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凤岚
【关键词】 婴幼儿;高热抽搐;急救护理
文章编号:1003-1383(2012)06-0913-02 中图分类号:R 473.72 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2.06.069
婴幼儿高热抽搐是由于急骤高热引起大脑运动神经元突然大量的异常放电,导致全身或局部肌群发生不自主的强制性或痉挛性收缩,同时伴有意识障碍的一种神经系统功能暂时紊乱的状态[1],是婴幼儿的常见急症。由于病情危急,且婴幼儿缺乏语言表达能力,导致病情发生发展不可预估,若急救不及时会留下后遗症,甚至危及患儿生命。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12年7月共收治30例高热抽搐婴幼儿,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6个月~3岁,平均年龄(1.8±1.2)岁;21例体温39~40℃,9例体温>40℃;5例患儿有高热抽搐史。
急救护理
1.首诊救护 接诊护士将患儿安置抢救室内,立即松开患儿衣领,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造成窒息;立即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采用面罩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同时以拇指掐患儿的“人中”穴,另一拇指掐患儿“合谷”穴;迅速建立静脉输液通路,将包裹纱布的压舌板放置在患儿一侧上下臼齿间,防止抽搐时咬伤舌头,牙关紧闭患儿不可强行撬开,如有舌后坠,用舌钳将舌拉出,防止阻塞呼吸道导致窒息。
2.保持呼吸道通畅 高热抽搐患儿由于喉肌痉挛、气道不畅易引起呼吸困难、呼吸道阻塞、呼吸障碍等,个别患儿可因窒息死亡;患儿口咽部分泌物增多,或伴呕吐,呕吐物误吸时亦可导致呼吸道阻塞,引起呼吸困难,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咽喉部、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呕吐物,必要时进行吸痰。抽搐时需氧量增加,吸氧可减轻缺氧与脑损伤;将患儿下颌托起,防止舌后坠引起窒息,保证氧气的顺利吸入,提高患儿血氧浓度,改善脑细胞缺氧状况,防止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生。注意观察患儿面色、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血氧饱和度改变,观察患儿口唇、面色紫绀有否好转,指趾甲床颜色有无改变并做好记录。
3.抽搐护理 高热惊厥患儿体温>38℃,甚至高达39~41℃时,易引起局限性或阵挛性抽搐。遵医嘱立即给予镇静、解痉药物并观察用药后反应。抽搐发作时严密观察患儿意识状态、瞳孔大小的改变,有无嗜睡、昏睡、昏迷等症状,有无口唇紫绀、口吐白沫、呼吸暂停、尖叫、多汗等症状,观察抽搐发作时间、持续和间隔时间、发作次数、发作部位以及发作后患儿的精神状态,患儿前囟有无膨胀等,及早发现脑水肿先兆,如有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高热抽搐发作停止后无意识障碍,如有意识障碍多为器质性疾病,呼吸节律不齐是呼吸中枢受损的表现,颅内压升高时呼吸变深而慢,如呼吸深浅不一,节律不齐、抽泣样呼吸或呼吸暂停则提示脑疝出现[2]。
4.降温护理 高热可导致机体各系统功能紊乱和代谢障碍,以及脑细胞水肿,采取积极有效的降温措施,是防止反复抽搐及并发症的重要措施,而物理降温是高热病人首选的降温方法[3]。尽快给予患儿头额部冰敷、冰枕、冰帽,使头部快速降温,降低脑组织代谢,减少脑细胞耗氧量,提高对缺氧的耐受性,利于脑细胞恢复;同时在腋下、双侧腹股沟部放置外包治疗巾的冰袋,并经常更换位置,防止局部冻伤。亦可用温水或酒精擦浴,采用冰冻输液等物理降温措施,以及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降温过程中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并做好记录,鼓励患儿多饮水,防止出汗过多引起虚脱,及时更换汗湿的衣裤,防止再次受寒。
5.一般护理 保持病室内安静,避免光线刺激,治疗和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动作应轻柔,避免一切噪音刺激诱发抽搐。抽搐发作时禁饮食,抽搐停止患儿清醒后鼓励进食热牛奶、饮料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神志不清醒患儿可遵医嘱插胃管鼻饲。保持口腔清洁,注意观察有无特殊气味,呕吐过后及时给予漱口或用生理盐水轻拭口腔。注意患儿安全,专人看护,防止坠床或碰伤。
6.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高热抽搐婴幼儿就诊时,家长大多十分紧张、恐惧、焦虑,担心患儿有生命危险、担心得不到及时的救治、担心基层医院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等,值班医护人员应迅速到位立即全力抢救,一针见血建立静脉输液通路,沉着、冷静、动作娴熟敏捷、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地进行各项抢救工作,并时刻守护在患儿床旁,以取得家长的信任,消除其心理恐惧和对医疗技术的担忧。针对患儿病情随时与家长沟通,给予安慰等心理支持,鼓励家长积极配合治疗,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加强对家长进行相关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教会患儿发热时的病情观察、抽搐的预防措施、如何避免抽搐的诱发因素、抽搐时的应急处理、常用的退热方法等,指导家长科学育儿、合理喂养、添加辅食、多带患儿参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发放图文并茂的健康知识小手册并指导家长阅读,讲解疾病的急救治疗护理知识等。
结 果
30例患儿中,21例经抢救处理后抽搐停止,继续在我院治疗痊愈出院,9例患儿经抢救后神志转清,仍有轻微抽搐、四肢张力仍高,家属要求转上一级医院住院治疗,无一例死亡患儿。
体 会
细菌或病毒侵入机体,导致内源性致热源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发挥作用,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升高体温调控点,产热增加,引起机体发热。由于小儿的脑解剖生理等发育不成熟,神经系统功能处于快速发育且严重不稳定的状态,惊厥发生的阈值较低,高热刺激引起大脑强烈兴奋,导致神经细胞异常放电,从而引发惊厥抽搐[4]。婴幼儿高热抽搐如急救不及时,可导致患儿窒息死亡。婴幼儿作为一特殊人群,无法通过语言表述病情,抽搐发生时要争分夺秒,保持呼吸道通畅至关重要。基层医护工作者应熟练掌握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急救抢救技术,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严密病情观察,及时对症处理,准确、及时、高效的护理措施是婴幼儿高热抽搐急救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祝益民.儿科危重症监护与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4.
[2]龚新芳.小儿高热抽搐的急救及护理[J].华夏医学,2007,20(4):865866.
[3]吴声荣.高热病人物理降温的护理概况[J].右江医学,2005,33(2):191193.
[4]曾徳颖.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治疗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10):62.
(收稿日期:2012-07-23 修回日期:2012-10-28)
(编辑:崔群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