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肖
语文课程应有丰富语言的积累。许多学者都号召“诵读国学经典,积淀文化底蕴”。在学校子课题《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的“双文”素养》的引领下,笔者领着本班学生加入了诵读经典诗文的队伍,初步摸索出了“五步读经法”。
读
学校每周都开设一节语文阅读活动课,我们班把这一阅读课专用于古诗文诵读。我选用《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优秀诗文作为主教材,并根据内容进行归类。如根据季节归类,描写春景的居多,就放在春暖花开的时节学习;送别诗也占了一定比例,把它们作为一组来学习;谜语诗饶有趣味,让学生边猜谜边学,同时还选入少量古典格言警句供学生诵读。
这里的“读”是让学生初读诗文,整体感知。让学生自由读诗文,根据拼音注意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不认识、难读的字查字典,多读几遍,把诗句读正确、读通顺。选定一首诗,只要觉得有价值,不管深不深、难不难、懂不懂,就开始读!只读原文即可,不必读注解。
如果读到不懂的文句先含糊过去,连续几句都不懂也还是一一含糊过去,我们不必担心学生读不懂,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正确地放声朗读,当学生读得文通字顺时,老师的第一步要求也就达到了。
解
古人曾说“好读书,不求甚解。”这是读书的一种方法。但经典诗文毕竟离我们现代生活年代久远,所以老师要作适度讲解。有时要讲解文中一些字的古代意义,如“一岁一枯荣”的“岁”就是“年”的意思,“儿童急走追黄蝶”的“走”是“奔跑”的意思;有时对作品的背景或作者的生平略作介绍;有时引导学生用读诗文来回答问题的形式促理解,如问:谁乘舟将欲行,学生答:“李白乘舟将欲行”;老师问:问渠哪得清如许?学生答:“为有源头活水来”。有时可以把古诗文的今译义出示给学生,让他们对照着读一读,以便有助于理解和把握诗文的意境。
当然,讲解也要适度,让学生受到“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模糊教育(指教师有意识地将模糊理论运用于教学,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让学生在心领神会中提升教学艺术效果和水平的活动)即可。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心领神会,便是模糊教学艺术的基础。例如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一句时,老师配乐朗读后,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李白和汪伦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有的说读了觉得很感动……可以说学生已基本心领神会了,教师无需做过多的解析。一句话,要重其读而轻其解析,让学生于其中感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妙。
诵
“诵”不仅是背诵,还要美读吟诵。让学生自诵自悟,美读吟唱,是学古诗文根本之法。
1.背诵。这里我们引用于永正老师说的:“粗知大意,背下来再说。”让学生背诵古诗文是教学的落脚点。
2.配乐朗诵。
3.吟唱古诗。大多数古诗歌本来是有乐曲,以供吟唱的,如《阳关三叠》;有的古诗后人给它谱了曲,如著名词曲作家谷建芬老师就给《春晓》、《锄禾》等古诗谱了曲,给小朋友们歌唱。我让学生学唱《春晓》和《锄禾》两首诗,想不到学生非常喜欢唱。
抄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抄,看似最笨,成效却最大。
1.循序渐进,抄读结合。现在有些学生摘抄时往往是看一字抄一字,这是不正确的。抄诗词或短文应该是先看一句,抄一句,再看几句,抄写几句;最后看一段,抄一段;直至看一篇,抄一篇。抄好以后,整篇连起来大声读一遍。要先读后抄,边读边抄,抄完再读。千万不要抄完一扔了事。
2.抄经练字,一举两得。我让学生在田字格中工工整整地抄读古诗文,自己也像批改书法作业那样,圈圈点点,评评等级。学生在抄写中手、眼、口、心并用,既强化了记忆,又练好了字,提高了语文素养。
3.有条件的,提倡用毛笔抄写。毛笔书法也是中华文化瑰宝之一,可以怡情养性。用毛笔抄写,让学生既能集中注意力,又能怡情养性。
秀
当学生开始诵读经典时,不要忘记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他们来“秀一秀”自己。
1.诵读争星。鼓励孩子在课外诵读古诗文,比一比,看看谁积累得多,教师再根据约定篇数授予金星级、银星级和铜星级,根据用功程度授予勤奋星,根据进步大小授予进步星等。现在的孩子个性张扬,自我意识强,渴望被人肯定。小朋友往往读得越好越喜欢读,老师要维持其成就感。对读得好的,固然多加称赞,让他有成就感;对读得差些的,只要有进步,就及时表扬,加以赞赏,让他也有成就感。
2.家校共“秀”。鼓励孩子把学会的古诗文读给长辈、亲戚听,家长一定要配合好(老师必须先跟家长达成协议):不管孩子读得怎样都要给予一定的赞赏,以激励孩子。若是家长和小孩一起学习古诗文,效果会更好。让家长和孩子你教我一首,我教你一篇,互相考试比赛,一家人兴致高昂,其乐融融,岂不美哉?当学校举办古诗文背诵等相关活动时,家长和小孩如能一同登台演出,又是怎样一种激励啊!
(责编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