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凤枝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为一位语文教师,我们虽然不能行万里路,但必须做到读万卷书。特别是对于我校学生来说,因其缺少历史、哲学、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既要掌握丰富的文学知识,又要有渊博的史学知识、先进的哲学理论以及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
如讲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我们要介绍与课文相关的周瑜与赤壁之战等历史知识,还要介绍与作者相关的文学知识。如作者的生平、文学成就、王安石变法、“乌台诗案”以及儒家和道家不同的哲学思想对苏轼的影响等,以便使学生对作者以及诗歌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又如我们如果平时多阅读一些关于自然科学的文章,那么高考的科技文阅读多会迎刃而解。我平时经常看一些地理和生命科学的文章,对一些科学术语有皮毛的了解。在教授《古生物与大陆漂移》这一课时,我觉得文中所讲的古生物的进化理论非常形象且通俗易懂,而学生对此却感到理解困难。这里面很大的原因也许就是知识的积累少的缘故。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阅读大量的文史及自然书籍对我们上好语文课十分有益的,在一定程度上会使语文课更高效。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阅读哪些书呢?我认为,我们既要读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又要读《诗经》《楚辞》、先秦散文和汉乐府。既要学习文言经典,又要阅读现代佳作,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博览古今之人。同时还要有所旁溢,历史与地理、宗教与民族、方言与民俗,只要与文化相关的我们都可以读。我们也许终生也成不了胡适、钱钟书那样的大家,但我们可以向他们努力。掌握渊博的知识也许还不是优秀的教师,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掌握渊博的知识。
其次,读书最好成系统。例如我们要了解儒家思想,那么我们就应塌下心来仔细地读一读“四书”“五经”,以及一些古代学者对于儒家经典的专著,切不可读一些快餐式的简本、大意以及所谓的精髓。只有真正读懂了《论语》,我们才会了解孔子其实也是有血有肉的凡人,他也有爱恨情仇,也有自己的脾气,也食人间烟火。同时,才会真正地理解“仁”的内涵,并不像后代经学家所说的那样呆板、固执和保守。
再次,语文教师阅读面可以更广一些。读史可以明智,读武侠未必就不能看出世态炎凉、人情世故。只要我们认真阅读,仔细思考,便无书不可读;只要我们抱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学习态度,每一本书都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每一个人都会通过读书成为知识渊博的学者。
总之,语文教师只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就可以在课堂上把自己变得更充实,使语文课变得更高效。
(承德县职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