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2年4月23日,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主办的“《栀子花开》新闻发布会暨作品研讨会”,在首都师范大学隆重召开。长篇小说《栀子花开》的作者、成都文学院签约女作家曹蓉应邀到京,与著名作家、评论家、学者、教授以及首都师范大学当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们进行了交流。
鲁迅文学院教授、著名文学评论家何镇邦,《人民文学》杂志社原副主编崔道怡,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文学评论家邾珞,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著名文学评论家来春刚,原总政宣传部艺术局局长、著名文学评论家汪守德,空军指挥学院教授、著名文学评论家李美皆,著名作家刘烈娃等七十余名评论家、作家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办公室主任曹孝忠主持。著名作家陈建功、著名评论家雷达、著名作家陆天明等发来了贺信。
会上,与会作家、评论家就《栀子花开》展开了热烈讨论,对小说的题材挖掘、思想内涵以及艺术表现等给予了高度评价。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栀子花开》是一部“值得珍藏”“十分精彩”“极具价值”的好作品。
小说《栀子花开》讲述了“5·12”汶川特大地震来袭之前,发生在四川成都的一段婚外恋故事。小说描写了一对身处婚姻围城中的都市男女,在极力挣脱婚姻束缚的过程中,邂逅于美丽的青城山,并由此开始了一段短暂而浓烈的爱情。这期间,有诱惑、挣扎、隐忍,也有成全。男女双方为爱而生,为爱而死,为爱而复活,为爱而放手;爱的理性与疯狂、爱的道义与责任,让他们饱受了幸福与煎熬,也考验了他们情感的高度和深度。“5·12”大地震突如其来,像栀子花一样的女主人公瞬息之间被掩埋在了废墟下。小说给读者提供了一种人生意义的思考:天崩地裂之后,虽然一个如花的生命凋谢了、被埋葬了,但是,有一种东西永远不会消失——那就是人类精神世界最美好的爱;爱来自永恒,如栀子花开,刹那即是永恒。
读完曹蓉的这部《栀子花开》,我是被深深地感染了,内心仿佛有一种东西被艰难地重铸,却又被轻轻地撕碎了。我相信我很久没有读到把爱情写得如此纯净、唯美、至菩的作品了。长久以来,我们的阅读经常被某些不期而至、越来越露骨、也越来越肆无忌惮的污秽描写充斥着。而这部作品使我们感受到的,似乎是一缕有些灼烫的清风吹过、一弯有些喧哗的小溪流过。阅读的心情随着作品的铺展由向往到感动,由迷乱再到圣洁。
爱情是每个人的梦想,也是每个人的信仰,但《栀子花开》写的却是对于爱这种正常情感的非常寻觅。作者试图用小说来探索这种人类最根本也最永恒的关系,来探索当代人所面临的最开放也最无解的困惑。作品似乎想让我们明白的是:爱是一个令人充满想象与期望的起点,也是对隐藏着无限美好风景的终点的努力抵达。因此,作者竭力用最美的情感与意境、用最美好的词语来写自己的作品,来写小说中的人物。贯穿在作品中的栀子花香味、栀子花瓣的玉坠、歌曲《卓玛》、乌木雕像、“松涛小筑”墙上的油画等,使爱有了具体的意象与灵性的道具。作者用细节的丝线,精心编织了一张爱情的网。
《栀子花开》或许是在告诉我们:那些预设的、貌似恋爱的关系,在人群中可谓“司空见惯”“俯拾皆是”;而真正的爱情却是义无反顾的。小说的主人公楚星辰与江若雪,就演绎了一场轰轰烈烈、惊心动魄的爱情之旅。在这个越来越世俗的社会,真爱好像越来越遥远,也越来越稀有。读这部作品,似乎让我们的心灵有重返伊甸园之感。但这种爱常常是一种错位后的寻找,也因此成为了一个最甜蜜也最痛苦的过程。而人物关系的现实性、存在于人物心底的责任与善良,以及爱的所有相关者对于爱的不同诉求,都使爱变成了心灵与情感的苦苦挣扎,其结果总使人遍体鳞伤。作者在这样一种爱情的终端,用她的小说完成着对心灵的拷问与救赎。
小说以富于才气、富于韵致、富于意味的细腻笔墨,写出了各类人物真实复杂的情感经历。无论是楚星辰、江若雪,还是徐哲、杨素一;无论是王言、冰儿,还是他们的前辈楚子松、卓玛、江英爱、王寒江……这些爱情戏场中的每个角色,都经由作者缠绵悱恻、跌宕起伏的描写,在感情漩涡中画出了独特的情感轨迹,显示出了丰富的个性特征。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对人物观察的细微与描写的精确。这样的一部作品,似乎也可认为是属于当代的、有着重要启示意义的爱的圣经。
有意思的是,在小说的结尾,那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使小说、也使主人公的惊世骇俗之爱戛然而止。虽然在当下的这个社会,楚星辰与江若雪的结合早已不是问题,但江若雪却选择了放弃。这反映了这个人物至美而又至善的形象与品性。小说让主人公的爱遭遇了毁灭,完成的是悲剧性的结局。我以为这寄寓了作者的某种审美理想。也许让作者困惑的是:假如两人成功结合,爱情的能量能不能持续地燃烧?会不会又有各种新的可能产生?作者让人物的爱情定格在情感的最高潮,再由如此突然中断的方式,使爱在悲剧性的结束中获得了一种审美的永恒。小说这样描写,也许更具文学性,更有冲击力。
作者简介
汪守德,1953年生,安徽定远人,著名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曾任总政宣传部艺术局局长;在《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昆仑》《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评论两百余篇,著有文艺评论集《遥望星辰》、散文集《岁月的风铃》《倾听阳光》。