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上病、看不起病、小病拖、大病扛。老乡说,小康小康,一场大病全泡汤。”全国人大代表汪春兰的一句话,形象而生动地描述出了2003年新农合之前的情景。
今年,已经是汪春兰第14年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她带来了一份长达7页的《关于解决基层医改试点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汪春兰所在的医院是合肥市的三级甲等医院,也是全省最大的医院。作为整形外科医生,她的病人一般都是天生畸形的,这些病在农村比较多,另外就是后天工伤、车祸造成的残肢等。汪春兰说,这些人大部分是来自基层。
如今,在乡镇中心卫生院、村卫生室,安徽省的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已经推行一年多了。实际上,改革伴随的种种问题已开始浮现。
2009年3月启动的“新医改”将“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作为五大任务之一。按照国家要求,县(市、区)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取消15%的药品加价,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
另外,新医改后,国家规定了医院必须按照统一的医药目录作为基础药品用药,但是,在执行过程中,药品的效果却打了折扣。
汪春兰在下乡镇调研中还发现,新医改后皖南的一家镇医院竟然出现病床闲置的现象,而其他乡镇中心医院也同样存在。汪春兰建言,要摆正公共服务和基本医疗的关系,绩效不仅要和公共服务挂钩,更要与基本医疗挂钩,而且要以基本医疗为抓手,来带动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