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
【美】彼得·海斯勒/著
李雪顺/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年1月出版
定价: 36.00元
作者彼得·海斯勒,取了一个中文名字叫何伟,来自美国密苏里州,有着优秀的教育背景(普林斯顿的本科,牛津的文学硕士),来到中国是想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与现状,其间遇到了很多冲突,在我们看来很平常的事情,在他看来都是那么的扎眼。所有这些经历,都让何伟的这本书充满了犀利又新颖的观点。
江城,指的是涪陵,前四川、今重庆的江边小城,书的内容是1996年至1998年间,他在涪陵两年教师的生活感悟和所见所闻。1996年,他参与“美中友好志愿者”项目,专门申请来到最偏僻的涪陵师范专科学校,正如何伟所说,“这里不光地势偏僻,就连路过此地的外国人也都十分罕见。”他为什么要选择来这里?这样的行为,一度让很多涪陵人觉得不可思议。这本书出版后,大家终于知道了他选择来此的初衷和想法,这里不只地处偏僻,而且远离中心城市,依然很好地保留了淳朴的民风,是他观察中国、描写中国的极佳位置。
涪陵之后,他的原计划两年中国之行不知不觉变成了十五年,他来到北京,开始成为《纽约客》和《国家地理》杂志的撰稿人。他的《寻路中国》、《江城》和《甲骨文》 成为了他观察中国的“三部曲”。
2001年,这本书的英文版在美国出版,深受老外追捧,甚至有英国记者说,“如果你只读一本关于中国的书,那就是这本了。”当时国内读者,对这个美国小伙子并不熟悉。对他真正的认可,还是在《寻路中国》出版之后,一个美国客,深邃、细致的观察能力和高超的叙事技巧,令国内读者印象深刻。10年之后,《江城》这本书的中文版成功打入国内市场。南方人物周刊曾评论何伟的作品说,他笔下的真中国,“是连一些生活在中国的青年人都不知道或拒绝认识的中国。”
《郁闷的中国人》
一直以来,梁晓声都以“愤青”的姿态出现于文坛,而在这本书里,他原有的“锐气”有了很大的收敛,展现出更多的劝世心态。书写得很扎实,与当下网络上那批活跃分子相比,少的是工巧圆滑,多了久违的沉稳与厚重,用睿智的语言娓娓道出了中国人的精神状态与生活现状。
《忘言书》
书名忘言,指的是生活中普通平凡的事物、随生随灭的想法、“欲辩已忘言”的感慨。全书从作者的宿舍后院讲起,一直到院子里的花木菜竹,猫雨苔蝉,及至艺术感想、旧人往事,配以作者所画的简单、灵动的插图,清新隽永,回味无穷。
《我就是想停下来,看看这个世界》
一个22岁的姑娘小欣,在研究生最后一年,放弃了一打工作合约,决定用一年多的时间去欧洲边实习边赚钱。她坚持用一种极其缓慢的方式,用心看世界,了解他人的喜怒哀乐,聆听他们的故事,体验他们的生活。在路上,她经历了单身女孩旅行可能遇到的各种惊奇、刺激和彪悍事:6天火车晃悠完西伯利亚铁路全程、冰天雪地扎入冰水、成为北极裸泳俱乐部第一个中国会员、飞机迫降、从死到生、空难未遂……
《书店传奇》
这是第一本近距离描绘西方书店的中文专书,引发华文世界书店书写的风潮,数度修订再版。其中包括作者遨游英美书世界的一连串书店奇遇记,多年来积累的传奇故事集;在她的引领下,我们不仅欣赏一幅幅书店风景,进入书天堂,更从中领略到不同的人生况味、趣味与品味,既有两百五十年历史的英国伦敦老店,也有来自大楼角落中不起眼的一家小摊。
《爸爸的木朵》
父爱不仅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力量。@速写本子用绘画的方式把女儿木朵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速写画的方式表现,画出木朵的可爱、木朵的调皮、木朵的求知欲、以及木朵生活中的小故事。画风温馨,很萌很有爱,透着温暖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