邑三百户。父公遂,皇试」左武卫兵曹参军。小娘子性禀桂椒,操」方松兰。闺闱之中,不睹乎喜愠之名;台」阁之前,岂览乎游观□迹。上比阳台」神女,其贞可比也;中如关关雎鸠,其」德可并也。岂期寒热之气忽生乎心,」亦冀汤药,寻望平和。悲夫,修短有命,」不幸丧逝,享年廿有二,以大中九年八月廿」四日
三、有关两墓志的几个问题
1、志主常公遂 ,生于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年),卒于唐宣宗大中九年(855年)。出身官宦之家。祖父常如玉,任皇授左龙武军军使兼御史大夫,曾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立有军功。父常太平,任皇右军兵马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太子詹事,加赠上柱国,封河内县开国伯,食邑三百户。公遂忠贞仁义,洞明事理,曾被御史端公、曹公看重,委以重任。后辞官归乡,结交文人学士,“清文丽藻,观之璨然”,写诗作画,自得其乐。晚年笃信佛教,往来于佛寺庙宇间,描画佛像,抄写经书。
2、志文中:“粤有文场常建者,公之近祖也。”常建(708-765年)[1](或714-?)[2],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曾任盱眙尉。一生仕宦颇不得意,遂浪迹山水,后移家隐居鄂渚的西山,著有《常建集》。志文所说的《英灵集》,系指唐朝人殷
有关常建的祖籍,《唐才子传》“常建”条记载:“建,长安人。”[3]《唐宋诗举要》载:“常建,长安人。”[4]均认为是长安(今陕西西安)。而傅璇琮先生在《唐才子传校笺》中的“常建”条,论证了其祖籍问题,指出:“常建两《唐书》无传,《新唐书》卷60《艺文志》四别集类著录其诗一卷,仅云‘肃、代时人。他亦不详。此云‘长安人,为唐宋文籍所未见。按建有《落第长安》诗一首(《宋临安本常建诗集》卷上),或即为《才子传》所据,但观此诗所述,则常建之籍贯恰非长安。诗云‘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恐逢故里惊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按诗题云《落第长安》,末句云‘且向长安度一春,唐代举子落第后,有不返故里,在长安度夏,读书作文,至秋时以其习作呈王公大人,以求荐举,为明春之再试而作准备者,如李肇《国史补》卷下载落第进士,‘退而肄业,为之过夏;执业而出,为之夏课。建概于春试不利,而又耻于还家(诗云‘恐逢故里惊花笑),故仍在长安过夏,以求明春之再试。则其非长安人甚明,观首句‘家园好在尚留秦,似亦非秦中人;今存建诗多言其江南居止者,其籍贯当在长江中下游,但确切地点则不可考。”[5]
《常公遂墓志》载:“公讳公遂,先邢州□□县人也。建国命谥,其来远矣。粤有文场常建者,公之近祖也。”“近祖”与“远祖”相对而言,一般解释为“与自己辈分相隔不远的祖先”,在高曾祖以内; “远祖”为“与自己辈分相隔较远的祖先”,高曾祖以上的祖先,为“九世” [6]。根据传统宗法制度由己上推为:父、祖、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远祖。墓志记了常氏一家5代,即:常琳常如玉
3、志文所言“中丘”,即唐代中丘县(今内丘县)。常现在母亲去世后,为双亲选地归葬,“以咸通六年八月十二日,卜兆于兹邑西南十里。”其茔地在内丘县城的西南十里,即现在的内丘县永安乡(今归内丘镇)西永安村。
4、志文所言“幼曰喜娘子,不幸华年奄遘大夜,琢玉记铭至今见在”之“琢玉记铭”,即为此次同出土的《常氏墓志》。由《常氏墓志》可知,喜娘子乃常公遂与雍氏所生第三女,称小娘子,生于唐大和八年(834年),卒于唐大中九年(855年)。她天生丽质,性情贤淑,操行闺规。
5、常公遂墓志的盖与志石的形制、纹饰颇具特点,特别是志盖的纹饰,盖顶阴刻八卦、天干、起手哀歌、连续回折条带纹,四刹阴刻有四灵(象),这在出土墓志中很少见。笔者查找有关资料,目前仅见四例,如“隋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十日马
[1]姚奠中:《中国古代文学家年表》,山西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38页。
[2]闻一多:《唐诗编中· 唐文学年表》,载《闻一多全集》第7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887页。
[3][5]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第一册,中华书局,1987年,第263页。
[4]高步瀛选注:《唐宋诗举要》,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年 ,第22页。
[6]《公羊传·庄公四年》:“远祖者几世乎?九世矣。”
[7]赵超:《古代墓志通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145页。
[8]毛远明:《碑刻文献通论》,中华书局,2009年,第124页。
[9]中国文物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编:《新中国出土墓志·河北》,文物出版社,2004年,第150页。
〔责任编辑:张金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