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慧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提出“说真话,实话,心里话”的标准,这对一线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文教学包括对学生作文前构思的引导,作文中创作的点拨,作文后的评价等若干环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仅对小学生的作文评价标准谈谈自己的深切体会。
真;善;美;作文评价
叶圣陶先生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是告诉我们优秀的文章,正确的写作应源于创作者的心灵,情感,思想的自发而不是被动。正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问题是并非所有的“心灵的倾诉”都可以称为好文章的,尤其对小学生的作文创作更是需要基本的规范和引导才能是他们真正做到“吾心写吾口”。
1.童言无忌——“真”是作文的灵魂
作文教学(尤其是评价)中所谓的”童言无忌”就是要树立儿童的主体意识。就是指教师要以儿童的视角来审视作品本身,要为树立儿童的个性主体而进行评价,要尊重儿童言说的权利,要把作文教学(评价)的重心放在“为什么说”而不是“说什么”。总之,在作文教学(评价)中要充当“倾听者”而不是简单粗暴的“法官”——事实上,我们已经有太多的以成人视角来评价儿童作品从而造成“冤假错案”的事例。卢梭是这样告诫我们的——“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向儿童的样子!”。我们需要《皇帝的新装》中的小男孩而不是那些丑恶的大臣。
2.童言至纯——“善”是作文的骨骼
如果说“真”是对作文的价值判断的话,那么善就是对作文的道德评价。有了真的基础,儿童就会有话说,想说话,敢说话。
其次,我们就应该要引导他们说什么——而不是规定他们去说什么。因为儿童的言说往往是非理性的。他们言语中的善恶观大多单纯,幼稚,甚至错误!但正是因为如此,儿童更需要我们的尊重,理解。所谓的“童言至纯”就是指我们在作文教学(评价)中不可以妄加猜测,主观臆断小学生作品中的道德倾向。
现在小学生的信息接受量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大于我们成人。大量的网络用语,流行词汇,非主流用语,甚至个别非规范用语经常会出现在儿童的作品中。我们应该理解,并支持儿童对这些现象的接触,并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当然我们也应该对这些现象中的不合理情况,甚至是错误情况给以批评和指正。而不可以随意以“正统”,“正规”,“正当”等思想大棒去扼杀学生创作的源动力。支持孩子的纯就是真正的最大的善!
3.童言有趣——美是作文的肌肤
作文教学的情趣化是保证作文教学顺利完成并有效实现其目的的基本因素。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注定他们的习作重在情趣的表达而非理性的思考,精细的叙述。所以所谓的“有趣”就是要在作文教学(评价)中保持童心,发现童趣,理解童真!所谓“有趣”也是对作文评价的审美要求。正如我们常说的要求作文要生动形象一样,这是对儿童“怎么写”作文的重要规范和要求。“有趣”的基础是作文字词句的顺畅,是基本语言的锤炼。“有趣”的标准是内容的充实,语言的生动,形象的逼真。“有趣”的目的是要学生学会写好文章,要学会精妙的表达,所谓传神达意。
优秀的作文自是作者心灵的倾诉,亦是作者性情的体现。小作者们特有的心理特征,生活经历,知识结构注定他们的文章难脱“稚气”,但也正是这份“稚气”才使他们作文更显可爱,甚至可敬!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在真善美的“童心”世界中和他们一起成长!作文教学首先是教学生做人,重点是教学生做人,目的也是教学生做人。所以让我们在小学生的真善美的影响下形成并调整我们的指导思想,进而引导学生爱写作文,会写作文。写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