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民族民俗”文化进校园的必要性

2012-04-29 12:55:28张丽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2年6期
关键词:进校园淤泥彝族

张丽

在《新课程标准》指出:“各地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课程资源,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博大精深的土家文化就是一部经典的民族教材。开发使用好这部教材既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民族文化进校园是民族地区开展民族教育的有效手段

以“五个一”工程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提出,对民族学校的建立确定了明确的目标,切实促进了党的民族政策在民族地区的宣传贯彻落实。同时民族工作部门也找到了抓好民族教育的着力点,找到了有效地参与民族教育的各个环节的切入点,能够切实帮助改善民族地区的办学条件,突出民族学校的特色建设。以“五个一”工程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文化进校园是民族部门、教育部门抓民族教育实践的科学总结,是民族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为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奠定了一块良好的基石。

二、民族文化进校园是优秀的民间文化传承、弘扬的重要形式

人的素质的发展和完善就是一个人类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改造的过程,教育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中介环节,通过这个中介,使人类个体从接受人类文化遗产的发展到创新新文化,人的素质正是沿着这样的历史过程不断得到改造、提升和完善的。生活在灿烂厚重的传统文化下的民族青年,既是传统文化的承受者,又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民族文化进校园,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素质,内化青少年一代的精神素质使他们能成为具有鉴别和创造先进文化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基本的价值共识,显现了学校文化的先进性和教育性。任何新文化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文化延伸,离开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文化创新和先进文化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民族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保护和抢救,更需要传承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源远”已是事实,关键在于要“流长”,而传统文化的保存与传承,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来实现的,通过对下一代的有意识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来实现的。以“五个一”工程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正是通过广泛而深入的民族文化教育来延续民族文化的命脉,弘扬民族文化的精神,创造与时俱进的新的民族文化,使我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后继有人,发扬光大。

三、民族文化进校园是民族地区中小学开展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

以“五个一”工程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文化进校园活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在恩施州全面推行,逐步成为湖北民族教育品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着眼点,找到了民族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结合点。以“五个一”工程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文化进校园通过本地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了素质教育内涵,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了民族学校的素质教育水平。学校在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渗透民族教育,如在体育教学中开展传统体育活动,音乐教学中传授民间乐器、民间舞蹈、民间歌曲、美术教学中组织学生制作民族手工艺品等等。通过民族民间文艺节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等等不断丰富,充实了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了学生情操,不自觉中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升华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四、民族文化进校园是淤泥“百花齐放”“歌舞之乡”的必然选择

淤泥乡是六盘水市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乡,少数民族人口占了总人口的80%,也是全县彝族最集中的地区,彝族人口占了总人口61%以上。除了彝族,还有苗族、白族、布依族等7个少数民族,如此多的少数民族,自然有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

火把节、水拌酒和山歌是淤泥乡最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一年一度的火把节是淤泥乡各民族欢乐的节日,在这个节日上,各族人民尽情的载歌载舞,借助歌舞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淤泥的山歌源远流长,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能随便哼上几首。不仅是在火把节上和正月里要大唱特唱,就是在劳动之余或者劳动之中,人们也要唱。前些年,只要走进淤泥,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农家小院,或者山岭沟壑,都能听到即情即景编唱出来的山歌。唱山歌,已经成为淤泥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水拌酒因为酿造和口味特殊,成为当地人待客和举行各种活动时必不可少的饮品,或者馈赠亲友的佳酿。正是传承久远的火把节、丰富的山歌和独特的水拌酒,使淤泥乡充满了神秘,增添了魅力,使该乡早在2000年就被省文化厅、市政府命名为“歌舞之乡”。

其实淤泥的特色远不只这些。还有民族服饰、舞蹈、民族的节日风俗和生活习俗、作为民族文化重要载体的部分书籍等。淤泥还有自然地理方面的特色,奇特的沙河溶洞、号称“十里画廊”的沙河风光、世界第一竖井——白雨洞等很有名,有放弃高官厚禄只想回到家乡种田的老红军张其生故居等。

可惜,这些民族文化离我们渐行渐远,在面临经济发展过快的淤泥彝族乡,已经很少有人涉及到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了。淤泥彝族乡有如此厚重的文化底蕴,需要我们不断的将其代代传承下去,要将所谓的“快要进棺材的文化”生生拖拉回来。

所以,开展淤泥彝族乡民族常识教育,让学生从了解民族沿革、民族风俗入手,进而了解民族的历史、民族文化艺术,使学生对民族知识以及民族民间文化有一个深刻感性的且难以忘怀的认识,从而为进一步开展系统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团结教育打下基础。培养学生爱家乡、爱民族、爱祖国的情感,这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伟大事业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我们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要让我们的校园因民族文化的不同而百花齐放,有特色,有灵性!

猜你喜欢
进校园淤泥彝族
莲为何出淤泥而不染
彝族海菜腔
心声歌刊(2021年5期)2021-12-21 06:33:36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四川蚕业(2020年3期)2020-07-16 08:09:42
彝族荞粑粑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民族学刊(2019年2期)2019-05-15 10:39:02
舞龙舞狮进校园
乌兰牧骑进校园
民族音乐(2018年2期)2018-05-26 03:04:36
优秀剧目进校园
深厚淤泥爆炸挤淤填石围堤沉降分析
固化淤泥持水特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